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藝術簡介

李亞光字仲明、號太行漫仕,1956年生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001年入會,會員證號5545)、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石家莊鐵路書協副主席、河北省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1998年入展第四屆新人新作展併入集。1999年入展世紀之交千人千作暨第七屆國展併入集;參加在美國紐約舉辦的第三屆國際金鵝獎書畫大賽獲銅獎;參加中日韓三國書法交流展,獲優秀獎。此後在省、部、國家級舉辦的各類大賽中,作品多次入展、入集、獲獎。如在北京《藝術豐碑》大獎賽 獲金獎,獲"二十一世紀傑出藝術家"稱號, 新加坡首屆書法大賽獲優秀獎。在2007-2008年度《中華人物》評比中,被評為年度中華人物。作品鐫刻於2008米長的奧運慶祝紀念碑上。還有作品被刻在廬山之上。其書法作品被海內外多家藝術館收藏,出版有《中國當代知名書畫家》明信片、《李亞光書法藝術——十六條屏》、《李亞光書法藝術——精品集》等,2014年八月,其作品在中國十大拍賣行之一的德寶進行拍賣,悉數拍出,業績卓著,深受廣大收藏家和業界青睞。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學立道通不染塵 擷取造化寫天真

——李亞光先生草書近作讀後

一日,三五書友在一小館午餐,席間談起亞光君大草書 近作。我無意間品評了幾句,卻得到他的首肯。相約還要寫點東西。於書法尤其是草書,我是個外行,充其量是個尚未入門的愛好者,卻不揣淺陋要對亞光君的大草書評論一番,權作拋磚引玉,博諸君一笑罷。

近期,華夏書畫藝術院的微信群在短短几十天內,幾乎天天傳來亞光君的草書大作。據他說,這大都是在午夜時分創作的。品讀著這些作品,第一感覺是一股磅礴而又清新之氣撲面而來,調動讀者也隨著作者的激情噴發而感奮起來,我似乎看到作者在萬籟俱寂之時,一個靈感火花,點燃創作火焰,猶如岩漿奔騰,雪浪翻飛,奔放的筆勢舞出一串串富有韻律的音符。有的如黃河頌,氣象博大,一瀉千里;有的如春江花月,富麗華滋,清澄皎潔;有的如高山流水,潺湲湧動,明媚委婉……真是瀚海探珠,美不勝收,令人擊節讚歎。再深入作品內部細細揣摩,充沛的情感,豪俠的氣質,詩境的取向,都歷歷在目;更有甚者,陰陽和諧的形態、骨勁灑脫的點畫、奇崛縱橫的章法、中和簡淨的氣韻,無不賞心悅目,把人導入藝術 的真與美的境界之中,耐人尋味,“如觀鐘鼎,久而愈愛”。這些深深打上“亞光印記”所生髮出的獨特書法語言,形成“亞光這一個”鮮明的風格。

書法是人生命簡潔“痕跡”表達,也是書者綜合素養的鏡像“寫真”。書如其人,亞光君富有個性的書法風格,是他聰睿稟賦和功力磨礪完美結合的必然結果。因而成就了他大草創作的高品位,並得到一些頗有成就的草書名家的贊慕。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一、曲高和眾 形式新穎

從大眾審美情趣來看,人們還是喜歡那些明白曉暢的書體(如楷,行、隸書)。而對草書,尤其是大草書,因其特有的偏旁部首和結體“面目皆非”的符號化,則產生看不懂的“隔閡 感”和“畏懼感”,成為“小眾”藝術。書法藝術有著鮮明的社會文化屬性,集中表現為群眾的審美需求。在不失大草書內在創作規律的前提下,採取什麼形式,把陽春白雪的藝術,化為雅俗共賞“曲高和眾”的藝術,使之“走進生活,進入大眾視野”呢?對此,亞光君經過了一番認真思考和探索。

書法熱催生了書家對書法作品“形式美”的追求。一方面,人們深入挖掘中國書法的形式美因素,佐以款式、佈局和材料上的多樣性,增加了書法的表現形式,為使書法完全進入人們的審美視野提供了可視的物質性的可能。另一方面,有的書家一味追求奪人眼球的展廳效應,而忽略了書法的本質表現,出現刺激性大於耐看性的問題,“重形式、輕內涵”成為一種時髦。

鑑於此,怎麼找到一種書法作品外美與內美一致的形態呢?亞光君從易經太極圖中得到靈感。太極圖負陰抱陽,用最為簡約的圖式,包容了宇宙萬物生生不息、對立統一的規律。同時,它把陰陽相反想成的和諧之美也表現到極致。最簡單的,就是最有容量的,也是最美的;亞光君循著這一思路,創立了以大草書為主、輔以旁側朱注小楷書為輔的作品創作形式。在書法史上,如《淳化閣帖》,似乎也有這種形式,但小楷朱注是為辨識方便,後加上去的,主客“兩張皮”,就佈局而言,反而有畫蛇添足之感,干擾了原作的和諧氣息。亞光君草創的這種形式,在藝術性的關照下,從總體佈局和諧之美謀篇,大草書一氣呵成,搖曳成趣,氣韻不凡;二王體朱注小楷,端雅厚重,遒麗姣好。二者動靜結合,陰陽映照,渾然一體。恰如藍天飄忽不定的雲峰,透出一道道彩霞;又如浪漫郎君,盼顧含情靚女,美不勝收。亞光君20米《聖教序》大草鴻篇鉅製、《水龍吟小園幽徑》,大草書《毛澤東 沁園春雪》就集中體現了他的構想,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為大草藝術走進“尋常百姓家”提供了一個範式。

亞光君還創立了另一草書“主題性”,也映襯了他對“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感悟。他認為,心靈在生命過程中為外物所感動而震盪,發而為藝術。書法正是心身的諧振、生命的律動,不僅僅由技進於道,它本身就是大道。

“陶然共忘機”這一主題,是作者深刻解讀唐代詩仙李白先生《下中南山過斛期山人宿置酒》詩意的基礎上,深入詩仙的精神世界,對詩人與友人在“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的情景下,那種物我兩忘絕佳心境的高度概括。作者體悟到詩意中那種微妙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謫仙詩境、情境和心境的感動下,也進入了心無掛礙,不染點塵,一派天機的忘我境界。作者筆下心手雙暢,奔瀉出跌宕多姿、奇態橫生的心的迴響。疾澀、輕重、濃淡相間的大字墨書縱貫全篇;中號朱書穿插、揖讓,奇正相生,黑、紅、白三色交相呼應,似得天地自然鬱勃之氣的襄助,用浪漫的大草書觸摸謫仙浪漫情懷,似乎超越千年時空,與謫仙進行著心靈的對話與交流。這種神奇的溝通,達到心靈與心靈的和鳴。作者用自己的筆給大草藝術賦予了新的生命和內涵。同時,也以新穎的圖式,進入大眾審美視野,為創作和鑑賞打開了又一扇窗。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二、奔放大氣 佈局奇異

觀看亞光君揮毫,真是一種藝術享受。他懸臂肘高執筆,臨紙凝思片刻,便揮運起來。只見筆鋒上下翻飛,左右騰挪,忽而驟雨旋風,江蛟搏浪;忽而雨霽天清,朗月懸空;忽而山陰道上,策馬馳行。激越的情緒,在腕底生出萬千氣象。旋律的鏗鏘跳動,節奏的強烈變化,就像在誦讀一首詩,聆聽一首樂曲,在耳畔奏響,令人蕩氣迴腸。亞光君大草佳作,如此動人心魄,是與他奇異的謀勢佈局息息相關的。作者浸潤黃庭堅大草日深月久,頗得其神髓,進而由此上溯魏晉,出入明清,對書聖王羲之《十七帖》、王獻之草書諸帖,草聖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祝允明、王鐸草書諸帖,攻讀研習,用功甚勤,深得其中三昧。採來草書古代經典化為己用。對二王體,取其典雅凝練、行氣爽朗的內質;對狂張顛素取其酣暢淋漓、大氣開張的氣勢;對山谷體取其雄放奇宕、變態百出的風骨;對覺斯則取四面八方出勢,奇異激盪之風,逐步形成自己的大草風貌。

草書、尤其是大草書章法,是循著書寫內容和字法結構的時序,通過點畫、線條的運動,對有限空間的分割而產生的佈局。中國書法這種奇特的平面時空分割,為展現書家生命運動的審美效應,提供了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亞光君充分發揮這一心隨境轉、放情揮灑的章法佈局形式,創作出面目多樣的一幅幅大草佳作。我們展卷諦視,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揮斥八極之勢”, 亦即筆鋒八面出勢。所謂八極,就是在平面座標上互相垂直平分的八個方向。作者在得心應手、隨遇而安的書寫狀態下,根據周圍的空間條件和精神狀態即興處置,嫻熟地操運和變換筆鋒的多個角度、多個方向、多個側面,如蒼鷹降兔,凌空出勢,使全部空間的微妙變化和內心效應保持迅速而密切的聯繫,在空間流出準確的心境語言,形成五彩紛呈、節奏分明的章法結構.在這些章法構成中,作者靈活運用了行間虛實承應的雙軸線的方式,用字與字之間連接、綴合的疏密度,軸線的長短度,組成分組線,各分組線段,猶如樂曲旋律,空間節奏分明,強弱對比強烈,匯合成打動心絃的樂章.有時如錦鱗戲水,魚貫而下,平穩妥帖,但分組明晰,節奏舒和;有時如黃鐘大呂,空間節奏激盪、奔放,誇張的筆畫對空間的特殊分割和引帶,密度相差懸殊的空間並置,字間行間留白的疏密,使得作品氣象開闊,空間節奏層次也更為豐富;有時如黃河九曲,各行軸線往往以“之”字型或“S”型 吻接.作者似乎渴望讓奔放的情感和想象力伸展到所有可能佔據的空間,伴隨運筆氣勢,頓挫迴旋,單字或數字點畫線段往往突入鄰行,形成多片貫通的節奏區域,把行與行空間打成一片,"空間黏合"得天衣無縫,混融一體.這種點畫線條左右律動、傾角時大時小,跳擲騰挪;字間連綴時密時疏,時短時長,搖曳震盪,致使空間節奏曲折多變,出現意想不到的波瀾.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古人在論述作文精要時說:為文“要一氣吹去,欲飛欲舞,捉筆不住。何耶?有生氣故也”。而作者運用墨線張揚個性。似乎無法遏止的從作品的文詞、筆觸、結構—從各個角落向外溢出。這種充滿氣勢、生氣,前後有序,左之右之,顛之倒之的點畫、線條運動,獲得極富生命感的美的展現。

亞光君大草書作之所以產生如此的審美效果,不僅僅體現在章法佈局上,而是在它的統攝下,內部細節——字法(結構)、筆法、墨法等都有精微的表現。請看他的四尺對開橫幅《劉禹錫五言律詩新年作》。先說墨書五個橫行大字,用筆高執圓正,手腕輕虛,佈局疏朗,行筆以正鋒為主,多力豐筋,如“風煙”二字,粗細對比強烈,粗者如壯士屈鐵,力透紙背;細者纖姿逸韻,瘦勁婉通。字的結體,奇正互用。“柳”字上小下大,粘連緊密而疏密通靈。“木”旁橫畫,凌空取勢,側入平出,跌宕起伏,一畫三波,遒麗灑脫;“卯”旁豎畫向左下方戰宕出筆(波狀寫法),縱貫全紙,成為全篇點睛之筆;“風”字體式俊朗,奕奕有神,“江”字敦厚溫潤,穩如磐石;“煙”字雍容大度,顧盼多姿。“奇正、疾澀、重輕、疏密、強弱、潤燥”諸種表現手法,運用於簡短的五字之中,呈現出甘醇華貴的韻味。再看朱書縱行小字,“墨分五色”的濡染效果,表現得淋漓盡致。只見書者飽蘸朱墨,一筆寫去,隨著筆毫施力的重輕,流瀉直下,字形在搖盪中,寬窄、胖瘦、長短、奇正交替變化著,而墨到的地方,處處有筆,墨不旁出,筋骨勁健,血肉榮茂。而墨濃處,字勢靈動;墨淡處,逾顯華滋,真是元氣淋漓,神采飛揚。而墨色在抒情的筆觸下由濃向淡漸次展開,層次豐富,節奏分明,旋律悠揚。好象置身在輕音樂的迴盪中,觀賞一幅立體的“江柳風煙”圖。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在諸體書中,大草是最難的一種書體。創作一幅作品,要在尺素之間佈局佈勢,而又要揮運自如,求得上乘之作,沒有精熟的草書技藝,沒有表現形式精到、細微的處理,是萬萬不能奏效的。所謂“意在筆前”,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書者日積月累的深厚的文化和技藝積澱。亞光君以他出人意表的謀勢佈局,精到的墨線點畫,充滿張力的墨色濡染,和酣暢奔放的感情抒發,以及擒縱有度的揮運,成就了一幅幅高水準、高表現力的大草力作。作者通過對傳統的深入探究,在不斷地超越、攀升中,對章法的把握力已經處於一個高起點上,進入藝術的高境界。

三、守正通新 特立獨出

在展廳觀賞有的書家書法個展時,雖然也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但往往也留下“似曾相識”的美中不足的遺憾。這樣的書家由於多年形成的思維、審美和技藝上的定式,“追風”的心態,加上“一心求好”的意識,在書法創作時,很難跳出自設的“重圍”,而出現千篇一律,甚至百人一面的程式化現象。

審視亞光君近期數十副大草書作,則是另一番景象。這些作品給筆者總的感覺,在“字勢欹側、用筆波曲、體式開張、氣勢磅礴”的基調下,無論是款式、章法,還是意境,都顯示出其獨特的風格,與時風拉開距離。

亞光君頗具個性的大草書作,探其底裡,主要取決於他的審美理想和審美品質。每篇佳作都有著作者極為個性化的心理活動參與,既表達了“表情達意”的內心之美,又體現了“取法自然”的萬象之美。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循古通變、超越自我,是亞光君審美理想的重要支柱。清季書法大家康有為在《廣藝雙楫》中多次說到“新理”、“新理異態”問題,這其實講的就是“通變”,以求得作品在構成和風格上的新意。他認為,求新意一要“貴想”——開動想象,“馳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鬱豪放之間,象物于飛、潛、動、植、流、峙之形,以疾澀通八法之則,以陰陽備四時之氣,新理異態,自然佚出”;二要在構成的方法上動腦筋,“右軍欲引八分隸書入真書中,則新理獨得矣”。亞光君深通其理。他認為,凡書“通即變”,只有會通百家,化為己用,才能變通出新;同時,還要有“出新”的底氣,就是用激情、想象、放情和達成新變的方法,達到古今參用,新意迭出的境界。這些想法,在其大草書作中有著明晰而深刻的表現,具有如下*個鮮明的風格特徵:

——雄渾豪放。這一風格特徵,反映了作者審美理想中正大氣派,真氣彌滿,萬象在旁的價值取向。如六尺四條屏《毛澤東 沁園春·雪》(圖*)的書寫,豪邁奔放的氣勢,充盈所有空間。富有篆籀意的線條,在流動中暢快淋漓,曲折盤繞,如蠟象奔馳、銀蛇飛舞,向四面八方舞動。或飛流直下,狂放不羈;或屈曲迂迴,浩蕩不盡;或跳宕欹側,韻律激越;或大開大合,氣度恢弘。用筆清勁圓融,折釵股與繞指柔交互為用,圓勁中雜流麗,矯健中見婀娜。墨色濃淡互濟,乾溼對比強烈,飛白時顯氣韻,別有意趣。作者筆底意態瀟灑、激昂的情緒,在詩意的引領下,漸次展開,跌宕起伏。開頭兩行濃墨重彩,直書胸臆,空闊莽蒼的氣勢動人心魄;三四兩行墨色漸淡,穠纖適中,修短合度,氣質瑰麗,盡顯“江山多嬌”的意境。隨後十數行,節奏時而慢板,時而快板,漸弱漸強,在寫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時,激昂情緒達到高潮,吟唱出新時代英雄讚歌。縱貫全篇,每一根線條,每一塊墨色,顯示出強烈的個性和抒情意味,揮運中,劃出情感的律動痕跡,一氣下來,竭盡一唱三嘆之能事,把觀賞者帶入瑰奇、壯麗的詩情畫意之中。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蒼茫恣肆。這一風格特徵,體現了作者審美理想中汪洋恣肆、莽蒼縱逸、空朦蕭散的又一藝術取向。作者不滿足於書風的單調,而是竭盡可能地運用多種書法語言,表現不同書寫題材所透露出的不同意境。努力做到“書中有筆”,隨“境”賦勢,隨勢賦形,把筆意滲透到瑰瑋的詩意之中。比如作者用簡約洗煉而又充滿動感的線條,書寫的毛澤東詞《浪淘沙北戴河》,點畫瘦而腴,秀而拔;筆跡遒放縱逸、字勢無限而蕭散有致,使詩境那種海天一色,汪洋一片的空朦、蒼茫之感,很自然地流瀉出來。在結篇幾行筆勢一轉,墨色輕重迭出,筆畫左右穿插,最後以“正局”結尾,與開篇遙相呼應,渾然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技藝和高格調的審美意趣。

——清和簡淨。這一風格特點,反映了作者審美理想中風骨內柔,清和秀潤,去俗絕塵,書貴自然的藝術追求。

比如大草書《聖教序》,作者一反其跌宕不羈,大開大合的用筆方法,而是選擇了洞達空靈、樸素清新、氣韻含蓄的表達方式。作者如對古佛,不矜不持,心如清潭,雖有微瀾,而氣度嫻雅,以書理自然的筆趣,洋洋灑灑,直書五千餘言。明潔清新的筆觸,疏朗通透的空間,不激不厲的結體,“屋漏痕”般的線條,展現了清雅婉逸,不染點塵的“清和”之美 ,頗與《大雅集王羲之聖教序》的旨趣暗合。作者匠心獨運,在構思、佈局、用筆等方面,皆取法自然,沒有絲毫雕飾、斧鑿痕跡。元好問在論藝術總以自然為貴時寫道“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此語移來形容亞光君的這部作品,還是很恰當的。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奇崛沉著。這一風格特徵,反映了作者審美理想中深沉穩健,而又出奇制勝、神采為上的又一美學追求。作者在發揮其行筆氣勢雄渾博大、痛快淋漓的基礎上,還把目光投向“鋒稜險峻”而又“深沉穩健”的高難度的選擇上來。觀賞作者這類作品(如圖*,*,*暮從盤山下星垂平野闊 春風磨劍氣 八月湖水平),有如攀登高山峻嶺,堅定地行進在崎嶇的盤山路上,忽而山石嶙峋前路迂迴,忽而柳暗花明又見坦途;鬱鬱蔥蔥的山嶺與衝入雲霄的險峰隱隱現現,紛至沓來,使人目不暇接。作者有如此佳作,一在於用筆的雄渾、圓健,富有骨力;二是得益於取勢與結字險峻中寓奇逸,奇逸中見肅穆,奇險中生平夷。把“奇、險、夷”三者和諧共生的辯證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三是敏銳的藝術感受力和舒展曠漫、從容不迫的情感與書寫控制能力融為一體,心手相應,在筆端生髮出深沉、奇逸、生拙而又秀雅的藝術境界。

——勁健遒麗。它反映了作者審美理想中挺拔剛健的氣勢和質樸純真、遒勁清麗的又一風格特徵。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勁健”與“遒麗”顯現的是整體美,一字失勢,通體無神。這就要求書家必須“清和其心,調暢其氣”,調動全身的氣力灌注毫端,在揮運中“驅駕氣勢,若掀雷揭電”一般。作者深諳此道,運用自如,取得很好的創作效果。比如其創作的《水龍吟小園幽徑》(圖*)六尺條橫幅,全篇既樸厚純真,而又不失雅逸的風姿,將勁健的氣勢融入到字裡行間,達到遒麗天成、真氣彌滿的審美旨趣。

——古雅樸厚。這一風格特徵,反映了作者審美理想中把傳承經典作為自己書學安身立命的根基,深入進去,切實把握經典書法的形質及美學內核的觀念。明代書法大家黃道周說過“士患不學古,不學古則不得高氣”。作者從中獲得追跡古賢,銳意進取的精神境界。他認為,書法要往前走,就必須往後看,即深入地學習古代經典,研究經典。“追習經典”,意在通過與歷代經典接氣,而達到心意相通,筆墨相連。在遙接前賢的過程中,感受前賢胸襟情懷和藝術境界,從經典中獲得創作靈感,從中找到度人金針的藝術感悟,從而把經典筆法和顯現人文精神作為自己藝術創作的底蘊。作者把書法作為自己一種生活狀態,超然脫俗,潛心治藝,與古為朋,無論寒暑,臨池不輟,不廢日功,逐步磨礪出深厚的功力。然而,作者學古而不泥古,故能會通百家,於古法中取精用宏,得古人“高古”、“樸厚”之氣。這一特徵在其小品元琳,羲之,魯公三跋(圖*、*、*)中有明顯的表現。觀賞這三幅作品,好像喚醒了我們對傳統中魏晉風韻的回憶,同時又感覺到一些時代的蹤跡。哲人說過“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只唱聲”。而作者把二者融為一體,以時代之情懷,追古人之神采,古典精華與現代氣息對接,揮寫出頗具古風而又有新意的優秀作品。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四、筆法精微 真氣瀰漫

筆法是書法的核心要素,其最終指歸是表現情感,傳達美。然而筆法又是書法中最微妙、最難以駕馭的部分。亞光君積數十年之習書和創作經驗,深刻認識到這一點,認為一件作品是否具有持久的感人力量,首先取決於筆法的得失。因而他不懈地從古代經典中汲取筆法美的諸多元素,研究探求表現筆法的運筆技巧,通過運用中側、藏露、方圓、輕重、疾徐等多種形態,以及作字時的順逆,向背,起伏,輕重,聚散,剛柔,燥溼,疾徐,疏密,肥瘦,方圓,濃淡,斷連,脫卸,承接等多種表現形式,掌握了各種筆法要領,形成自己的用筆風格和書寫面貌。

分析亞光君的大草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個性筆法,在開張、跌宕、盤礡方面,主要取自黃庭堅和王鐸;在立體感、厚重、簡約方面,主要取自羲獻父子。其用筆特徵可以概括為“擒、縱、提、宕、戰、絞”六個字。“擒”,指筆畫線條起始處用筆。這種筆畫起筆,皆為凌空取勢。強調起筆時蓄其勢、蘊其力,在起筆時心裡已經有了線條圓潤、緊束的意態,是謂意在筆先、胸有成竹。亞光君在起筆處,承接上筆點畫,皆順勢回鋒,以蓄筆勢;上字勢出,起筆往往尖鋒直入,以耀其精神;或側鋒切入,來達到擒定的目的。“縱”,明顯的出現在豎、撇、捺畫的收筆出鋒處,還含蓄的出現在作者鬱勃奔放的書寫過程中,尤其在各種長畫的行筆上,表現出一種一往無前、不可遏止的氣概,讓人感受到這種用筆的奔逸與痛快。擒與縱這種用筆,使人感覺到作者“通身氣力來筆端”的真氣瀰漫的特點,以及擒得定、縱得出的效果。所謂“提”,指作書須提得起筆,不可信筆。“提”這個動作,不能簡單理解為把筆“拎”起,而是把筆虛空,“心意”全神貫注,勢態周圓。行筆時鋒毫多取澀勢,不能聽筆之所至,信筆而書。在“六字”筆法要素中,“提”的要求最高。董其昌在《論用筆》裡有很好的論述:“提得起筆,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提”要求用筆多取中鋒、逆鋒。因此,“提”在各種筆法中起到樞紐作用,是它將各種筆法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亞光君深得其要領,精於“轉束”,這也是亞光君書法線條整體上給人以氣足神完、質感很強、圓勁有力的視覺效應的奧秘所在。“宕”是指用筆發力時筆鋒在紙面的平向運動,是線條粗細基本一致時破浪式線形。而“戰”筆之法,強調的是筆鋒與紙面的垂直運動。此法古已有之,東晉蔡邕書論《九勢》雲:“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其對“戰”這一用筆和產生的澀勢線狀作了生動描述。清代徐謙《筆法探微》又云:“故澀勢戰筆,殊不易作,非有空際盤旋之力,不能勝也。”亞光君駕輕就熟地將”戰宕”兩種用筆方法結合而用之,使線條既彎曲又有粗細變化,顯得綿延起伏、澀勢無限。作者在長撇、長豎、長捺、三點水、雙立人等草法筆畫中,都很善用”戰宕”之法,寓沉著於痛快,給人以澀而不滯、氣勢貫通、酣暢淋漓的審美感受。“絞”謂絞轉筆法。絞轉運筆,鋒端並不順著點畫走向簡單地移動,它時而左,時而右,時而處於點畫之中,時而又移至點畫邊廓。這種筆法既非中鋒,又非側鋒,或可稱之為“複合鋒”,這正是點畫邊廓產生豐富變化的原因,是人們傾心追求的“晉人筆法”。在行草書中絞轉能很好地適應使轉處頻繁彎折的要求。亞光君適當地運用了這一筆法,其書作曲線遒美流轉,折線勁健挺拔,同時點畫具有較強的雕塑感,墨色沉著而飽滿。這種豐富性、立體感,都得之於絞轉產生的效果。

運用“六字筆法”,使亞光君的大草書作變化萬千,獨具面貌。然而,統領筆法的關鍵是“筆鋒的運動形式”。對筆的控制方法--執筆與運筆,就成為筆法的核心問題。在執筆方面,亞光君採用的是懸腕(肘)高位(在站立作書時甚至執到筆桿頂部)的方法。書家梁巘曰:“學者欲問學書法,執筆功能十居八......草書執上始能工。”朱履貞亦曰:“執筆高則筆懸,懸則骨力兼到,字勢無限。書有筋骨血肉,筋生於腕,腕能懸則筋脈相連而有勢,指能實則骨體堅定而不弱。”正因如此,亞光君才能懸腕暢達,揮運自如,筆筆在空中盪漾,而又沉著痛快。圓熟的駕馭“六字筆法”,實現了作者理想中的“中鋒”取“質厚”之美,“側鋒”得“妍巧”之姿,圓筆“婀娜”,方筆“勁俏”;藏鋒有內斂之氣,露鋒得縱逸之態;速能神俊,遲能精研的審美價值。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五、文蘊深厚 書肇自然

我與亞光君相識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他還是風華正茂的青年,就已經享有聲譽,是較早一批中國書協的會員了。在此後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成就斐然,取得豐碩成果。

亞光君現為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河北省草書委員會委員、石家莊鐵路書協副主席。在歷屆國展及國家級大賽和國際交流中屢獲大獎,榮獲“21世紀傑出藝術家 ”和2007—2008年度中華人物稱號;作品被鐫刻於2008米長的奧運紀念碑及廬山之上(詳情見附錄)。

書如其人。其書風是書家品性、才情、學識、功力,乃至人生經歷和思想境界諸方面的綜合反映。

亞光君是與共和國共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生於河北井陘,自幼就飽受太行堅毅勤勞和燕趙慷慨尙義的人格陶冶。成年後,響應黨的到農村去的號召,在廣闊天地裡,一干就是七年,把自己的青春熱血獻給了激情燃燒的年代,在質樸的農民身上學到了堅定、真誠、求實的品德,雖歷經挫折、困苦和磨難而不悔,獲得人生第一次精神洗禮,為其人生奠定了第一塊基石;在部隊大熔爐裡,又為捍衛萬里長城,一干又是七年,把自己大好年華毫無保留的奉獻給祖國,在血與火的淬鍊中,練就忠心赤膽、錚錚鐵骨,心胸更加豁達,眼界更加開闊,意志更加堅定,確立了追求高遠的人生境界;在鐵路高大半企業裡,為其人生打開新的天地。在投入產業大軍二十多年的歲月裡,忠於職守,苦練本領,豐富自我,為了國家大動脈的暢通,不計得失,獻計獻策,腳踏實地,默默奉獻,多次獲得技術標兵和練兵比武冠軍等光榮稱號,保持了一個知情和人民子弟兵的本色。亞光君在其漫長的心路歷程中,不斷經受時光和風雨的歷練,養成了剛毅豪放,不避艱難,崇尚自然、熱愛生活的品格和開闊的胸襟。如今仍然保持著青春的激情,做人的真誠,和對藝術事業的執著。這些精神要素,無疑會灌注到他的藝術生活之中。

人生的修煉不止於工作的磨礪。亞光君把文化的修養作為修身和從事書法藝術的必修課,認真對待,孜孜以求。黃庭堅強調”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學養是書品高格調的重要依憑。亞光君把書藝之根深深地紮在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藉助其聰穎的天性和韌勁,以苦為樂,“三更燈火五更雞”,廣博地攝取古籍經典和詩詞歌賦等國學營養,從傳統文化中體悟民族精神,領悟經典美學的精髓,感悟樸素的生命哲學,在與古人對話中,喚醒靈魂深處的簡單和純粹。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厚植自己的思想內涵,使自己有更大的眼界和格局,有更敏銳的發現美的直覺,提升個人品位和精神生活水平。“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在觀賞者看來,亞光君書作有一種動人的文化氣息(書卷氣)和格調,其原因也在這裡。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亞光君對於書法藝術,已經把它作為精神的依歸和人生的一種常態。人無癖,便無趣;人有癖,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不是高人,就是妙人。“半生光陰此中頹”,是他遊藝書學、成為一個優秀書法家的真實寫照和內在動力。他受崇文尚學鄉情的影響,童蒙時期就很喜愛書法。初從顏真卿《多寶塔》學起,掌握基本用筆、點畫、結構之後,又遍臨《顏勤禮》、《東方朔畫贊》、《麻姑仙壇記》、《顏家廟》等諸碑,研習浸潤多年,深得顏體正大端嚴、氣勢恢宏、奇偉秀拔,正而不拘、莊而不險、從容於法度之中的意趣。同時,兼涉褚、柳,旁及魏碑,打下很好的楷書功底(見圖*)。對小楷書,亞光君也用功甚勤,開始主攻王羲之《黃庭經》,後又臨習王獻之《洛神賦》,鍾繇《宣示表》,並廣涉歷代小楷大家書帖,形成自家端麗遒勁、英挺秀拔的風貌。(見圖*) 。其行書臨習《大雅集王羲之聖教序》積有時日,由此上溯二王,浸潤唐代顏、李、褚等各大家,下涉宋元明清諸賢,頗得晉唐風流氣骨。孫過庭曰:“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扎。”蔡襄亦曰:“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於行草,亦不離乎楷正。”並認為“篆、隸、正書與草、行通是一法。”亞光君踐行古人“筆冢”、“墨池”之說,為其通向深邃而又瑰麗的大草書殿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用功書法,不同人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亞光君自有他的門徑。其一,讀帖。亞光君臨習的範本,選擇的都是書法史上第一流碑帖。他不是急於泛泛地對照碑帖“抄寫”,而是首先細心“相面”--讀帖。亞光君認為,每臨習一通新的範本,其內部都隱藏著自己從未感覺到的東西,只有通過“讀帖”,才能感受它的精微,做到“察之者尚精”。他深入到範本內部,用心體察點畫、結構、佈局的各種細微表現,把握筆法、結構的微妙差異,體悟運筆的動作、節奏的急促舒緩,感受範本的氣息、韻律,感悟它們的豐富內涵,建立對範本的整體把握,以達到成竹在胸。這樣,通過讀帖,不斷地深入經典,突破已有的感覺水平,提升自己的鑑賞力和筆墨的感應能力。其二,追遠。亞光君在臨習範本前,還力爭做足對範本作者的際遇、境況、精神生活、心態和時代背景的瞭解,以便儘可能身臨其境地面對碑帖,進行臨寫。其三,臨摹。古典傑作包含著前代所積累的全部基本技巧。亞光君認為,當書寫達到一定水平時,就不能停留在“形似”的平面上,而要在“神似”上下功夫,所以,他每臨寫一定的點畫,都要從若干筆法中找出最自然又最接近範本原意的動作。對於結構,弄清運筆的道理,細心體察和逼近原作用筆力量的強弱、方向和筆畫銜接的運動方式,找到意識和手腕上的感覺,以一種自然、流暢的動作來精確地臨寫。亞光君在精臨基礎上,還進行背臨,或參以其他筆法進行意臨。當他對某一範本的領悟、把握逐漸深入的時候,則運用這些筆法進行創作,通過臨習—實驗—臨習—再實驗,不斷豐富自己的書法語言,突破已有的創作模式。正如梁巘《評書帖》所說:“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繼採眾美,變動弗居,乃為不掩性情,自闢門徑。”亞光君廣泛地吸收,是為了發展自己的潛質,對各種風格的可能性進行嘗試和實驗,進而找到自己創新的切入點。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創新需要勇氣,更需要創新的思維。亞光君是具備這樣特質的。他已經搭起了抵達“頓悟”的橋樑—“漸修”這一禪家法門。由於其在書法藝術上豐富的實踐和積累,拓展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所謂“想象翩翩,海闊天空”。這使得他心智活動的潛意識界,在創作過程中,和諧、美妙的想象會瞬間靈光閃現,觸發靈感和激情,導致美的元素組合之最佳選擇,即“頓悟”。從而獲得超越以往作品風格的可能。比如,前述亞光君在創作李白詩大草作品時,那種忘情而又恰到好處的對詩意、詩境的揮運和抒發,所達到的瑰奇境界而動人心絃。“取會佳境”,一直是書家追求的目標。從亞光君取名篇佳作為題材,所創作的大草作品來看,題材—文辭無不與與作品表現的情感緊密融合。在這些感人至深的優秀作品中,作者的主觀世界、題材—文辭與形式三者深度的契合。比如作者的《沁園春 雪》大草作品,毛澤東詞中所表現的豪邁氣概和所刻畫的磅礴意境,激發作者產生強烈心靈共鳴,迸發出激越情緒。隨著筆觸的推進,作者感情也在不斷變化著、深入著,由起點進入高潮,以至變成不可遏止的傾瀉;線條節律亦由舒緩、瑰麗,逐步趨於激切、奔放、浩蕩、磅礴,無遮無攔,使人感受到作品不可抗拒的力量。

作者的這類作品,速度、疏密、大小、奇正,全無程式可言,只能從感情的線索來尋找依據。由於每一次激情的生髮、推進,都有不可預計性和設計性,所以這類作品都有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形式構成,具有不可複製性。

題材—文辭,都來源於生活。不管是從作者心中流出的(創作),還是從作者心中流過的(選用),感受它們,必須有豐富的生活體驗。不可想象,一個毫無生活經驗或脫離生活的人,能對一部傑出的詩文(創作題材)作出深刻的解讀,感悟它深邃的內涵和意境,更不能生髮出洋溢四射的真實情感。“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陰舒陽慘,本乎天地之心”,亞光君以“天人合一”的大境界,去擁抱自然,擁抱生活;以真性情,去書寫胸襟,書寫自然(廣義的自然,當然包括時代生活).正因為如此,亞光君才能從得天獨厚的民族文化視野,拓展詩文題材,從而得到情感、形式深化的有力觸機,創作出無愧時代,感動人心的優秀作品,為社會貢獻了一份珍貴的精品。

亞光君是當今思想睿智、稟賦甚高、富有才華的實力派優秀書法家.“天賦可以承擔短暫的精彩,唯有堅持才能賦予永恆”。有天賦,但更是痴迷、執著、堅持的精神,成就了他的書法事業。願亞光君永葆青春活力,不斷守正創新,進入更高藝術境界。

(此文作者 東邑紫雲)

作品欣賞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聚焦兩會」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法名家——李亞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