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甸鎮:生態保護精準脫貧兩手抓

在禾甸鎮,有這樣一支由建檔立卡貧困戶組成的隊伍,他們以山為家,守護綠色、巡山護林,保護生態。他們就是活躍在護林一線的28名生態護林員。黨的好政策讓他們實現家門口就業、靠生態脫貧。他們也盡職盡責守護綠水青山,扛起生態保護的重任,成為構建綠色生態屏障的生力軍。

禾甸鎮:生態保護精準脫貧兩手抓

近年來,禾甸鎮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全面做好森林資源管理保護,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相協調、脫貧致富與可持續發展相促進。為實現生態保護和精準脫貧兩手抓、兩不誤,禾甸鎮黨委以具有一定勞動能力,但又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人口為對象,按照“精準、自願、公開”原則,共選聘生態護林員28名。

禾甸鎮:生態保護精準脫貧兩手抓

現年41歲的楊連昌,是禾甸鎮溫水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有6口人。因父母年邁,一雙兒女還在就學,妻子又患病,家中勞動力短缺,家庭生活十分困難。禾甸鎮黨委、政府瞭解到他家的情況後,於2018年選聘他為溫水村生態護林員,他也從中獲得了每年6000元的護林員補助金,順利摘掉了“窮帽子”。楊連昌說:“有了這份工作,在家門口就能上班,又可以照顧一家老小,生活越來越好了。”面對新工作、新身份他顯得幹勁十足,對往後的生活也充滿了信心。作為一名“老護林員”,他對巡山護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等方面的常用知識已經瞭然於心,還主動把今年新聘的護林員楊柯帶上一起巡山,幫助他儘快熟悉森林資源管護工作。

禾甸鎮:生態保護精準脫貧兩手抓

“現在的政策太好了,給我提供這個工作機會,每年補貼我6000元,加上平時再打點零工,生活不成問題。”2019年10月份剛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的楊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他因妻子患有慢性疾病,無法外出務工,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只能在家種點田地和打點零工來維持生活。生態護林員這一公益崗位,解決了他“無法外出、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難題。

禾甸鎮農林黨支部書記鄭吉祥說:“貧困戶轉變為生態護林員,一方面使得困難群眾有了穩定增收,另一方面也讓村裡的綠水青山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時也減輕了林業工作者的壓力。”

禾甸鎮:生態保護精準脫貧兩手抓

2018年5月以來,禾甸鎮共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了28人擔任生態護林員,實現了從生態補償扶貧中帶動貧困人口93人精準脫貧。

據統計,禾甸鎮總人口12215戶4939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95戶3366人,2019年底已實現全鎮脫貧。截至2020年,全鎮共選聘26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投身公益性崗位,其中生態護林員28名,有效管護森林面積28.64畝,發放生態護林員補貼32.2萬元,生態護林員年人均增加工資性收入6000元,帶動了93人脫貧。


圖文作者 通訊員趙淨曦

責任編輯 袁 靜

圖文審核 胡林果

圖文總審 劉永春

講好祥雲故事 傳播祥雲聲音

祥雲時訊 與你同行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媒體地址 龍溪小區308號(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