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藏之路

文成公主在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從長安出發,遠嫁吐蕃。文成公主出嫁的陣勢十分壯觀,隨行的嫁妝裡,還有許多吐蕃沒有的穀物、果品、蔬菜的種子以及藥材、蠶種,還有大批的醫藥、植樹、工程技術、天文曆法方面的書籍,這些嫁妝無不彰顯唐朝對吐蕃的真誠友誼。

文成公主和藏之路

松贊干布對這段聯姻也極為重視,他親率一支人馬,從邏些(吐蕃都城)趕到柏海(今青海陵湖)去迎接公主,並在那裡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回到邏些城後,松贊干布為了表示對文成公主的尊重,就在邏些城按照唐朝的建築風格,建造了一座華麗的王宮,就是現在的布達拉宮。

文成公主進藏,是吐蕃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留下了很多動人的傳說。


文成公主和藏之路

青海境內有一條倒淌河,這條河從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傳說文成公主到達這條河以後,就不再坐轎子,而是騎馬進入草原。文成公主感到從此和家鄉的距離一天比一天更遠了。心裡非常難過,不禁失聲痛哭。公主哀婉的哭聲,感動了天地,結果使這條河同天下所有的河都不一樣,不是向東流,而是向西流。"天下江河皆東去,惟有此水向西流"的詩句,就描繪了這一現象,倒淌河的名稱也因此而得來。

文成公主和藏之路

在文成公主之前,吐蕃雖然已有農業,但經營很粗略,只不過是用石頭圍住一塊地,然後撒下種子,既不會整地,也不知保持水土。唐朝的先進技術傳入後,出現了小塊農田,學會了防止水土流失和平整土地。

吐蕃過去沒有文字,無論什麼事都用繩打結,或在木頭上刻符號來表示。文成公主就勸松贊干布設法造字,於是松贊干布指派了一些人去研究,後來造出了三十個字母和拼音造句的文法,從此吐蕃有了自己的文字。

文成公主進藏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吐蕃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了。文成公主,這位了不起的女性,在異國他鄉與自己丈夫只共同生活了十年,而在西藏生活的時間卻有四十年。直到今天,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故事也像一根和平的紐帶牽繫著漢藏文化,牽繫著漢藏兩族人民的心。

唐朝詩人陳陶在《隴西行》中寫道:"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這兩句詩大意是:自從文成公主和親去了吐蕃之後,吐蕃的很多風俗習慣都漢化了。可見,文成公主和藏,對漢藏兩族文化經濟的交流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