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800元鞋子捨得買,8元郵費卻捨不得出。

又是一年節日時,大家又開始需要各種買、買、買,但是有趣的是,有一波人非常捨得花大錢,而小錢卻摳得特別仔細。

大錢不在話下

小錢斤斤計較

自測清單↓↓

1.800元的鞋子可以買,但是8元的郵費不能出。

2.超市購物可以買一堆,購物袋加兩毛,沒門。

3.吃飯5-600元可以,外賣沒湊夠滿減,不行。

4.網購幾千元可以,但是紅包、優惠券、返點紅包樣樣不能少。

5.大錢捨得花,但是各種返點包,砍價鏈接,掃碼優惠不能錯過。

6.為了滿送、滿減、湊包郵省點錢,挖空心思。比挑選東西還累。

你中了以上哪幾項呢?

其實主要還是想佔便宜的心理在作祟

在花錢的時候,我們往往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要感到佔了便宜。貪圖便宜,佔了上風經常是大家常見的一種心理傾向,只要覺得自己佔了便宜,就會心甘情願地為商家點贊、好評等獲取返點紅包,或者心甘情願地購買。物美價廉永遠是大家追求的目標。

所以有些消費者自我標榜:我們是該花花,該省省。不衝突,不矛盾。

背後還是彼此地不信任

誠信不足造成的

商家為了讓客戶佔便宜就絞盡腦汁設置各種為客戶著想的小利。或者花樣繁多地滿減、優惠、返紅包、福袋等等。其實該賺的利潤也早已設計在裡面了。只是換個方式。

而客戶看似佔了便宜,或者也明知道自己被設計,但是還是著魔上癮地和商家搭戲,誰讓你喜歡人家的東西呢。

要是商家和客戶彼此互相信任,要是大環境能有很好地誠信制度,何苦你設計,我玩遊戲,比拼智力、耐力呀。

所以有的商家很難做到精明,很不喜歡用各種藉口來讓客戶覺得佔了便宜,就得練內功,讓自己強大,抱持著:是我的菜總會來的,是我的客戶就是我的客戶,不是的,就算了,強求不來!

有的商家精於算計,為了說服客戶,用盡各種說辭,比方:“就要過年了,我就成本價賣你了”

“今天我是開門第一單,算是我圖個吉利吧”

於是客戶就自以為獨享這種低價的優惠,滿意而歸。心理得到滿足。

我個人還是認為與其把時間花在套路精深地討價還價上,或者精於算計,還不如作為客戶能讓自己有能力、願意為自己所喜歡的物品花錢,覺得它就值!而商家把自己的商品做到最優質,從中獲取良心利潤,心安理得。彼此互相匹配,無需多言,默契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