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訂單崩潰,因為冠狀病毒對海運貿易造成損失


船舶訂單崩潰,因為冠狀病毒對海運貿易造成損失

受冠狀病毒限制的經濟影響,今年第一季度造船業投資降至11年來的最低水平,由於全球商品需求大幅下降,亞洲造船業幾乎停工,船東也暫停了訂單。

船舶經紀商克拉克森公司(Clarkson PLC)週一在其月度《世界船廠監測報告》(World船廠Monitor report)中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的承包活動極為有限,covid19事件對經濟的影響對投資者情緒產生了負面影響。”

克拉克森說,在2020年前三個月,所有類型的船舶共訂購了100艘,訂單總額為55億美元,較去年第一季度下降了71%,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中國船廠在這個季度獲得了55個訂單,韓國船廠獲得了13個訂單,分別下降了50%和81%。

該公司預計,隨著全球貿易下滑加劇,訂單數量將繼續下滑,今年的總訂單數量將下降26%。克拉克森說:“冠狀病毒疫情的持續升級可能對2020年的新訂單潛力產生嚴重影響。”

克拉克森說,海運貿易目前約有120億噸,今年將減少6億噸,這是35年來最大的降幅。該公司預測,到2020年,海運貨物的總貿易額將比去年減少5.1%,而2008-09年金融危機期間,這一數字為4.1%。

訂單的減少影響到每一種船舶,從運送全球製成品的集裝箱船,到利潤豐厚的天然氣運輸船。韓國和中國的造船廠曾寄希望於今年的增長。

幹散貨船和油輪的訂單也在減少,儘管中國正在恢復大宗商品進口,而且在原油價格暴跌的背景下,能源交易商也在預訂油輪儲存原油。

海運數據提供商VesselsValue的數據顯示,貿易失誤將直接打擊韓國和中國的造船廠,這兩個國家控制著全球約一半的造船產能。

韓國現代重工股份有限公司(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和大宇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Co.)正在合併,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和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tate Shipbuilding Corp.,簡稱:中國船舶重工)也在合併。在過去三年訂單下滑的情況下,這兩家公司進行合併是為了幫助公司合理化運營並降低成本。

這些船廠正在騰出更多空間建造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每艘成本約1.8億美元,是其他類型船舶的三倍左右,其利潤率至少是其他船舶的兩倍。

中國國有船廠行業組織——中國船舶工業協會(China Association of the National Shipbuilding Industry)的一位高管表示:“然後病毒襲來,船底開始下跌。”“經濟不景氣,所以我們不得不招攬訂單。根據客戶和船型的不同,中國船廠將為新訂單提供最高20%的折扣。”

在冠狀病毒爆發之前,液化天然氣市場一直在飆升,主要是由於中國和印度的需求,這兩個國家正在轉向天然氣,而不是煤炭來發電和供暖。

克拉克森表示,第一季度全球LNG運輸船訂單為2,915艘,為2004年以來最低,當時天然氣市場規模僅為現在的一小部分。

該經紀商說,旅行限制也在拖延訂單,因為航空公司高管無法與船廠工程師和規劃者會面,討論制定船舶規格的具體工作。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尼老闆說:“我們訂購了一艘散貨船和一艘小郵船,已經晚了一個月,我們不能派人去中國檢查工作進展。”“當你不能在船廠確保船被正確組裝好時,你怎麼能買到一艘船呢?”

克拉克森表示,根據中國政府對冠狀病毒的限制,中國船廠在2月份停工,但到3月中旬基本恢復了生產。但由於歐洲供應商提供的導航系統等關鍵部件被推遲,一些船東正尋求推遲付款,因此交貨可能會被推遲。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船舶訂單崩潰,因為冠狀病毒對海運貿易造成損失


船舶訂單崩潰,因為冠狀病毒對海運貿易造成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