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口吃"怎麼辦?這3個小遊戲輕鬆緩解,身為家長要掌握

今日話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孩子說話突然"結巴"的話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說話吐字清晰,但是家長會發現孩子普遍都會有這樣一個現象——結巴。說話支支吾吾,結結巴巴,一個字要說好幾遍,家長們那這個看做是一種"毛病",甚至有的家長都帶孩子到醫院找醫生,難道孩子真的會"結巴"嗎?

孩子怎麼就突然之間"結巴"了呢?

孩子說話

那麼面對孩子說話"口吃"怎麼辦呢?其實這3個小遊戲可以輕鬆緩解,我們身為家長要掌握。球球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很聽家長的話,快三歲了,已經會了很多漢字了,這讓家裡人很高興,可是最近在看字說話的過程中,球球突然開始"結巴"。"這個字……念…那個……雪。""我,我,我,我知道它念來。"開始家長並沒有注意,直到有一天,家裡來了客人,家長讓球球表演笠翁對韻。"天對地,雨(雨雨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後來客人私下裡和球球媽說了這件事,球球媽觀察一番,還真是結巴。後來,只要是球球"結巴",媽媽馬上制止:"你給我好好說話,結結巴巴說話好聽?再這麼說,我帶你找醫生。"球球每次都嚇一機靈,後來乾脆很少張嘴說話了。那麼家長面對孩子說話"結巴"如何處理?這3個遊戲會幫你緩解,身為家長要多瞭解。

孩子說話

這個案例中,您發現了什麼?

孩子最開始出現重複性語言,其實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他會整理自己的思路,經過大腦處理的語言信息會第一時間表達出來,反覆實際上就是當時思維快於語言,孩子腦思維快,但是語言跟不上。

給家長的建議:瞭解孩子語言和認知的發展過程,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重複語言,在孩子學說話初期,就要誇張自己的語音語調,長大嘴巴放慢語速,讓孩子捕捉到你說話的過程,第一時間將聽見和看見的儲存在大腦,並經過自己的思考重組說出來。

孩子說話

家長強硬的制止,只會讓孩子更緊張。當思考被強行打斷的時候,是一個很難受的過程,孩子會覺得自己有一種未完成感,於是產生自卑,不願意說話。

給家長建議:建議家長用語言打擊孩子說話的積極性。認真聽完孩子要表達的意思,然後有意無意的重複他說的話,孩子聰明的小腦瓜就會對比自己和媽媽哪裡說得不一樣,剩下的就交給孩子自己吧。

寶媽知識小Time:結巴只是暫時的,但是語言發展是一輩子的事。

  • 簡單的語言遊戲就可以幫助孩子緩解重複性說話的問題

家長可以帶著節奏提問:公園裡面有什麼?孩子連同問題一起重複並回答"公園裡面有什麼?小花。"這樣就讓孩子知道了說話的節奏和語序。隨著年齡增加還可以加大難度"動物園裡有什麼?""動物園裡有什麼?大象老虎大熊貓。"

孩子說話

  • 看圖說話

找一些簡單的手繪簡筆畫,家長詢問:你看見了什麼?請孩子完整回答"我看見了一隻貓",而後慢慢擴展,加大難度。比如"我看見一隻肥肥的黃色大貓。"這個方法可以在陪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使用,這會讓孩子對繪本產生興趣。

孩子說話

  • 圖片撲克

家長可以把孩子小時候不讀的看圖識字卡拿出來,分為人,事,物。讓孩子排列順序,說出一段話,可以天馬行空,沒有邏輯,但是一定要完整。比如:家長準備:大衛,推雪人,毛衣。孩子就可以說:"大衛給雪人穿毛衣。"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孩子需要思考重組這些詞彙,來完成一個完整的句子。

溫暖寄語:

不要把孩子暫時"結巴"當成"病"。這是孩子腦神經發展的必經階段,家長要低調處理,高調遊戲,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口齒伶俐,能說會道。

每日一問:您家孩子有沒有經歷這個階段,您是怎麼處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