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省、資源小省的轉型經

國土資源部勘查司、經研院組成調研組日前先後赴江蘇、浙江兩省進行了實地調研,與兩省國土資源廳及相關地勘單位進行了座談交流,對地勘行業改革發展和地勘單位轉型升級的有關政策措施進行了深化研究。

基本情況:經濟大省、資源小省

江蘇、浙江兩省同屬“長三角”發達地區,經濟總量大,整體發展水平高,城鄉一體化程度高,但礦產資源欠豐富,地質找礦規模小,兩省地勘單位較早便開始探索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始終堅持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和實際需求為導向,激發地勘經濟發展新動力,地質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地質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在大地質以及地質延伸產業方面,江浙兩省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已走出了一條與“政府需要,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新路子。部分地勘單位在國家政策、地區改革方案等大環境下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嘗試,逐步走出適合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的可資借鑑的成功模式。

轉型升級經驗:機制、結構、創新、戰略四方面推進

機制轉型,以地勘單位改革帶動體制機制創新,提高地質工作服務能力。江蘇省地礦局成立了9個市級地質災害應急地質環境保護技術中心,積極主動為地方地災排查和應急搶險、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技術支撐。浙江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與地方政府聯建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服務中心,共同部署防災減災和災後治理工作。浙江省地勘局一是建立適應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體制機制,轉變過去以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體的商業性管理方式;二是堅持“放得開、管得好、服務優”的新工作理念,下放所有可以由企業自行決策的權力,對於事關企業發展的共性問題進行有效管理,同時為企業改革發展搞好服務。新的工作理念大大激發了局屬企業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為全局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原動力。

結構轉型,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江蘇省地礦局根據生態省建設總體部署、礦山環境整治358規劃和土地佔補平衡措施,充分利用“山水生態、山水國土”等地礦品牌,開拓礦山環境修復、土地復墾市場,為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積極參與、推動“地質礦產”與“土地管理”在調查評價、規劃、合理利用與修復整治全過程的“礦地融合”。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勘局通過項目的開展掌握了省內大部分地區的深層地熱水資源及淺層地熱能資源數據,為全省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提供技術服務支撐。江蘇省地礦局地質環境院大力發展智能化監測產業,探索GIS技術和無人機測繪,提升服務效能。浙江省地勘局一是圍繞除險安居三年行動、海洋經濟示範區、綠色礦山建設、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等進行支撐服務;二是加大螢石、葉蠟石、地熱等浙江優勢非金屬礦及貴金屬等國家戰略性礦種的勘查;三是通過“地質+”的方式深化地質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設計國內首個集科考、旅遊、社區、文化、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創意產品——嵊州市通源鄉地質文化村。

創新轉型,推進地勘單位科技創新,提升地勘單位核心競爭力。江蘇省地礦局在航空物探、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地熱新能源產業、土壤及地下水汙染調查和治理、核燃料存儲器加工等方面加大技術攻關,申報實施了一批國家、省市基金項目和課題,併成功申請了多項專利。其中,核電站“整體骨架+模塊化存儲套筒”式乏燃料貯存格架、“江蘇省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等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勘局對濱海鹽鹼地成功改良,對濱海地區後備土地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微生物細菌與植物聯合修復法對受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優勢明顯。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勘局八一四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憑藉“三維重磁電勘探”核心技術及廣域、時頻電磁法的新技術優勢,積極探索進軍深地探測領域。浙江省地勘局第一地質大隊研發的地下淺層有害氣體勘探測試儀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廣泛應用於長三角地區地下工程當中;建設以地下空間開發和環境地質為主題的地質科技創新創業園,促進創新創業與產業融合。

戰略轉型,積極承擔國家和地區重大戰略,擴大開放融入全球經濟發展。江蘇省地礦局主動參與長江經濟帶、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綜合地質調查等重大基礎性項目;緊抓“一帶一路”建設和加強中非、中拉全面經濟戰略合作的重大機遇,不斷拓展境外工作領域,全局有5家地勘單位取得商務部對外經營權,涉足50多個國家。江蘇煤炭地質局煤炭地質物測隊大力拓展境外市場,先後在孟加拉、老撾、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開展煤炭、鉀鹽、金屬礦等二維地震勘探、三維地震勘探和重磁電法勘探等工程。浙江省地勘局抓住浙江省實施海洋經濟示範區建設這一國家戰略的機遇,成立海洋勘測研究院,加快推進海洋地質工作。

主要成效:發展勢頭良好,項目成效顯著

地質延伸產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據國土資源部2016年度全國地質勘查行業情況通報顯示:2016年,江蘇省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總收入22.41億元,浙江省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總收入21.78億元。工程勘察與施工等地質延伸產業在江浙兩省地勘產業發展中已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並對保持地勘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牽手大項目、高層次項目成效顯著。江蘇省地礦局近年來參與水利部、國土資源部多項地下水監測項目、地熱及淺層地溫能資源調查評價項目,參與膠州灣大橋、杭州灣大橋、港珠澳大橋、西氣東輸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勘察任務。江蘇省地礦局在境外最大的單體工程玻利維亞卡拉科約-康菲達爾路段雙向路四車道公路建設項目資金總額達10億元人民幣。浙江省地勘局狠抓經營工作並嚴把項目審核關,注重項目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承接了機場、跨海大橋、地鐵、碼頭、高速公路、引水隧洞、核電工程、人防工程、深基坑等大項目。大項目對浙江省地勘局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突出。

實現生存發展和提質增效的雙贏目的。對地勘單位來說,每一次轉型升級都是一次新的嘗試、一次技術革新、一次思想創新。很多單位在經歷數次轉型中實現脫變,不僅解決了單位的生存發展問題,也極大地提升和延伸了產業鏈。

問題和挑戰:機制要完善,服務要優化

地勘單位改革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地勘單位事企混合運行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且其對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制約影響愈益明顯;二是同一局屬單位長期以來形成的分散經營,各自為政,勢力單薄,形不成市場主體,不便與國內外大市場接軌,缺乏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目前涉足的地質延伸產業板塊大多屬於勞動密集型,不利於發揮地勘單位的技術優勢;四是集市場開拓、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於一體的領軍型和複合型人才稀缺。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繪就了實現中國夢的宏偉藍圖,提出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新發展理念等新戰略、新思想和新理念。這些對地質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地質工作已經顯現出一些新趨勢和新特徵:加大自然保護區建設、國家公園體制的建立、海洋強國建設等,對地質勘查工作轉型升級提出了明確要求;數字化、智能化勘查的基礎性、重要性地位進一步凸顯;綠色勘查將成為地質工作最基本要求;清潔能源、戰略性礦產 、地球深部將成為我國能源資源開拓的新領域;新型城鎮化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為城市地質工作創造了新舞臺。這些對地質勘查工作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機遇,需要轉變增長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此外,在支撐和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江浙等沿海發達省份對地質工作的需求也發生變化,浙江省產業結構調整把信息、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七大產業作為新的投資增長點;江蘇省將全面開展農村建設用地調查、礦地融合、生態文明和“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等,這些都要求地質工作調整服務對象、拓展服務領域、優化工作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