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各大平臺都在打折促銷團書,但是今天我想給大家推薦的,不是書單,而是詩,關於一個詩人,一個朝代。我也特意邀請和我同樣熱愛古詩詞的Romi媽媽寫下了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


這裡有今天這篇文章的音頻,希望能夠給你一些思路和啟發,如何帶孩子讀唐詩,瞭解詩人;自己又能如何更好的“知人論世”,去了解歷史。我也把今天講到的BBC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打包好。想獲得這個資源的,可以按照文章最末尾的步驟獲取。


建議你認真細品今天的文章和音頻,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文:Romi媽媽


說到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我們的腦海裡一定會出現兩個並列的名字:李白和杜甫。他們都生於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雖然相差11歲,但是卻有幸相遇併成為了忘年交,合稱“李杜”,一位“詩仙“,一位”詩聖“,二人作詩的風格大相徑庭卻都被千古傳頌。


年少時,我最喜歡的詩人是李白,在十幾歲盡情揮灑青春的歲月裡,誰不曾有過遠大的夢想,誰不曾滿懷抱負,誰不曾對未來躊躇滿志。只有李白那些酣暢淋漓的詩句才能說盡心中的豪情壯志:“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然而,如今人過而立之年,忽然讀懂了杜甫。他生於安樂,卻死於憂患,他一生奔波流離,輾轉中見證了唐王朝由歌舞昇平的極盛轉為哀鴻遍野的戰亂,他詩中那一腔憂國憂民之情讓後人為之動容,但是即便是在這樣的困苦中,他依舊愛著這片土地,愛著四季的變化,愛著與他的親人和千千萬萬與他一樣的黎民百姓:


當他被困於叛軍之中時,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危險,而是破敗的山河與遠方的家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當他身居陋室飽受寒風侵襲時,他想到的是那些同樣貧苦的學子:“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當他顛沛流離寄人籬下時,在思鄉的離愁中,杜甫依舊看到了生機勃發的燦爛春光:“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再讀杜甫,發現他不再是印象中那個困苦的靈魂,他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既有家國大愛,又有生活情調,他一生屢屢碰壁,卻從不曾放棄希望。這樣的詩人,用“偉大”來形容他絕不為過。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在這個全世界都在讀書的日子,我們給大家推薦BBC的全新紀錄片力作《杜甫》,和適合孩子的《唐詩大電影》系列,和大家一起從不一樣的角度重新認識杜甫。因為他不僅代表了那個年代,也值得我們與孩子一起學習他的精神,以致未來。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1 BBC紀錄片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4月6日,以質量上乘的紀錄片而在中國家喻戶曉的BBC頭一次推出了一部關於中國古代詩歌的紀錄片,它的主角正是杜甫,在這部片子裡,杜甫作為唐詩的代言人,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魅力。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美國著名漢學家、哈佛教授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曾經花8年時間翻譯了1400首杜甫詩,他不止一次地在採訪中將杜甫與但丁、莎士比亞並列,將他稱為“最偉大的中國詩人”。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由此,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邁克爾·伍德(Michael Wood)來到中國,以一個外國人的角度,帶著對中華文明的嚮往和對杜甫生平的好奇,行走在杜甫於千年前走過的道路上,在已經成為熱門景點的杜甫遺蹟中流連。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他不但與眾多中外學者就杜甫的成就進行嚴謹的學術對話,同時也與許多平凡的中國老百姓展開嘮嗑般隨意的交流,甚至專注地聆聽一個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朗誦杜甫的詩句。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從鞏義、西安到成都、長沙,從出生到病逝,從開元盛世到戰亂流離,這部記錄片回溯了這位偉大詩人顛沛流離的一生,重溫了他的筆下所記載的那段經典的大唐由盛而衰的歷史,體驗了杜甫對這片中華大地和黎民百姓深沉綿長的愛與痛。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正如片子最開始說到的那樣,在我們處於的這個年代,過去正在飛快地消逝,但在今天的中國,我們依舊可以看到那些古老文明的傳頌與傳承: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In our time, right across the planet, the past is receding from us at an ever faster rate.

And that’s especially so here in China.

But the traveler searching for the meaning of China’s ancient culture, can still find it in China’s present.


斗轉星移物易遷,

日新月異神州變。

遊人欲向此間尋,

依稀可見風華年。


(因為看得太投入,所以忍不住用唐詩體來翻譯一下這幾句話,沒有仔細推敲,不足之處還請見諒)


對於我等《魔戒》迷來說,片中最驚喜的出場當屬“甘道夫”——英國國寶級的演員伊恩·麥克萊恩爵士(Ian McKellen),當他用莎士比亞式的戲劇腔和渾厚優雅的英式發音,低沉地念出《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15首杜甫的英文譯作時,我在屏幕前激動地淚流滿面。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Watching her, you felt heaven struggling against the Earth.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㸌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When she bend back, you saw nine suns falling, shot down by Yi, the god of archers. When she leapt, you imagined gods astride flying dragons in the clouds.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When she advanced, you expected thunder and lightning from a gathering storm. And when she stopped, you saw the soft light over a vast, calm sea.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杜甫的大氣磅礴的詩句跨越了國度,轉換成了同樣動人心魄的英文散文詩,向不同國度、不同種族的觀眾重現了中國劍舞精彩瞬間。


含著淚看完了全篇後,我唯一的遺憾就是:再精準的翻譯也無法帶來唐詩的韻律給人帶來的聽覺享受,而更加遺憾的是,杜甫恰恰是以精妙絕倫的律詩而聞名於當時的,那些被傳唱至今的經典律詩,只有原本的樣貌才能體現到極致。當這些絕美的詩句翻譯成英文,儘管已經非常不容易,但是還是難免讓我產生一種“恨海棠無香“的遺憾。


倒推過來也是同樣,當我給孩子讀一些英文翻譯成中文的繪本時,總覺得有一些文字不是那麼地順暢,或者是意思不是那麼到位,這並不是因為翻譯的原因,而是因為繪本的很多文字都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押韻,當原本押韻的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時,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2《唐詩大電影》之

偉大記者杜甫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唐詩大電影》系列短片共有10集,每一集都有一個通俗詼諧的主題,用當下流行的熱詞當標題,絕對能夠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這一系列給詩人們都起了個綽號,比如“粉絲最多詩人白居易”,“大攝影師李白”,“跨界高手王維”,“歷史老師杜牧”等等。


我們依舊以杜甫為例,和大家聊聊這個系列。和BBC記錄片一樣,這裡也用了“偉大”二字形容,他的綽號是“偉大記者”。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短片詼諧地將走過大好河山並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的杜甫比作“旅遊記者”,用通俗活潑的解釋介紹了杜甫登泰山所寫的《望嶽》,接著又將在安史之亂時不忘寫作的杜甫比作“戰地記者”,引出《春望》,再又將安居在成都的杜甫比作“生活記者”,用田園交響曲來形容那兩首膾炙人口的《春夜喜雨》和《絕句》,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形容為整個詩歌史上最為震撼人心的吶喊。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片中穿插了各種有趣的小動畫,簡單明瞭地用最流行、也最易懂的方式強調了詩人的特點,加深孩子們的記憶。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讀詩文多了,就會發現,走過萬水千山的詩人,寫出來的東西和常年在一地的,格局和視野都往往有所不同。這也是我們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意義所在。在千年前,只能靠馬車和步行,沒有平坦水泥路和隧道、高速的日子,詩人們就這樣憑著自己的雙腳,丈量出世界。


而我看完這一系列短片後,覺得最有價值的還不在於它的呈現方式,而是最後的昇華部分:每集短片後,都會從中提煉出一個放諸古今皆準的真理。杜甫這一集,教給孩子們的,就是當下最常見的一個詞:同理心(sympathy),即感同身受,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正是因為杜甫有著同理心,也就是推己及人的高尚人格,才能夠寫出百姓的心聲,才會被人們稱為“詩聖”,世世代代受到人們的敬仰。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能從杜甫的生平經歷和詩句中總結出同理心的重要,我真的想給這部片子跪了。在我們小時候,只學會了要有同情心,然而我是近幾年通過公司的培訓才知道同理心這個概念,以及它和同情心的區別:同情心是居高臨下,施捨憐憫;而同理心,則是完完全全站在對方的處境和角度下去感受和思考。只有當我們體會到對方的心情和狀況,才會更容易理解他人。這種心態可以讓人終身受用,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會讓我們更加順暢地與人溝通,避免許許多多的矛盾和紛爭。越早讓孩子學會同理心,孩子會越早受益。


除了杜甫這一集之外,還有《四大天才少年PK》也讓我感慨不已,這一期是通過對唐代四位少年成名的詩人的對比,從IQ和EQ兩方面給他們分別打分,再從四人一生各自的境遇,分析到底是IQ更加重要,還是EQ更加重要:

BBC全新紀錄片和唐詩大電影,讓你和孩子一起讀懂杜甫和唐朝


15歲成名的李嶠,能通過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在面對南方土著叛亂時,他隻身深入叛軍營中,口燦蓮花向酋長宣傳朝廷仁政,成功招安;


7歲成名的李賀,總是感慨生不逢時,一生都活在焦慮中,27歲便去世了;


6歲成名的王勃,太過狂傲導致冒犯皇帝,以致一生不順,青年早逝;


7歲寫出《詠鵝》的駱賓王,是個耿直boy,因為站錯隊反對女皇武則天,最後下落不明。


短片最後教育孩子們,人要學會管理情緒,提高情商,處理好人際關係,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便是智商平平,也可以獲得成功。


這一系列短片,不僅僅是講唐詩,講詩人,講歷史,同時還結合了辯證思維和情商課,達到通識教育的目標。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看,討論一下,沒準會從孩子身上找到更好的自己。


歡迎關注公號獲取BBC紀錄片《杜甫》和唐詩大電影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