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樂器形似豎琴,聲音竟然如此好聽,原來它的名字是這個

看到這個樂器,你知不知道它的名字?

豎琴?NO.

其實,它的名字叫做“箜篌”。

這種樂器形似豎琴,聲音竟然如此好聽,原來它的名字是這個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絃樂器又稱撥絃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這種樂器形似豎琴,聲音竟然如此好聽,原來它的名字是這個

據考證,箜篌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箜篌在古代除宮廷樂隊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中國盛唐(618-907)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箜篌演奏藝術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中國古代的箜篌先後傳入日本、朝鮮等鄰國。在日本奈良東大寺的寺院中,至今還保存著兩架唐代箜篌殘品。但是,這件古老的樂器,從十四世紀後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們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並且在《孔雀東南飛》中曾敘“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中提及箜篌。

這種樂器形似豎琴,聲音竟然如此好聽,原來它的名字是這個

把箜篌和豎琴的音色對比一下:豎琴的聲音好像是從水下發出的,整塊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較清純、柔和、穩定;箜篌的聲音好像是從透明的水上發出的,連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動,比較清亮、浮泛、飄忽。把箜篌和古箏的音色對比一下:古箏更醇厚幽遠,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綠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靈,更鮮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聲。

(科普/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