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極一時的太平天國,如何走向滅亡

1864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被湘軍攻破,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至此,太平天國宣告滅亡,只剩少數餘部還在各地抵抗。

強極一時的太平天國,如何走向滅亡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波及全國各地,清軍在起初的平叛中,連戰連敗,但最後太平天國仍舊破滅。

天京事變,由盛轉衰

天平天國建立後,天王洪秀全退居二線,天國的事務由東王楊秀清主持,多年掌權使得楊秀清產生了更進一步的想法。在接獲密報後,洪秀全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秘密召集北王、翼王和燕王進京剷除東王。北王離天京較近,更早到達。

強極一時的太平天國,如何走向滅亡

抵達天京後,北王大肆屠殺東王的親眷與親信,天京人心惶惶。於是天王洪秀全又密令稍後趕到的翼王殺死了北王。就此,翼王開始掌權。翼王把政務處理得妥妥當當,人心歸服。洪秀全害怕翼王如同東王一樣,對翼王產生猜疑。翼王不得已帥領千人出走天京。

天京事變在翼王出走後終於落下帷幕。經過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內的凝聚力全然已無。翼王西征,獨立作戰,事實上的獨立了。分解的太平天國就此走向衰弱。

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幾乎都出身於農民階級,很大一部分都受過封建思想的教育。他們起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如天王洪秀全便是農民出身,多次參加科舉不中,讓他對清政府產生了仇恨。因此,在取得政權後,他們更多想的是享樂,美人美酒、金銀財寶不斷地收刮,生活在太平天國政權統治地區的人並沒有比生活在清政府統治下的好,甚至更差。

強極一時的太平天國,如何走向滅亡

失去民心的太平天國政權,伴隨著天京事變的落幕,搖搖欲墜。

缺乏組織及指導

太平天國的組織,起初依靠洪秀全改造基督教的教義,以宗教的形式聚集民眾。依靠宗教的組織,讓民眾隨洪秀全一起反清,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洪秀全等人發現依靠宗教已經不能很好的組織民眾。於是頒佈了《天朝田畝制》,要實現人人有地可耕耘,但最終也不過是畫了一張大餅,百姓反而受到了更多的壓迫。

強極一時的太平天國,如何走向滅亡

後來,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帶來了《資政新篇》,這是一個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綱領,它比《天朝田畝制》更具操作性和可實施性。當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以及當時天國內外困境,《資政新篇》沒有得到落實。至始至終,太平天國運動都缺乏指導綱領,沒有指導思想,再大的運動都無效。

太平天國是農民階級為了救亡圖存的一次嘗試,自身的侷限性,讓這次偉大的嘗試最終失敗,但這次嘗試為開啟了一個新的局面,各種各樣為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輪番登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