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不追熱點了

追熱點讓我很焦慮

這兩天網絡上的兩大熱點:高以翔意外猝死,蔣勁夫再爆家暴。

作為自詡自媒體或者預備做自媒體的人,

蹭熱點是基本操作。

不會蹭熱點的寫手,不是一個能出爆款的自媒體人。

畢竟,熱點是最容易抓人眼球的,帶來的是流量,是粉絲,以及可能的收益。

自媒體不追熱點,流量會大減,粉絲會流失,大號小號都在追。

特別是剛開始做自媒體的人,很容易陷入為了追熱點而追熱點的盲目中。

我決定不追熱點了

每次網絡上出現熱點事件,特別是讓人或傷心,說憤怒,或無能為力的事件,

我都在糾結,要不要蹭,怎麼蹭?

不蹭吧,文章的閱讀量一直上不去;蹭吧,那就必須要快

滿足用戶的好奇心,或者是直擊人們的痛點。

但往往熱點來的快,去的也快。

作為一個單打獨鬥的自媒體小白,往往在猶豫著怎麼蹭的時候,別人的文章已經滿網在飛。

真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於是更加的焦慮。


比如蔣勁夫家暴這件事。

我的第一反應,蔣勁夫是誰。再次家暴,那肯定是之前有過。

家暴是一個容易引起負面情緒的事件,具有高傳播性,容易調動人們敏感的神經。

但家暴是長久以來的一個頑疾,它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像是鈍刀子割肉一樣,偶爾來一下強刺激,我們憤怒,爆粗,反思,但很快就遺忘了。

最近所以成了全網沸點,是因為家暴的實施者或受害者有一定的知名度。

算是一個長期熱點。

長期熱點意味著,肯定有人會關注,但關注度的取決於其中的某些特殊事件或特殊人物。

看了別人的文章,發現自己在短時間內也寫不出啥新意來。

決定放棄,不寫了。


而且,文章追著熱點寫,讓我非常的疲憊。

情緒很容易被大眾牽著鼻子走,熱點過去發現除了多了點談資,自己並沒有輸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這不是我寫文章的初衷。

個人成長才是永恆的痛點

我希望能夠做到助人自助,成長才是永恆的痛點。

就是我的文章能夠引起深度的思考,而不僅僅是提供了一些應景的文章

希望在很多年後,拿出來這些文字,依然覺得是能夠提供思考的,依然有閱讀的價值。

新聞會過時的,熱點會降溫的,但深度的思考永遠不會。

參加了一個寫作班,很多同學按照老師提供的方法,寫出了很多爆款的文章。

總結了一下容易出爆款的類型,基本都是社會新聞,娛樂八卦,家長理短。

也對,現在社會每個人過得那麼辛苦。好不容易有時間刷刷網絡,樂呵樂呵,看見誰比自己過的更狗血,覺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了繼續掙扎的力氣。

這也是很多人發出的,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的道理,還是過不好生活。

道理是別人的人生經驗,是別人給你的。

而且人很容易在各種道理中迷失了。

我之前關注了很多的公眾號,每一個都是精挑細選留下來的,過段時間還要整理一下,把更新少了,覺得沒用的都取消關注。

現在,依然是關注了154個公眾號,看的最多的那個,你能想到嗎?

是孩子的安全教育。因為經常要做安全作業。

看到的東西越多,越容易迷失在海量的信息中。

特別是有的人連騎電動車都在一手拿著手機,一手騎著車,行駛在滾滾車流中。

看的我都為他捏了把汗。

感覺已經被各種信息控制了靈魂,一會不看就坐立不安的,生怕被這個世界拋棄了。


餘秋雨在山裡閉關寫了兩年,出來問朋友,這兩年世界上都發生了什麼大事?

朋友用5分鐘就講完了。

你看,兩年發生的事情,可以濃縮到5分鐘說完。

那些紛紛擾擾的熱點事件,不知道也罷。


我決定不追熱點了

而真正的個人成長不是靠閱讀碎片化的信息獲得的。

要寫出有深度,有啟迪的文章,也不能靠蹭熱點來實現。

需要自身的成長,關注能提高人生質量,實現人生夢想,追求人生價值的思考。

有沒有人關注,隨緣吧。

熱點來的太快,就像龍捲風。

我不要追,我不要追,我不要不要追。

好吧,反正我也追不上了。

寫作課的老師說,不要寫這種自嗨的文章,不會給你帶來粉絲和價值。

老師說的很有道理,我通過自己小規模的嘗試以及寫作班其他同學的反饋,得出的結論。

請允許我任性一點,試試自己的方式。

試試這種佛系的,指向內在的,不僅不慢的運營自媒體吧。

至於粉絲,隨緣吧。

我決定不追熱點了

PS:今天早上又加了一個,張亮寇靜離婚。

好吧,祝他們都能擁有自己中意的人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