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從煎熬的靈魂中提煉出來的

《月亮和六便士》: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從煎熬的靈魂中提煉出來的


初聽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知道是一個關於渣男的故事。一名成功的股票經紀人,為了心中的繪畫夢想,拋家棄子。把責任,義務統統拋在一邊,於仁義而不顧。

這樣的故事和我們一直在心中所提倡的社會價值觀有所違背,一直沒有捧起來讀,也許就是這樣的理由。

拒絕想讀的《月亮和六便士》卻是百年來非常受歡迎的小說,甚至是到了今天,人們對它的追捧依然熱度不減。為何一個‘渣男’的故事籠絡那麼多讀者的心?帶著這一份好奇,翻開了《月亮和六便士》。

一口氣把它讀完,不得不佩服毛姆為‘渣男’洗白的功力。敘述本身就是滲透著立場。就像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敘述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劉備這個人物傾注了自己的情感色彩。毛姆也一樣,他從藝術和藝術家的層面去昇華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

當你看完《月亮和六便士》,你不再簡單地停留在最初的情感理解,而是在心靈的某一個角落也擁抱了這位為藝術之夢,而放棄一切的男人。他就像一個為理想而無比執拗的孩子。哪怕是貧困潦倒,從來沒有抱怨過自己的命運,也從來未喪失過追求的勇氣。

倫敦一位非常成功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有著溫柔賢惠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一家人體面地生活在倫敦社會的上層。

有一天,斯特里克蘭德卻放棄人人羨慕的優裕生活,瘋狂地迷上了繪畫。

為了追求理想,他跑到法國,飽償貧窮,飢餓的煎熬,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終遁跡與世隔絕的㙮西提島,成為一個畫家。

毛姆最成功的敘述之處是用動人曲折的情節和深刻的思想去探討藝術和生活的矛盾,以及相互的作用。偉大藝術的誕生,其實是藝術家的痛苦分娩。就像一位懷胎十月的母親,為了把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她要經歷九級的鎮痛。而當孩子擠出產道來到人世間時,他也在經歷著痛苦。

生命的降生是喜悅的,但也是痛苦的矛盾。藝術作品的誕生也一樣,美妙又奇異的藝術作品的也是藝術家忍受著靈魂的無比煎熬,從混亂的世界提煉出來的。

這是《月亮和六便士》所傳達的感人主題。以下將從小說情節的矛盾衝突來談論人物形象為何能打動廣大讀者?


《月亮和六便士》: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從煎熬的靈魂中提煉出來的


他有多‘渣’,就有多執著。

斯特里克蘭德為了追求自己的偉大理想,拋棄家庭,讓妻子和孩子陷入了生活的困難。書中的‘我’跑到法國勸他懸崖勒馬。振振有詞地對他說:

“如果大家和你一樣行動,世界就無法轉動。”

他冠冕堂皇地回應:“你說這話就是該死的賣傻。大家不會和我一樣行動的,大多數人都是得過且過,隨遇而安。”

他對別人的指責漠然處之。

他不但傷害了自己的家人。還變本加厲地傷害他的救命恩人。畫家斯特羅伊夫欣賞他的藝術天賦。看到他病魔纏身,奄奄一息。極力說服妻子,帶他到家中照顧。

身體恢復後的他卻和斯特羅伊夫的妻子布蘭奇發生婚外情,並且最後拋棄了她。導致斯特伊夫的妻子自殺。讓自己的救命恩人家破人亡是哪種的道德品質?但受到別人譴責的斯特里克蘭德卻說:

“男人的靈魂漫遊於宇宙最遙遠的地域,女人卻熱衷於把男人的靈魂囚禁在家庭收支賬簿的小圈子裡。你記得我妻子嗎?我看出來布蘭奇一點一點地把我妻子所有的小伎倆都使了出來。她用無限的耐心,打算把我罩在羅網裡,捆得結結實實。她想把我拉下來,和她待在同一水平;她對我毫不關心,只想讓我為她所有。她在這世上什麼事情都願意為我做,只有一件事除外——讓我獨自待著。”

為了有一顆自由的靈魂暢遊在繪畫中,他拋棄了她,她自殺,但他的反應是那麼的冷漠。

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冷漠無情的渣男,但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他比誰都甘願受苦。從倫敦舒適的家出走後,他住進巴黎廉價的破爛酒店,忍受著身無分文的飢餓。身體狀態每況愈下,差點病死在酒店。

他生活在巴黎,但比生活在沙漠的隱士還孤獨。

他專心從事自己選擇的事情,拒絕情愛,漠視金錢,對成名毫不在意和關心。我們大多數人都經不起名利的誘惑,為了和這個世界和睦而做出讓步,但在斯特里克蘭德的腦子裡,壓根沒想過去妥協。

他對別人沒有要求,只希望別人不要去打擾他,他追求一心一意,為了達到目的,他願意犧牲自己,甚至不惜犧牲別人。

斯特里克蘭德身上有著人性的雙重矛盾,既讓人恨得咬牙,但從藝術追求的境界來看,他是偉大的。這種矛盾的個性讓斯特里克蘭德的人物形象立體又豐富,這是一百多年來《月亮和六便士》深受讀者追捧的原因之一。

好的作品就是要直視人性。人物性格稜角分明,有血有肉,才能在讀者的面前活起來,走入讀者的心裡。

《月亮和六便士》: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從煎熬的靈魂中提煉出來的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執著看月亮

月亮是指遠大的,崇高的理想,而六便士是指世俗的金錢或物質。

在斯特里克蘭德的前半生,他都是在忙著撿六便士,過著常人所羨慕的體面生活。在四十歲時,他才萌生了繪畫的想法,並不顧一切放棄自己多年打拼的財富,一頭扎進藝術的夢想。

他對勸告他的人說:

“我告訴你,我得畫畫。我管不住自己。一個人掉進水裡,游泳遊得好或壞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不得不掙扎出來,否則他會死掉。”

他的身體裡有著某種強烈的力量在掙扎,把他死死地控制住了,不由得他的意志力。所以他不得不放棄他的六便士,抬頭仰望潔白的月亮,為心靈之路點亮了一盞燈。

在現實的世界裡,只是抬頭看月亮,註定要走一段艱辛的路。但斯特里克蘭德無怨無悔,他走了一條超越任何人想象的艱難之路,而且是不歸的宿命。

斯特里克蘭德為了表現心靈看見的那種幻想,他苦苦地和繪畫技巧較勁,心力交瘁,沒完沒了,艱苦卓越。

為了尋找一處純潔之地,安放他苦苦掙扎的靈魂,他去到了太平洋上的塔西提島。到達到此島之前,他經歷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他成了流浪漢和乞丐。靠著救濟所的麵包度日。他為了掙錢到買畫布,顏料和畫筆的錢,不惜去給輪船刷油漆,在碼頭當卸貨工人。睡茅房小店的地板,還和人打架,胳膊流血,衣服被撕破。

他受過那麼多的苦,他從來不抱怨和後悔。

斯特里克蘭德為了仰慕心中的月亮,無怨無悔地吃苦,受累,放棄六便士。

他這種獨一無二的堅持讓他的人物形象特別獨特,他為藝術賣命的精神成了他的人性中最閃光的一面,這是讀者打開柔軟的心去接納他的原因。

毛姆的筆就像米開朗琪羅那把雕刻大衛的刀,賦予人物無比的勇氣和不被打到的精神,唯藝術為獨尊的形象深深地感染著讀者。

《月亮和六便士》: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從煎熬的靈魂中提煉出來的


歷經艱苦,成就佳作,卻不惜毀了它,漠視名利。

斯特里克蘭德尋尋覓覓,來到了未開化的塔西提島,一個與文明相對立的地方。在那裡,他終於安穩他動盪不羈的靈魂,找到一個純粹愛他的土著女人,安安靜靜地陪著他繪畫,不受世界喧鬧的打攪。

在㙮西提島,他和他的女人居住在遠離人群的一座熱帶雨林裡。那裡有鬱鬱蔥蔥,遮天蔽日的樹林,他們的房子是用木搭建的。屋裡沒有可以入眼的傢俱,只有當床用的草墊。房子的前面有一片椰子樹,是他們的唯一收入。

斯特里克蘭德安安靜靜地住在這裡,作畫,讀書,把凡世置之度外。

在歐洲人看來,這地方蠻荒髒亂,可是對斯特里克蘭德來說,是他一輩子在尋找的故鄉。

他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在這裡繪畫,生子,不幸染上了麻風病,還拒絕治療。在喪失視力的情況下,憑著想象力,坐著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地繪畫。

在他屋子的牆壁上,他表達出來了他一直幻想的世界。在《月亮和六便士》裡,毛姆是這樣描述斯特里克蘭德的偉大之作的:

“那是一個人目睹世界混沌初開時也許會感覺到的驚喜。那畫氣勢磅礴,充滿肉慾,激情四溢。然而,其中也有某些令人恐懼的東西、某些讓他害怕的東西。畫出這幅畫作的人,已經挖掘到造化隱蔽的深處,發現了既美麗又讓人恐懼的秘密。畫出這幅畫作的人,瞭解到了世人會認為邪惡的東西。畫中某種東西是原始的、可怕的,它不是人類的。”


糾纏斯特里克蘭德大半生的夢終於塵埃落地,告慰了他那顆飽受折磨的靈魂。

他囑咐他的妻子,在他死後,點燃一把火,把這幅佳作燒掉。妻子聽從了他,點起一把火,把他一生的傑作變成菸灰。

《紅樓夢》的好了歌裡說:“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這是芸芸眾生的樣子。斯特里克蘭德一生追求藝術的卓越,按我們常人理解,他是想讓世人看到他的佳作,留名千古。可是毛姆卻顛覆我們常人的認知和推測,出神意料地豐富了人物的形象,讓讀者為之感慨,為之惋惜,過目不忘。

《月亮和六便士》: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從煎熬的靈魂中提煉出來的


小說的弦外之音:藝術創作是矛盾的載體

藝術家創作是一個極其艱辛的過程,他們為人類能欣賞到美,而甘願承受各種天譴的痛苦。這是《月亮和六便士》所要傳達的弦外之音。

《小王子》的作者安託萬一生熱愛飛行和寫作,他一生不停地離開,飛上太空。,登陸後,把從宇宙中得到的生命體驗變為文字,創作了《小王子》,《夜航》等多部作品,為了他心中的熱愛的飛行和寫作,最後葬身於茫茫的太空中。

貝多芬也在音樂的創作中燃燒自己。藝術家的離去,很多時候都是才華和抱負的燃燒。

一邊是可貴的生命,一邊是心中痴迷的夢。為了夢想,有的人就是甘願去犧牲自己。就像英雄要在戰場犧牲一樣,向死而生,鳳凰涅槃。

毛姆向我們展示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夢想之旅,有生活來源的素材,也有虛構的成分。在這段追夢的旅程裡,我們赤裸裸地看到人的兩面性,卑鄙和偉大,惡毒和慈悲,仇恨和慈愛,它們並行不悖。其實藝術創作的過程也就如此,充滿了矛盾和爭議。

在不可交集的重重矛盾中,藝術家把自己最想表達的藝術作品從內心痛苦地分娩,他本身承受著某種意義上的痛苦。

有人說:“沒有矛盾,就沒有宇宙。”

沒有矛盾更無法談論藝術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