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幹淨的花枝鼠都有可能長跳蚤,你知道如何處理麼?

有人說,花枝鼠自己就很愛乾淨,吃完飯喝完水都免不了洗臉擦嘴的“儀式”,自己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乾乾淨淨的,根本沒必要給它洗澡。

事實真的是這樣麼?其實不然。

母花枝鼠喜歡乾淨不假,但公花枝鼠就遜色很多了,不僅身上異味比較重,還容易招惹跳蚤。花枝鼠只是不喜歡水,不能經常洗澡,並不是不用洗澡。如果主人偷懶,任由花枝鼠“野蠻生長”,就很有可能收穫一隻爬滿跳蚤的鼠寶寶。

再幹淨的花枝鼠都有可能長跳蚤,你知道如何處理麼?

為什麼花枝鼠身上會長跳蚤

資料顯示:

跳蚤通常跳上宿主後就不再輕易離開,並立即開始吸血,在第一次吸血後的24-48小時內交配產卵,1只雌性跳蚤一天可以產下50顆蚤卵。


這些蚤卵表面光滑,會從寵物毛髮上滑落到地上、家裡、車裡等,在2-5天后發育成幼蟲;幼蟲會在陰暗的地方躲藏,以灰塵中的有機物質和跳蚤的糞便作食料,7-14天后結繭成蚤蛹;蚤蛹抵抗環境能力非常強,國內外的市場上都沒有可殺蚤蛹有效的藥物。


當感受到周圍動物或人所產生的熱、二氧化碳或震動時,幾秒內蚤蛹便破繭而出,成為新生成蚤,跳至動物身上。在正常的環境裡,蟲卵在21天內會發育成新的跳蚤,跳至寵物身上吸血並開始下一輪的繁殖。

大家養花枝鼠的時候,一般把籠子不會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而是放在陰暗的牆角等陰暗的地方。而跳蚤恰好最喜歡躲在陰暗潮溼的地方,比如地毯下面,牆角等。當你把花枝鼠放在角落時,跳蚤順著熱源一路摸索,神不知鬼不覺地就在鼠寶寶身上安營紮寨了。

夏天到了,如果打掃鼠籠衛生不徹底,或者給鼠寶寶選用的墊料透氣性不好,再加上洗澡不及時,都是很容易導致跳蚤肆虐的。

說白了,所有的跳蚤,都是主人偷懶造成的。我們的鼠寶寶只是可憐、弱小又無助的“受害者”而已。

怎麼檢查花枝鼠身上有沒有跳蚤

首先,打掃籠子的時候就要仔細看看籠子周圍有沒有小蟲子。如果有的話,就不用懷疑了,鼠寶寶身上肯定也藏了不少這樣的小蟲。

如果籠子裡沒有小蟲子,就要注意觀察鼠寶寶,看看它有沒有經常用爪子撓癢癢,同時發出不舒服的聲音。“癢”是感染跳蚤後最敏感的信號,如果你的鼠寶寶看上去總是很癢,不停的抓撓脖子或啃咬臀背部,很有可能就是被感染了。

其次要看看它身上有沒有局部掉毛的現象。由於很癢,鼠寶寶可能會用力地抓撓或者咬自己,甚至會把毛都咬下來。

如果都沒有的話,就用溫水把毛打溼,看看毛上有沒有黑色的小點點

在移動,同時檢查皮膚上有沒有小紅點。通常情況下,跳蚤長在肚子上的幾率很小。要仔細翻看下巴和背部,這裡可是跳蚤等寄生蟲的溫柔鄉。

如果,以上症狀都沒有的話,是不是就可以長舒一口氣了呢?別高興的太早。沒有蟲子,不代表沒有蟲卵呦。

再仔細瞅瞅,你的鼠寶寶身上有沒有像鹽粒般大小的白色小顆粒。如果有的話,摘下來用打火機燒燒看,能聽到劈啪作響的就是蟲卵無疑。一般蟲卵附近會有小傷口或類似於痘痘的東西在皮膚表面。

再幹淨的花枝鼠都有可能長跳蚤,你知道如何處理麼?

花枝鼠身上白色的蟲卵(圖源自貼吧)

要是看見純黑色的、像沙子一樣的小顆粒,而且扔到水裡會變紅的話,就說明跳蚤已經從幼蟲變成成蟲,開始排出黑色的便便了。

這意味著鼠寶寶身上的跳蚤已經很嚴重了。

有的人覺得花枝鼠身上的皮屑和蟲卵很像,不好區分。的確,花枝鼠的皮屑和蟲卵很相似,但沒有那麼圓,而且有點發黃,但是用火燒不會有聲音。也有些會偏棕色,那是油脂粒,也不用去在意它。

如果還是無法區分的話,就按照蟲卵來處理吧,以防萬一麼。

有的主人一聽說花枝鼠會長跳蚤,就開始神經緊張了。

如果看到鼠寶寶一直在做清潔還啃腳,還用後腳撓耳朵,撓眼睛,在角落裡打著滾撓,也不用太擔心,很可能是正常的清潔工作,如果鼠表現出痛苦的樣子,撓的過程中不斷髮出吱吱聲,或者精神不振眼角有過多分泌物,就要提高警惕了。

花枝鼠身上長跳蚤了怎麼辦

除跳蚤以外,花枝鼠身上常見的體外寄生蟲還有蝨子、蟎、疥蟎和蜱這四種。

  • 蝨子:可以看到皮膚和毛髮上有棕色或紅色的點(皮膚被抓破不會結痂)。
  • 蟎:蟎蟲基本是看不到的,但是劇烈的瘙癢會導致耗子拼命抓撓自己,從而造成傷疤。常見部位有肩膀,脖子和臉(傷口都會結痂)。
  • 疥蟎:常見部位耳朵和鼻子邊緣出現淺黃色的硬皮,類似於疣。
  • 蜱:常見部位腿,身體,耳朵,頸部腹部。吃飽血以後會變很大,呈現黑色,棕色或是紅色。
再幹淨的花枝鼠都有可能長跳蚤,你知道如何處理麼?

病鼠將自己的皮膚撓破(圖源自貼吧)

但無論是哪一種,用下面幾種方法都不會出錯。

1、馬藥

在淘寶上搜索“花枝鼠 馬藥”就會出現相關鏈接,選擇IVERMECTIN馬用驅蟲藥(伊維菌素含量1.87%)。不用擔心藥效,國外很多人很多都用這個給齧齒類動物驅蟲治療蟎蟲和蝨子。

劑量用法:體重300-500G的大鼠給予 一粒生米大小的藥膏,口服。每週一次,至少3周。 體重小於300G的大鼠劑量減半。

如果鼠寶寶不吃馬藥,可以和食物混到一起讓它吃下去,儘量不要強制餵食,以免加劇鼠寶寶焦慮、不安的情緒。

再幹淨的花枝鼠都有可能長跳蚤,你知道如何處理麼?

馬藥(圖源自淘寶)

2、硫磺藥皂

硫磺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是蟎蟲和跳蚤的剋星,硫磺藥皂更是經濟實惠又好用。

在超市就能買到上海硫磺皂。在盆裡倒好開水,將藥皂放進去,等到融化至水面稍微渾濁即可取出,等水變得溫熱時就可以給鼠寶寶洗澡了。洗的時候可以再用硫磺皂給它搓澡。一般連續洗三天就能痊癒了。

切記,不可以經常用硫磺皂給小鼠洗澡。因為它會燒毛,長期使用會是小鼠皮膚乾燥、毛髮失去光澤。

再幹淨的花枝鼠都有可能長跳蚤,你知道如何處理麼?

3、艾草足浴包

去藥店買艾草足浴包,放在水盆裡加入開水,等顏色變深了之後再兌冷水直到變溫,然後給花枝鼠洗澡。

一個艾草包可以用兩次,經常使用也沒問題,不用擔心會把毛染色。

4、百部

中藥“百部”是殺蟲、止癢、滅蝨的純天然藥物,價格也很便宜。去藥店買一些回來煮水,涼溫以後給小鼠擦洗身體。

再幹淨的花枝鼠都有可能長跳蚤,你知道如何處理麼?

5、貓狗專用的除蝨劑

貓跳蚤粉、狗狗專用的除蚤劑都可以給花枝鼠用,控制用量就可以了。

要注意的是,使用藥物後2天內不要給鼠寶寶洗澡,讓其發揮最大的藥效,同時也能避免藥物溶解在水中被小鼠誤食。

如果鼠寶寶身上有明顯的傷口,可以塗抹適量的紅黴素眼膏(祛痘)或者金黴素眼膏(消炎)。眼膏比軟膏的刺激小,更溫和。用棉籤蘸取適量眼膏塗抹在傷口上,每天一次,直至傷口癒合為止。

如果幾隻花枝鼠在一起養的話,要單獨隔離生病的鼠寶寶,將籠子用具徹底消毒,墊料全部換新。同時也要注意定期修剪指甲,防止它再次撓傷自己。

怎麼預防跳蚤等寄生蟲的滋生?

比起等花枝鼠身上長了跳蚤之後再治療,最好的辦法是做好預防措施。

第1,是勤洗澡。夏天最好能保證每週洗一次澡

,冬天天冷的話可以適當延長,兩週洗一次也是可以的。

第2,是及時更換墊料。最好能天天換新的墊料,既能減少異味,又能避免細菌滋生。

第3,是徹底清潔籠子。每個月給籠子做一次“大掃除”,全面清理花枝鼠的用具。再用清水洗乾淨,在噴灑適量消毒水,84消毒液即可。用 3% ~ 5% 來蘇爾溶液、0.3% ~ 0.5% 過氧乙酸溶液或 0.5% ~ 1% 菌毒敵溶液進行消毒效果更好。拒絕髒亂差,定時清潔,定時消毒,跳蚤找上門來的幾率會小很多。

第4,是保持通風、多曬太陽。放花枝鼠的房子要注意多通風,趁著太陽好的時候也可以把籠子放在太陽地裡曝曬2個小時左右。花枝鼠也要經常曬太陽,增強體質。

第5,多用小牙刷給鼠寶寶梳梳毛。給寵物多梳毛不僅有助於皮膚和毛髮健康,也能及時發現跳蚤或其他皮膚問題,有一舉兩得的功效。

第6,藥物。對於蟎蟲,選用貓狗使用的除蟎靈等藥膏或除蟎噴霧劑,預防蟎蟲非常有效。對於跳蚤、蝨子選用貓福來恩滴劑、貓體外驅蟲藥或苗弟子驅蝨靈等貓狗除蚤蝨藥物進行預防。

平時也要注意,少讓花枝鼠去戶外玩耍,尤其是草坪等不乾淨的地方。

有人說,倉鼠的墊料裡可以放少量風油精,因為寄生蟲不喜歡風油精的味道。但是花枝鼠不行,因為花枝鼠的呼吸道很敏感,容易打噴嚏和過敏。

再幹淨的花枝鼠都有可能長跳蚤,你知道如何處理麼?

洗澡

總有人拿倉鼠和花枝鼠進行比較。這兩種“耗子”飼養環境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洗澡方式了。

倉鼠天生怕水,但能夠通過浴沙除去身上的細菌,預防各種皮膚病。花枝鼠卻不能用浴沙洗澡,因為它們的呼吸道十分脆弱,稍不注意浴沙中的粉塵就會導致呼吸道感染。

不洗澡的話,它們身上的寄生蟲怎麼除去啊?

別擔心,雖然花枝鼠不喜歡水,但它可以像貓貓狗狗一樣用水洗澡,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放心大膽地給花枝鼠寶寶洗香香了。

儘管花枝鼠愛乾淨,看起來被毛乾淨,但是為了預防寄生蟲等危害,需要給花枝鼠洗澡。洗澡時,關閉門窗,室溫保持在 20℃~ 25℃,選用一潔淨臉盆,水溫調至 40℃~ 50℃,用寵物洗髮液給花枝鼠洗澡,乾毛巾擦乾或用吹風機熱風吹乾即可。洗澡時,花枝鼠容易受涼,呼吸道脆弱,怕粉塵,要注意室溫及環境衛生。

如果皮膚太乾有皮屑的話,可以在鼠寶寶的皮膚上塗點橄欖油,但是直接塗到皮膚上比較困難。我們可以自制寵物沐浴露,將肥皂水、膏狀椰子油或橄欖油、蘋果酒/醋按照5:1:3的比例混合均勻,溶解在水中,給鼠寶寶洗澡。

不過,這種沐浴露只有普通的清潔和去皮屑作用,並不能去除蟲卵,而且有一定的刺激性,不能天天使用。

再幹淨的花枝鼠都有可能長跳蚤,你知道如何處理麼?

圖片源自網絡

結語

有人說,自己養了幾年的花枝鼠也從來沒有生過跳蚤,根本沒必要危言聳聽。的確,花枝鼠得跳蚤的幾率不大,但也有不少網友反映家裡的鼠寶寶在健康衛生的環境下,長了跳蚤和蟎蟲。所以,最好還是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