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恭閔惠帝朱允炆或許在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就已經被找到

導讀:明朝朱允炆靖難之役後,下落成迷,他究竟去往何處呢?朱棣真的找到過他嗎?鄭和下西洋前三次和後四次的目的有哪些不同?

沒有任何的可信度較高的古籍記載了朱棣找到了朱允炆。關於朱允炆被朱棣奪位後的下落,正史中記載的是皇宮中起了大火,朱允炆不知下落。而《明史》中對他的下落做出的猜測是通過地道逃了出去,並扮做和尚在四處逃竄。其實地道逃生這個猜測的可能不小,明朝南京故宮始建於1366年,之後在1375年又進行了擴建,建造的時候還沒有朱允炆,而朱棣也才6、7歲。按理說那時候朱棣應該不太能接觸到南京故宮修建工程,之後1375年擴建,朱棣15歲了估計也是常年在外征戰。再看朱元璋最後還是傳位朱允炆可以看出,他的偏心於朱允炆的,所以地道這種後路應該是留給朱允炆一個人的。朱棣靖難的時候不知道有密道,沒有防範讓朱允炆逃掉可能性不小。還有一個佐證就是北京故宮,前些年文物工作者對北京故宮大修時發現北京故宮同樣有一條逃生地道,經過考證後確認正是朱棣時期修建北京故宮留下的。按照北京故宮來推敲,北京故宮的圖紙幾乎是復刻的南京故宮,北京故宮有的南京故宮應該也是有的,朱允炆逃出去的可能性極大。

明朝恭閔惠帝朱允炆或許在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就已經被找到

故宮

朱棣是否找過朱允炆,朱允炆的逃亡路線中,其中有一個就是逃亡海外,按朱棣當時對大明的統治來看,明朝國內藏身並不易,明朝的情報部門錦衣衛、東廠可都不是吃素的。即便是朱允炆沒有逃出海外,朱棣肯定也會有所懷疑,朱棣自己是奪位上位的,他自然很怕朱允炆有一天殺回來,只要朱允炆是真的沒有下落,朱棣肯定是要找的。《明史》鄭和傳中就有記載: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

這是直接正史記載的證據,說明鄭和下西洋帶著尋找朱允炆任務的可能也是很大的,那鄭和找到過嗎?我們可以單單看鄭和下西洋的事件來分析一下。永樂三年(1405年)的時候鄭和就開始了第一次下西洋,這時候朱棣上位才短短三年,要知道朱棣為遷都而建的北京故宮都是永樂七年開始(1409年),朱棣北伐也是永樂七年才開始,是什麼原因讓朱棣把下西洋的優先級排的高於遷都、北伐呢?下西洋尋找朱允炆估計並非空穴來風。以此反推,朱棣肯定沒有在明朝國內找到朱允炆,不然也不會火急火燎的派鄭和去海外找,有沒有找到過朱允炆就只需看鄭和有沒有找到過了。瞭解一下鄭和下西洋事件就能知道,極大可能是在第三次下西洋找到了。鄭和短短二十八年期間,一共下西洋七次,其中六次是在朱棣時期,直到朱棣死的前兩年鄭和還在下西洋。再看鄭和下西洋的規律,前三次出去基本上時間不固定,而且回去後,幾乎沒多久又出去了,行程非常緊湊。而後面第四次至第六次基本上是回去休整兩年再出去兩年,似乎是趨於一種常態的巡洋,

第三次下西洋是一個怎樣的轉折點呢?

明朝恭閔惠帝朱允炆或許在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就已經被找到

鄭和與朱棣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即永樂七年(1409年)那次。在那次下西洋時同行人員中有一個叫做費信的曾撰寫過一本名為《星槎勝覽》的書,其中介紹了第三次到達的一個叫做錫蘭山(現在叫斯里蘭卡)的國家,而在錫蘭山發生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首先這次遠洋去錫蘭山的目的就很奇怪,因為費信記載,這次是明成祖朱棣指定鄭和去錫蘭山山寺佈施的,而且還從南京刻了一座《佈施錫蘭山山佛寺碑》送過去。按照當時鄭和下西洋另外一個“宣揚國威”的目的,朱棣封賞一些東西給那些海外藩屬國是很正常的,但是單獨的去封賞寺廟就讓比較迷惘了。再聯想到朱允炆出家做和尚的傳聞,難道是朱允炆在其中不成?奇怪的事情不止如此,記載中描述錫蘭山國王對鄭和的船隊心存歹意,鄭和發現後就離開了,但回程的時候又被哄騙去了錫蘭山,並遭到錫蘭山五萬軍隊的圍攻,最終被鄭和繞後偷了“錫蘭山王城”。當時錫蘭山為什麼攻擊鄭和沒有記載,不過按我們現在想來,鄭和過去送金銀財寶還不落好的嗎?錫蘭山國王看到這樣強大、富有的船隊真的敢財迷心竅嗎?而且第一次鄭和下西洋就曾去到錫蘭山國,為什麼第一次沒動手呢?假設朱允炆的殘部就躲藏在了錫蘭山國

,並受到錫蘭山國的保護,之後鄭和在第二次下西洋時追蹤到了他,並立刻回去稟報了朱棣,朱棣立刻再派鄭和去招降。鄭和是在永樂七年(1409年)夏天結束的第二次遠洋,並在當年九月又立即出發的趕赴錫蘭山等地,可以說非常倉促了,再回過頭去看,朱棣封賞寺廟的行為似乎也顯得更符合常理一些。至於為什麼說鄭和是去招降朱允炆而不是去滅口,朱棣如果真的要滅口,估計就不是帶著金銀財寶去封賞了。如果說以上的事情迷霧重重,接下來的就更顯得詭異了。鄭和抓了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回去給朱棣,當時明朝所有大臣都要殺錫蘭山國王,但朱棣憐憫他把他遣返回去,詭異的就是這裡了,說是念在錫蘭山國王無知憐憫他,但卻有另外立了一個“邪把乃耶”的人為錫蘭山新國王,前後顯得有些矛盾了。

明朝恭閔惠帝朱允炆或許在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就已經被找到

斯里蘭卡島

錫蘭山國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事後朱棣對錫蘭戰役中的七百五十四人進行了嘉獎,升職、賞銀的都不在少數,其中更是有按奇功、奇功次等、頭功這樣高規格的功勞嘉獎,簡直不亞於一次救駕的功勞了。另外有傳聞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回明朝後,朱棣專門建造了靜海寺,供奉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佛牙舍利,這些事情單獨看上去雖然都不平常,卻也算不上奇怪。如果把這整個事件連串起來,鄭和在錫蘭山國找到藏身在此的朱允炆,並上報給了朱棣。之後朱棣或許念在血脈之情,或許對朱元璋的畏懼之心,所以希望招降朱允炆。誰知遭到朱允炆聯合錫蘭山國王反抗,並在戰亂中被殺,鄭和將朱允炆的牙齒帶回覆命,最終新建靜海寺以佛牙舍利的名號進行供奉。

結語

朱棣為了穩固他的江山,不會留下任何明顯的記錄公諸於世,但鄭和第三次遠洋後面的幾次遠洋步伐都變慢了,基本上保持出去兩年,回朝修整兩年的節奏。而後面幾次遠洋的目的也明顯的有所變化,基本上是轉變為純粹的外交行為,帶回去的東西也變成了長頸鹿、獅子、金錢豹這樣的奇珍異獸。在說通能說通的,懷疑能懷疑的之後,似乎鄭和第三次遠洋找到朱允炆的可能是最大的,那麼歷史會不會就是這樣呢?


參考文獻:《明成祖實錄》、《星槎勝覽》、《江寧府部記事》

@歷史風物誌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