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跡移動國畫-清 石濤 十六阿羅應真圖卷25x311

墨跡移動國畫-清 石濤 十六阿羅應真圖卷25x311

墨跡移動國畫-清 石濤 十六阿羅應真圖卷25x311

墨跡移動國畫-清 石濤 十六阿羅應真圖卷25x311

墨跡移動國畫-清 石濤 十六阿羅應真圖卷25x311

墨跡移動國畫-清 石濤 十六阿羅應真圖卷25x311

墨跡移動國畫-清 石濤 十六阿羅應真圖卷25x311

墨跡移動國畫-清 石濤 十六阿羅應真圖卷25x311

《十六阿羅應真圖》為石濤早期人物畫的代表作品,是目前一致公認的石濤真跡。

1667年石濤25歲時,在安徽宣城創作了此幅《十六阿羅應真圖卷》,這幅畫據說畫了一年始成,是其進入禪門後的精心之作。好友梅清題跋,並對此畫給予了高度評價,稱此作“神采飛動,天趣縱橫,筆痕墨跡,變化貽盡。此畫為石濤早期人物畫的代表作品,亦是石濤藝術生命裡巔峰之作。

此圖附有大量山水樹石作配景。場面宏闊,豐富多彩;用墨濃淡乾溼,或筆簡墨淡,或濃重滋潤,酣暢淋漓,極盡變化;

人物線條古樸,羅漢面部神態生動,富有情趣。羅漢們兩人或多人一組,置身於山谷自然之中,或行或坐。人物形貌有別,姿勢各殊,生動自然,飄逸灑脫。高處重山復嶺,山間泉水飛流,直入深澗,迂迴盤桓。淺絳設色,淡雅中見沉厚。

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駐錫於安徽宣城敬亭山廣教寺,後半世雲遊,以賣畫為業。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工書法,能詩文。存世作品有《石濤羅漢百開冊頁》,《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等。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名言有“一畫論”、“搜盡奇峰打草稿”,“筆墨當隨時代”等。

【墨跡共享藝術-墨跡觸摸國畫】特別精心製作設計適合移動互聯時代通過手機欣賞臨摹學習的超高清中國畫名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