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後 再看蘆山地震災害綜合防範--四川新聞--四川--地方--首頁

在城鄉住房建設中,嚴格落實避開地震斷裂帶、避開地質災害點、避開洩洪通道,確保建築物有地圈樑、有構造柱、有現澆

蘆山縣“村村通”農村應急廣播系統與地震預警系統實現對接,實現秒級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建立了一套常態減災與非常態救災相結合、軟硬件建設相統一的應急預案體系,並適時開展各級各類應急綜合演練

今天是4月20日。7年前的今天,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強烈地震。地震造成雅安、成都、樂山等市州共32個縣(市、區)受災。地震發生後,四川探索出一條“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重建新路。

7年過去,蘆山早已舊貌換新顏。日前,省地震局發佈報告,從工程抗震、地震預警、應急響應、地災預防等角度梳理蘆山地震後7年來當地地震災害風險綜合防範相關成果。

工程抗震

全面落實建築物“三避讓三有”

“在地震中,對群眾生命安全直接危害最大的是建築物。”省地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蘆山地震災後重建過程中,建築物工程的抗震性成為首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是修建地址要避開活動斷層。蘆山地震後,雅安市落實專項資金1330萬元,組織實施了雅安市地震活動斷層探測項目,開展境內地震活動斷裂探測和填圖工作,基本弄清龍門山、鮮水河、安寧河斷裂在雅安境內的空間分佈,並對其活動性進行了科學評價;對農村災後重建集中安置區和民居聚集點進行活動斷裂帶精確定位,提出選址及避讓建議;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對部分城區和重點場鎮的地震設防參數進行復核。

下一步,就是建築物本身的抗震設計。“我們強調‘三避讓三有’原則。”省地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蘆山縣在城鄉住房建設中,嚴格落實避開地震斷裂帶、避開地質災害點、避開洩洪通道,確保建築物有地圈樑、有構造柱、有現澆,對災後重建農房實施“一戶一檔”管理。

在整個雅安市,政府將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抗震設防;將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列入重點設防建築範疇,均按照高於本地區烈度1檔的要求採取抗震設防措施。此外,雅安在全市範圍內針對農村民居推廣地震巨災保險。截至目前已有6.4萬餘戶參與投保。

地震預警

在全省率先實現預警“村村通”

去年12月底,蘆山縣地震災害風險綜合防範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當地“村村通”農村應急廣播系統與地震預警系統實現對接,在全縣各村設立了48個終端,實現秒級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蘆山是全省第一個實現此類服務的縣。”省地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要實現這一服務,除了在各村設立預警終端外,最重要的是能對地震實現有效監測。

為彌補地震監測能力不足的薄弱環節,雅安市每年投入經費近300萬元,建成包括測震、形變、流體和電磁4大類學科、22個監測臺點、70個數字化測項的地震前兆中心和誘發地震臺網中心,建成19個測震臺站組成的共享測震臺網,以及佈設76套烈度速報裝置的烈度速報網。

此外,雅安還建立由近千名人員組成的群測群防網,為轄區內所有地震監測臺點製作並懸掛保護標識,明確觀測環境保護範圍;督促專用臺網業主,優化地震重點危險區臺站建設。

在信息傳播環節,在雅安市,地震發生時間、震中、震級等信息可通過手機短信、微信微博、網站等形式自動對外推送;地震前兆觀測數據向公眾提供任意時段原始數據下載服務。

應急響應

建立軟硬件結合應急預案體系

“忘記危險就是最大的危險。”省地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蘆山地震後,雅安市將地震風險防範工作納入全市《防範化解重大自然災害風險方案》,逐步建立起一套常態減災與非常態救災相結合、軟硬件建設相統一的應急預案體系,並適時開展各級各類應急綜合演練。

硬件方面,雅安市強化應急通訊保障。全市現有衛星電話140部、超短波1313臺,移動通訊車3輛。針對轄區內深山峽谷多,搶險救援難度大這一實際,雅安組建專業救援隊伍57支1141人,鄉鎮綜合應急救援隊伍138支5158人,規範的志願者隊伍20餘支1000餘人,形成公安消防和民兵預備役為主、其他應急救援隊伍密切配合、社會志願者隊伍廣泛參與的綜合應急救援力量。

軟件方面,雅安依法將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安全教育、領導幹部教育培訓、文明社區建設內容,編髮《防震減災簡明讀本》等科普資料140萬冊;創建省級防震減災示範縣2個,國家級防震減災示範社區6個、省級12個,國家級防震減災示範學校2所、省級25所,農居地震安全示範點28個,逐步建立起穩定的防震減災宣傳陣地。

蘆山地震後,雅安市境內地質災害隱患點增加477處,85%的地災點需緊急除險和治理。我省制定蘆山地震災區重點小流域和重點場鎮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項目實施意見,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綜合整治工程。

7年來,蘆山縣投資約4.47億元,實施了11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完成42處地質災害治理工程、69項小流域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項目、5處地質災害綜合治理、152處地質災害排危除險等,對88處地質災害隱患搬遷避讓點涉及的456戶1614人進行了搬離。自2017年來,當地連續3年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

□記者 付真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