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催淚點究竟在哪?

剛剛過去的2019年的確是國產電影空前成功的一年,從開年伊始,《流浪地球》一炮打紅,繼之而來的《烈火英雄》《中國機長》《攀登者》《誤殺》《葉問4》,國產片一路高奏凱歌。就連年初的一部小眾影片《大人物》,都堪稱一顆耀眼的明珠。

要說其中最令我怦然心動的,當數鄧超主演的《銀河補習班》,對於這部電影,之後我還會專門發文評說。

但如果要論其中最成功的一部,相信所有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出同一個答案。

去年九月,有一份調查顯示全球部分國家的年度電影票房冠軍:


《哪吒》的催淚點究竟在哪?

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幾乎所有國家的票房冠軍,都清一色的是《復聯4》,而像中日韓等少數幾個國家,簡直就是一股清流,用本土電影成功阻擋了外來的壓力。

同時大家也能看到中國的票房冠軍,沒錯,這就是2019年最成功的一部國產電影——《哪吒》。

忘不了7月份的那天,我坐在電影院裡觀看這部高口碑的動畫電影,曾無數次摘掉3D眼鏡,偷偷拭淚——畢竟一個30好幾的老爺們當眾流淚可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但環顧四周,幾乎所有人都在做著同樣的舉動,我也就釋然了。

等到看完整部電影,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早已哭得稀里嘩啦,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在第一時間給《哪吒》打了10分的滿分。

從這部動畫片問世以來,網絡上各種解讀以及好評多如繁星,我委實沒必要再拾人牙慧,今天只想談談,《哪吒》的催淚點究竟在哪,到底是什麼,戳中了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那一塊?

當時在影院裡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之時,我也反問了自己一句,到底為啥這麼難過,是激起了以往的傷心事還是怎麼的?模模糊糊好像知道原因是什麼,但又說不清楚,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吧。

直到這兩天因為疫情肆虐,被禁足在家半個多月,每天除了琢磨事以外,也幹不了什麼,於是總算把這個宿疑想通了。

片中的哪吒原本應該是靈珠降世,但由於師叔申公豹從中作梗,變成了魔丸降世,於是從出生那一刻起,哪吒就被打上了“妖怪”的烙印。

無論他走到哪,無論他做什麼,陳塘關所有人都當他是十惡不赦的妖怪,避而遠之。哪怕他打退海夜叉,救下被妖怪劫持的女孩,依然無法打破周圍人對他的偏見。


《哪吒》的催淚點究竟在哪?

我當時之所以觸動極大,有同情哪吒受人冤枉、遭人白眼的原因,有李靖作為父親,非但不幫他正名,反倒幫著旁人一塊冤枉他的原因,更有那句“哪吒是你什麼人呀?他是我兒!”的原因。

但是,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

前兩天看《葉問》,葉問要把兒子葉正送去美國讀書,葉正堅決反對,說自己留在香港可以教拳,葉問只是冷冷地反問了一句:誰讓你教?

言外之意就是,教拳哪有市場,你如何靠教拳養活自己?

但我就在想:葉正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他父親站在木頭樁子前練習詠春,拳術幾乎填滿了他的童年,於是他順理成章地迷上了武術。打拳於他而言,既是愛好,也很擅長,用老話說就是:祖師爺賞飯。

可是現在,僅僅因為教拳沒市場,賺不到錢,他就必須壓抑住自己的天性,必須去做他完全不想做的事——讀書。先不探討父親的這個決定是對是錯,至少對他本人而言,公平嗎?

於是記憶瞬間被拉回了學生時代,中學時的我,瘋狂的迷戀古典文學,那應該也是一種“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表現吧。

我背起古詩文,基本上每篇只需要朗讀三四遍就能通篇背過,清楚記得有一次語文老師出了一套150分的古詩文背誦的卷子,一空一分,我得了145;

我看《百家講壇》製作的《紅樓六家談》欄目,解析紅樓夢的,能看到忘我之境,以致於不知不覺就上學遲到了;

我寫起文章來,莫名其妙地就能提筆千言,都不知道哪來的靈感,現在偶爾翻看高中時期寫的一些小說和作文,真佩服自己當時的創造力。

但是,那個年代的我,並沒有受到任何人的青睞與認可。

每天環繞在我耳邊的聲音就是“寫作文、背古詩能賺錢嗎?”“你要是把文學上的興趣用在理科上就好了”......諸如此類,單曲循環。

同學們每天圍在那些數理化學得好的同學身邊,老師也只願意把讚美之詞留給這些人,而等待你的,只有嘲諷和奚落。

那一刻的我,不正像是一顆魔丸嗎?

一個會寫詩詞的人,和一個會做數學題的人,按說都應該算作人才,至少也該算作準人才,但後者就能贏得尊重和追捧,前者只配孤芳自賞。

最終我選擇了妥協,拼盡全力猛攻數理化,並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211大學。

我們說什麼叫做不平等?

有的人出生在富豪之家,有的人出生在高幹之家,但同時,也有人出生在貧困山村,甚至還有人出生在非洲。

這,是一種不平等。

但還有另一種不平等。

有人生而喜歡文史,喜歡詩詞,喜歡攝影,喜歡書法,喜歡哲學,喜歡足球,但他們有可能一輩子窮困潦倒。

但有人生而喜歡數學,喜歡編程,喜歡金融,喜歡鋼琴,喜歡外語,他們就極有可能一路都混得風生水起。

試問,那些天生喜歡文學歷史詩詞歌賦的人,他們有罪嗎?但社會和市場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是的,喜歡這些東西就是你們的原罪!

而那些天生喜歡數學喜歡編程的人,他們的天賦和才幹就一定遠超旁人嗎?未必。但只因他們喜歡的東西有著廣泛的市場受眾,於是就能包攬所有的風光和讚譽。

這,就是魔丸和靈珠的區別。

申公豹感嘆道: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山。

而市場的選擇權則是一座更加難以逾越的高山。

《哪吒》的催淚點究竟在哪?

整部電影的高潮是哪吒奮盡全力嘶喊出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相信所有觀眾都會在這一刻感受到空前的震撼,因為它代表哪吒在與命運抗爭。


《哪吒》的催淚點究竟在哪?

就好像2015年,當那封“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出現後,同樣引爆了眾多網友的激情。

人們總是對自己不敢做的行為大加讚賞,因為那才是心底最真實的想法。

在初入職場的頭幾年,我又何嘗沒有與“重理輕文”的社會現象抗爭過?雖然自己學的是理工科,但拼了命地想擺脫這條船。

為了能靠文科的路子掙到錢,我嘗試了不止一種副業。去電臺當過主持人,給各種中小企業寫過軟文,甚至還播讀過有聲小說,真到了一種只要能擺脫理工科,幹什麼都行的地步。但最終全因收入甚微而被迫放棄。

就連進入教師行業之前,我抱的想法還是當一個語文或者歷史老師,但在朋友的勸止下,他只給我說了一句“教文科不掙錢,要掙錢就得教理科”,我才改教了數學物理。這一回我總算聽人勸吃飽飯了。

儘管今天靠著教數學物理,的的確確能掙到一份不錯的收入,但我終究還是向現實妥協了,這種感覺就好像被壓在五行山下的猴哥,以及被朝廷招安的宋江。

於是才愈發感受到哪吒喊出的那句話的可貴。

最後,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心底深處藏一個哪吒,藏一個孫大聖,同時也能逐漸與現實達成和解。擇業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市場需求,而非一己所好。變不喜歡為喜歡,變不擅長為擅長,變魔丸為靈珠。


《哪吒》的催淚點究竟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