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告訴了我什麼

最近斷斷續續用了三個多月開車的零碎時間聽完了《明朝那些事》,頗有感觸,給最喜歡的三個角色各加一個標籤。

朱元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這應該是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最大收穫。朱元璋擁有所有偉大人物的通性,複雜。愛民如子又殘忍無比,生猛卻有才華,果斷又能隱忍,清洗滿朝文武卻又很聽馬皇后的話。他的人生哲理就是這句話:要麼不做,要麼做絕。這著實是一個很優秀的品質。輕易不動聲色,但斬草務必除根。誅殺胡惟庸一案,看似是朱元璋忍了7年,但實際是劍指整個宰相制度,他只是在等一個機會,善獵者必善等待。

朱棣—— 被父親光環重壓的優秀富二代

朱棣這個人就缺點意思,因為他簡直是翻版的朱元璋。是一名優秀的統帥,勤勉的帝王,對反對者極度殘忍。不一樣的是他含著金鑰匙出身,不像他爹朱重八一樣泥腿子,連親人下葬的錢都沒有為了活命而起義。朱棣運氣極好,像擁有主角光環的男一號,詭譎的風沙毫無徵兆的救他兩次命。靠著朱元璋給他打下的基業,他把守成者的角色做的很到位。這告訴我們,就算是一名超級富二代依然那麼勤奮拼命,別人的起點明明已經那麼高了,我們有什麼資本不去努力呢。

常遇春——智勇雙全的戰神

這是我內心明朝第一武將,軍中稱“常十萬“,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騎射俱佳又精通各種兵器,一生未嘗敗績。雖然是強盜出身卻不滿於現狀,武將給人的印象大多比較粗魯,但他偏偏還有幾分才氣,打仗不靠蠻力偏偏還極具謀略,真的是明朝的一個奇男子。但常遇春最大的成功在於選對了一個好領導,幹什麼不要緊,跟誰幹才重要。常遇春這種頂級武將遇上了朱元璋,才能夠像加了百倍槓桿一般,橫行天下,青史留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