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藥的5大學問,看看這些年你的中藥是不是都白喝了?

看完中醫,你最怕的是什麼?

吃藥還是煎藥

對於小鐵這種不怕吃藥怕幹活的人來說,

最怕的就是煎藥了!

每次拿著一包包的中藥回家,

便會莫名的感覺心好累~

吃西藥——用水送服即可,

吃中藥——煎幾個小時能喝上,

但俗話說的好:西藥治標,中藥治本。

今兒個,小鐵就跟大家聊聊煎藥那點事兒,

麻溜的搬著小板凳坐好,認真聽講!

1.煎藥學問之一——“煎前要浸泡”

煎藥的5大學問,看看這些年你的中藥是不是都白喝了?

我們買回來的中藥,多數是乾燥品,在煎前,這些乾燥的中藥是需要浸泡的,浸泡後藥材會變軟,並且利於在煎藥時藥效的浸出。

建議浸泡時間:

花、葉、莖類的中藥材:浸泡1個小時左右

根、果實類的中藥材:浸泡2-3個小時

「小鐵碎碎念」

時間過長過短都無效,拿準時間最重要!

2.煎藥學問之二——“煎藥之皿”

煎藥的5大學問,看看這些年你的中藥是不是都白喝了?

梁代著名醫藥家陶弘景說:“溫湯勿用鐵器”;李時珍說:“煎藥並忌銅鐵器,宜銀器瓦罐”,這是因為銅鐵器能與許多中草藥複雜的有效成分發生化學變化,而不鏽鋼鍋傳熱太快,煎藥時要經常攪拌,否則藥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所以煎藥以砂鍋、陶器、瓦罐最佳。

裴醫堂中醫選用砂鍋為煎藥的唯一器皿。砂鍋的最大特點是穩定,具有“熬藥不變性,煎藥不變味”的美譽,不和藥裡面的成分產生化學變化,而且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出的藥液性質穩定。最後用現代化的制袋機進行分裝。

建議器皿的選擇:

首選:砂鍋、陶器、瓦罐

次選:不鏽鋼鍋、玻璃煎器

不能選:鐵鍋、銅鍋

「小鐵碎碎念」

金鍋銀鍋,不如適合煎藥的砂鍋!

3.煎藥學問之三——“煎藥加水量”

煎藥的5大學問,看看這些年你的中藥是不是都白喝了?

煎藥時加多少水可是個大學問!水加少了,藥材會煎煮不到位,有效成分難浸出;水加多了,煎煮出來的藥液多,病人喝起來也不方便。此外,張仲景《傷寒論》中用以煎煮中藥的溶媒很多,如水、清酒、苦酒等,不同的煎藥溶媒因其性質各異,具有不同的功效,選用是否合理對湯劑療效的發揮具有一定影響,但更多的是用水。

建議加水量:

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釐米為宜

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釐米為宜

「小鐵碎碎念」

加水多少學問大,切莫認為水多好!

4.煎藥學問之四——“煎煮的火候”

煎藥的5大學問,看看這些年你的中藥是不是都白喝了?

《傷寒論》中提到,藥物的煎煮法是以提高療效為前提綜合考慮,辨證施治,豐富而靈活。同一味藥物,由於病症不同或同一病症而所處的階段不同,輕重緩急有別,煎煮法亦殊。煎煮中藥很講究火候,也就是說很注意煎藥火力及煎藥時間的長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據藥物的性質。如果煎藥時“火候”過強,鍋中的水分會加速蒸發,不但會影響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還會出現糊鍋的現象哦!反之,“火候”弱,不但煎煮的時間會延長,還會影響藥效。

建議煎藥火候:

▲一般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強火),沸騰後改用文火(弱火),讓鍋中保持在微沸的狀態,一方面降低水分的蒸發速度,一方面還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小鐵碎碎念」

武火文火不單一,來回切換才合理!

5.煎藥學問之五——“煎煮時間及留取藥液量”

煎藥的5大學問,看看這些年你的中藥是不是都白喝了?

根據疾病和藥材性質的不同,煎煮時間也會有差異。

一般第一煎時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煎煮20-30分鐘;第二煎需30-40分鐘。滋補類藥物,第一煎30-40分鐘,第二煎40-50分鐘;感冒類藥物,第一煎10-15分鐘,第二煎15-20分鐘。由此可見,煎煮不一樣的藥材或針對不一樣的病症,在煎藥的用時上也是頗有講究的,當煎煮時間過長或過短時,都可能會影響到藥效的發揮。

建議留取藥液量:

(注:這裡的藥液量一般指一劑藥經兩次煎煮合併後的藥液量。)

成人取:400-600ml

兒童取:200-300ml

「小鐵碎碎念」

煎煮監督不馬虎,藥量留取有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