青春記憶:懷念我在包頭的四年大學生活(母校)

圖文/龔勝

母校,顧名思義,就是母親般撫育我們成長的學校,俗話說兒不嫌母醜,子不嫌家貧,不管母校的檔次高不高,條件好不好,是不是211,985,每個人心中自己的母校都是最棒的,母校就是你自己可以隨便說,但容不得別人罵的學校。在母校讀書的歲月,也是人一生中難以忘卻的回憶。

我的母校是包頭鋼鐵學院,始建於1956年,座落在美麗的草原鋼城:內蒙古包頭市,當年是冶金部直屬的幾大“鋼院”之一。學校位於包頭昆都侖區學府路,算是在鬧市區, 附近不遠就是八一公園和阿拉丁植物園,學校1995年遷址新建,規模擴大了很多,在整合了多個其他院校後,已改名為內蒙古科技大學,各方面都上了檔次和臺階。 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已成為以工為主,工、管、文等多學科共同發展的中央部委與地方共建的高等院校 。

學院目前佔地面積1121.6畝,校舍建築面積28萬多平方米,設有10個專業院系、2個教學部、24個實驗室及成人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院設有7個研究所、3個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級技術推廣中心以及建築勘察設計院、實習工廠;擁有單體建築面積為12000平方米的圖書館,建成了先進的校園網絡系統。還建有配備了先進設備的計算中心和電化教學中心。2005年8月,畢業十三年後,我去北京開會,專門繞道包頭,在參觀了新校區後,又特意回老校區拍了些照片,現在回想起挺慶幸,因為老校區已經在幾年前完全拆掉,建成了高檔樓盤。自己的母校改了校名,遷了校址,那種遺憾和失望,只有切身經歷過才會明白,生活就是這樣,再也找不回來的東西,會讓你倍感珍貴。

說實話,當年剛進入母校,是很失望的。學校面積很小,估計就一百來畝吧,建築也不現代、氣派,可能還不如一些條件較好的高中,完全沒有大學的感覺,但在這裡生活學習了四年後,卻深深懷念。沒能找到學校當年的平面圖,但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深深留在腦海中。跨進學校不怎麼起眼的校門,就是一座蘇(聯)式風格的教學樓,進校門左手邊是小賣部和信報房。往前不遠,路過只有兩層的實驗樓,再過去就是我們1988級新生入住的宿舍樓,一棟L形的蘇式三層小樓,樓下有一個小遊園(品芳園),我們在這裡住了兩年,大三搬到了有六層高的新宿舍。離新宿舍不遠就是食堂和澡堂,角上還有一棟樓是招待所。操場的另一邊,則是圖書館和禮堂。學校的主要建築,大體上就是繞操場一圈。然後在大概一兩公里外的青年13街坊,還有一個不大的西校區,主要是教師宿舍和幾棟實驗車間。現在的新校區,其實當年已經劃給學校了,只是還沒有建設,作為學校的農場在用。這就是我記憶中,當年學校的主要格局,有出入的地方,請指正。

青春記憶:懷念我在包頭的四年大學生活(母校)

學校教學主樓

青春記憶:懷念我在包頭的四年大學生活(母校)

大一大二時住的宿舍樓(2005年拍攝)


青春記憶:懷念我在包頭的四年大學生活(母校)

已經拆掉的品芳園,只剩一個亭子。後面是新宿舍樓(2005年攝)

青春記憶:懷念我在包頭的四年大學生活(母校)

圖書館算是當年學校比較現代的建築了

青春記憶:懷念我在包頭的四年大學生活(母校)

已經毀掉的操場(2005年攝)

青春記憶:懷念我在包頭的四年大學生活(母校)

當年宿舍樓前的小花園:品芳園 (2005年攝)

青春記憶:懷念我在包頭的四年大學生活(母校)

當年上課的教室(2005年攝)

青春記憶:懷念我在包頭的四年大學生活(母校)

我以前住的床就在這個位置(2005年攝)


青春記憶:懷念我在包頭的四年大學生活(母校)

老校區已經蕩然無存,鋼院學府小區名和學府道地名是僅存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