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造反事業的“破窗效應”——瓦崗英雄的前世今生

公元611年,山東人王薄率先在長白山起義。

王薄甚至還作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用一種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勵更多的人,加入反對楊廣暴政的隊伍。這首歌的原文如下,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王薄的起義軍隊伍,雖然只是由一群文化不高的山東基層壯丁組成,但是僅僅是這樣一場隊伍,居然堅持戰鬥了八年。表面浮誇的楊廣的大隋王朝,居然沒有任何辦法在短時間內,剿滅像這樣一個帶有流寇性質的起義隊伍

從犯罪學理論上來講,有一種“破窗效應”。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有少許破窗的建築,沒有人去及時修繕,那麼接下來就會有更多的窗玻璃被破壞。延伸開來,如果一個公共場所的紙屑不能夠及時清理,那麼就會有越來越多人隨手將垃圾丟棄在這裡。

王薄就是這樣的一個“破窗效應”。

在王薄之後,隋大業九年,也就是公元613年。

前文曾經提到的權臣楊素的長子楊玄感(弘農楊氏),在隋煬帝第二次東征高麗的部隊中,負責壓糧運草。眼看全國反隋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楊玄感也按捺不住自己內心不斷奔湧的狂熱。率領自己的親信部將,起兵反隋。並率領大軍,直撲隋煬帝所在的東都洛陽。雖然,楊玄感的部隊很快被隋朝大將宇文述(事蹟見第三節)擊潰,而遭遇失敗,但楊玄感反隋的意義卻很重大。如果說王薄打碎了農民起義的“破窗”的話,那麼身為帝國貴族,尤其是號稱“弘農楊氏”後人的楊玄感的倒戈,則打碎了隋軍的地方實力派擁兵自立的“破窗”。

除此之外,楊玄感的合夥人中,有一個叫做李密的。

李密的來頭也不小。李密的曾祖父是當年西魏八柱國中的司徒李弼,到了李密這一輩,雖然混的不如祖上,但也好在曾經做過世襲的蒲山公。李密雖然出身不錯,但是李密不是不學無術的浮浪子弟,而是自小熟讀兵書,滿腹韜略。楊玄感兵敗自殺之後,李密一時之間走投無路,只能隱姓埋名躲在鄉野做了個教書先生。而到了三年之後的大業十二年,翟讓作為創始人建立了瓦崗軍,李密慕名投奔了翟讓,並且成為瓦崗的骨幹之一。

從此,翟讓,李密的瓦崗軍橫空出世,成為河北河南農民軍中的翹楚。

古代造反事業的“破窗效應”——瓦崗英雄的前世今生

李密加入瓦崗軍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此後貴族與泥腿子的農民軍一起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造反事業中去,甚至貴族與泥腿子還能夠互相融合,互相吸收,並肩作戰。

在接下來的十餘年裡,隋末各路英雄好漢在山東,河南,河北,江淮,關中,展開了各顯其能的大混戰。各路反王,是為了反對隋煬帝暴政,當然也想乘亂問鼎中原,一統華夏。影響至今的《隋唐英雄傳》,就是以這個時代為背景。這本書一直到今天,都還有蓬勃的生命力。

隋煬帝的帝國,一時間遍地烽火,面臨土崩瓦解。

--------------------------------------------

本文節選自《魔方中國史》,該書第一部已經在天貓網,噹噹網熱賣!!

此外,《魔方中國史》的音頻,業已在喜馬拉雅網站上線,敬請關注!!

新帖“打亂順序重讀歐洲歷史”在天涯社區“國際觀察”板塊,目前已連續置頂六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