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酒,構成白酒的文化價值體系

一杯酒,構成白酒的文化價值體系


白酒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良載體,現在幾乎所有酒企都在深度挖掘文化,因為只有文化才能直指人心,徹底打動消費者。如何才能鏈接白酒文化呢?舊同學酒帶你讀懂白酒文化。

一杯白酒,包含了產區、種植、釀造、儲存、藝術、政治這6種文化,演繹著6種精彩。

一杯酒,構成白酒的文化價值體系


01

天人合一的產區文化

白酒講究“天人共釀”,從糧食轉化為一滴美酒,最終呈現出的滋味與地域生態環境息息相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釀一方酒”,早在唐朝,杜牧的一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將酒與產地緊密聯繫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同樣的釀造工藝和釀造流程,換一個地方生產出的白酒口感也會大相徑庭。白酒對產地的生態氣候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代表著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從古至今,當我們談及酒的時候,都避不開酒背後的產區文化。

02

悠久曲折的種植文化

在眾多釀酒原糧裡,高粱澱汾含量較高,易於發酵,是公認的“白酒原料之王”。《本草綱目》中記載“蜀黍北地種之,以備糧缺,餘及牛馬,蓋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一般認為,古稱“蜀黍”的高粱起源於非洲,騰飛於中華,是中國最早栽培的穀類作物之一,有至少5000年的歷史。它們默默地陪伴著這塊土地,從古老的蠻荒到如今的文明。

事實上,高粱成為釀酒主要原糧的過程頗為曲折。一開始,由於口感偏澀,質感粗糙,高粱一般不做主食,種植的人不多;直到蒸餾酒誕生後,酒業人發現了高粱是蒸餾白酒的最佳原料,於是紛紛選擇種植高粱,將其作為釀造白酒的主要原糧。目前,南方高粱主要集中在四川、貴州、雲南,北方高粱主要集中在寧夏河套地區、內蒙古草原、東北等地。而各地的高粱則以五糧液、茅臺酒、河套王等美酒,慷慨回饋著這片美麗的土地。

03

獨具匠心的釀造文化

中國白酒香型繁多,其中又以“濃、清、醬”為主,三種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獨特而複雜,各自代表著對品質的極致追求。舊同學酒醬香型白酒的工藝特點是:一年一個生產週期,期間兩次投料,經過七次取酒、八次發酵、九次蒸餾。深度發酵後,釀造出來的醬香酒口感醇厚,酒體風味豐富,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此外,此種工藝出酒率較低,釀造成本高,且通常需陳放五年以上,進行二次勾調後才能銷售。

濃香型白酒一般採用單糧或多糧工藝,加上中高溫大麴和相對適宜的發酵時間,既保持了香味物質的豐滿,又沒有過多的掩蓋糧谷帶來的香味,因此濃香型白酒能夠帶給我們舒適的類似蒸煮米飯時的糧香。傳統濃香型白酒要求不少於一年的貯存,甚至更久,可以產生舒適愉悅的陳香。

清香型白酒使用固態地缸發酵,既能隔離有害細菌,避免交叉感染,又能確保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不被流失,保證了酒體的清香、純正、乾淨。清香型白酒一清到底,因此有“人間至味是清香”的說法。

04

奇妙無窮的儲存文化

白酒的儲存文化,是對品質最好的價值詮釋。白酒的儲存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酒體去雜增香的過程,即降低酒體的辛辣、刺激感,同時增加其香味微量成分,使整個酒體口味趨於和諧。 因此有 “三分釀,七分藏”的說法,白酒的風味質量與白酒後期的儲存老熟有密切的關係。

新蒸餾出的白酒口感辛辣,風味不協調。經過一段時間的儲存,酒液中的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的排列逐步理順,從而加強了乙醇分子的束縛力,降低了乙醇分子的活度,大分子不容易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和神經系統相對緩慢,所以白酒口感變得柔和。

與此同時,白酒中的其他香味物質成分也會產生上述締合作用。當酒中締合的大分子群增加,受到束縛的極性分子越多,酒質就會越綿軟、柔和。可以說,正確的儲存是產生一瓶好酒的必要環節和流程。

05

博大精深的藝術文化

酒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一直與文學、藝術密切相關。酒是藝術的催化劑,在微醺與狂醉中,人類擺脫了理性的束縛,催生狂放、揮灑、淋漓盡致的藝術。而藝術反過來又定義、豐富了酒文化,成為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酒對中國文學創造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數千年來,酒與詩結下不解之緣。《詩經》中,與酒相關的有40多篇;詩仙李白流傳下來約1000首詩,涉及飲酒的就有170首;詩聖杜甫現存詩詞1400首,與酒有關的約佔300首。翻閱我國的古典文獻,歷代詩詞裡有關酒的描寫俯仰皆是。

從古至今,酒與文學、藝術是並蒂連生的連理枝,古人不僅以酒助興,也從酒中藉以靈感。酒的酣暢,詩的意境、書的韻律,最能詮釋中國傳統文化之美。酒文化和藝術文化高度融合,成為中華民族耀眼奪目的文化瑰寶。

06

微妙複雜的政治文化

中國酒文化既是一種社會文化,也是一種政治文化。在漫長的中華文明史上,酒是政治場合中的標配。早在漢朝,主管外交接待任務的大鴻臚,其下屬官員中就有一位“別火令”,專門負責外來客人的飲食工作。

酒宴是中國政治文化中最為隆重的一部分,是重要的社交場合,人們在言笑晏晏,觥籌交錯間鞏固情感聯繫。唐朝有朝廷為新科舉人、進土舉行的“鹿鳴宴”“聞喜宴”;宋朝也有“春秋大宴”、“飲福大宴”;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凡立春、元宵、四月八、端午、重陽、臘八日,俱於奉天門賜百官宴”。

中國的酒宴,在文化傳統、民族風情和社會制度的影響下,既有規範的禮儀和格局,又有各種各樣的席譜和飲宴方式,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出重要作用。白酒包含著厚重豐富的人文積澱,每一滴都是中華文化的精粹。飲酒,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物質享受,還是人們表達感情,寄託理想,增進友誼,擴大交往的情感載體,是人們獨一無二的精神慰藉,這一切共同構成了白酒的文化價值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