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區塊鏈,很多人都想從中大撈一筆?這是你想多了

最近,區塊鏈火了,蹭著這股熱度,“幣圈”一些人又蠢蠢欲動,部分非法活動有死灰復燃跡象,似有捲土重來之勢。有的打著區塊鏈旗號推廣宣傳虛擬貨幣,甚至出現類似“《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已過時”等言論;有的雖然不涉“幣”,也是披著區塊鏈外套搞非法金融活動。對待這類行為,監管的打擊態度絲毫沒有改變。

火熱的區塊鏈,很多人都想從中大撈一筆?這是你想多了

然而,仍有一些人抱有僥倖心理、投機思想,試圖借區塊鏈之風發橫財。殊不知,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加強監管虛擬貨幣領域,即使境內投資者轉向境外平臺參與交易也非萬無一失。境外交易平臺同樣存在系統安全、市場操縱和洗錢等風險,有的可能會被所在國政府強制取締,有的因存在明顯合規風險已被限制訪問。虛擬貨幣背後的風險不言而喻。

區塊鏈的出現雖與虛擬貨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區塊鏈並不能與虛擬貨幣畫等號,虛擬貨幣更不是區塊鏈應用的全部。一些人故意混淆“幣”“鏈”概念,與虛擬貨幣相關的炒作花樣翻新、投機盛行,價格暴漲暴跌的背後風險快速聚集。即使是最具代表性的虛擬貨幣“比特幣”,也不是哪國的法定流通貨幣,本質仍是一種投資風險極高的虛擬商品。看上去很美的風口,很可能又是陷阱罷了。

火熱的區塊鏈,很多人都想從中大撈一筆?這是你想多了

近期,打著區塊鏈技術相關名義的招搖撞騙顯現抬頭之勢。一些幣圈自媒體及非法發幣公司再度活躍,利用社交軟件推銷代幣,企圖渾水摸魚。一些非法集資和傳銷詐騙行為以區塊鏈為噱頭死灰復燃,侵害投資者利益。必須加強打擊力度,在監管和防騙知識普及方面同時發力。

  從幕後走到臺前,區塊鏈技術火熱背後,另一場“盛宴”卻在暗流湧動。炒作數字貨幣“割韭菜”、發行毫無價值的“空氣幣”、打著區塊鏈旗號傳銷詐騙……借區塊鏈之名的招搖撞騙大有抬頭之勢,有關專家指出,監管也要與時俱進。

  披“區塊鏈”外衣炒作數字貨幣

火熱的區塊鏈,很多人都想從中大撈一筆?這是你想多了

  “真是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最近,沉寂大半年的一些炒幣微信群再度活躍起來,群裡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行情,躍躍欲試的表現與幾個月前銷聲匿跡迥然不同。

  天津市民劉先生2014年開始接觸併購買比特幣,經歷過多輪市場炒作吸引散戶追高後“割韭菜”。他說,購買數字貨幣與其說是投資,更多時候不過是帶著投機心理與風險博弈,“無論賭輸賭贏,最終大多隻剩一地雞毛,真正賺錢的寥寥無幾。”

火熱的區塊鏈,很多人都想從中大撈一筆?這是你想多了

儘管這幾年針對數字貨幣炒作、濫發幣、傳銷詐騙的監管從未放鬆,但由於區塊鏈概念的複雜性以及在法律上仍處於空白狀態,傳統監管方式目前看存在不小困難。

任何創新都應以合法合規為前提。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等領域。對企業而言,應加強基礎研究,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融資難、風控難等問題,讓區塊鏈成為服務實體、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利器;對投資者而言,應儘快放棄“天上掉餡餅”的幻想,增強風險防範意識,謹防上當受騙,不給非法金融活動提供生存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