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膽小如鼠》:善良不是過錯,“他們”才是

有一句成語叫“膽小如鼠”,說的就是我的故事。

餘華作為一名現代先鋒作家,在早期,他的代表作經常被人們拿來反覆研究和解讀,比如我們熟知的《活著》,一種對死亡,苦難,慾望的表現,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讓讀者能夠獲得直觀的閱讀和回味。

而本文開篇提到的那句話則出自於餘華的《我膽小如鼠》,和他其它的作品相比,這部小說同樣是以悲劇為基調但又刻意迴避主體的價值評判,一是顯得更有溫情,二是則避免自己的感情滲透,把感受和批判都留在讀者。

《我膽小如鼠》:善良不是過錯,“他們”才是

楊高“膽小如鼠”的十二歲

在小說開頭就直接點明瞭“膽小如鼠”,是老師教我的,同時也用活生生的例子讓班上同學如同記自己名字一樣記得牢牢的!我怕虎、狗、鵝,是它們比我兇悍;生怕下河,不敢爬樹,是母親口口聲聲說的。

“我”從小到大膽小如鼠甚至對付不了一支鵝,“我”所有的行為在父母眼中是乖孩子但在社會上甚至在學校卻是讓人不齒的膽小鬼,因為膽小要讓女同學恥笑要讓男同學欺負。

“我”忍受著同學們的嘲笑,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始終沒有停止。

這些事情本身是非常正常的性格表現,但是卻被周圍的人嗤之以鼻,成了譏諷嘲笑的對象。

在小說當中關於“我”有這樣一個描述:

其實我每次上班和下班都是看準了時間,都是工廠規定的時間,可是他們還是要笑我,他們笑我是因為他們總是上班遲到,下班早退。有一次,呂前進對我說:

“楊高,別人都遲到早退,你為什麼要準時上班、準時下班?”

我搖搖頭,我說:“我家的房子雖然不大,我和我母親住得還是很寬敞,我不需要新房子。”

我覺得自己不是膽小,我覺得自己是喜歡這份工作。

“我”這樣的人可以說在世上是不多見的,餘華把這樣一個特殊人物帶進了小說,讓“我”成為主角,從“我”的內心展開,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真實的另一面:被損害和被凌辱的人們。

《我膽小如鼠》:善良不是過錯,“他們”才是

楊高“膽小如鼠”的車間清潔工

進入職場,“我”與呂前進在一車間,但他敢做敢為,不僅和“我”換了工作,還成功搶到了新房。我呢?喜愛清潔工工作,難怪我把車間打掃得最乾淨。

誠心誠意的喜歡自己的工作,不會有遲到早退,不會有懶惰偷閒,更不會有抱怨和僥倖,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勞苦,我喜歡吃苦,所以我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在自找苦吃時找到了快樂。

呂前佔盡風頭、撈盡好處之後,寫了呂前進在雨夜被“膽小如鼠”的楊高抱住嚇得倉皇而逃。這不得不說是極具諷刺的一筆,刺破了所有虛妄的假象和被眾人承認和傳揚的謊言。

我們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別人的痛苦,呂前進沒有,楊高也沒有!當楊高當著同學們的面拆穿他的謊言、讓大家看到他也有膽小的時候,迎來的只是身體上的報復。

我們不能說“我”的生存沒有意義,更不能說“我”沒有存在的價值,餘華沒有對“我”進行價值的評判,他為我們設計了“我”的對立面,童年到少年到青年的朋友,也是對“我”無情欺侮的呂前進,一個惡少的形象,讓我們在有意無意的閱讀中感受到了“我”的真誠和可愛,感受到了惡少的醜惡和無聊。

提到楊高的膽小如鼠,就不得不提楊高的父親。在書中有這麼一段描述:

他們說我父親從來不敢罵別人,連自己的女人和孩子都不敢罵,他們沒有說錯,我的父親從來沒有罵過我的母親,也沒有罵過我,可是當我父親坐在卡車裡的時候,當他開著卡車在道路上奔跑的時候,他常常會將頭伸出窗外,對著外面行走的人吼叫一聲:

“你找死!”

人們嘲笑他“從來不敢罵別人,連自己的女人和孩子都不敢罵”,他們顯然無視了這個男人對自己家庭的愛和守護。

他們借弱者的猶豫和軟弱獲得自我肯定和其他旁觀者的崇敬,他們的自我意識比他們自身真實的狀況要膨脹的多。

《我膽小如鼠》:善良不是過錯,“他們”才是

楊高“膽小如鼠”的父親

在小說最後,楊高的父親為了滿足孩子的自尊心,閉上了眼睛開車,他終於閉上3秒眼睛開車,沒有車禍,只有歡笑。但“我”不敢再讓他有第二次,但他竟然開快了卡車,為了尊嚴,也為了我!

看起來很荒誕,那麼膽小的父親,為了孩子的好奇心,閉著眼睛開車,還罵別人“你找死”。最後卻引起了他人的憤恨,他的尊嚴也被那些人的無恥行為無情地踐踏著。

為了尊嚴,他終於大膽了一回,卻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作為膽小如鼠的楊高,在別人的譏笑中,自尊心終於受到了踐踏。於是,所有的無聊的賭注和幼稚的炫耀變成了一種可怕的力量,像一把利劍一樣刺向了脆弱的人性尊嚴。

在呂前進打他時一直沒有還手,不是因為怕他,是因為他自己本身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後知後覺的他,從家裡拿了一把菜刀,決定去劈死呂前進。。

可到最後也沒有下手!如果會下手,學生時代“我”就劈了6只鵝,可“我”沒有!面對他們的嘲笑,楊高尊嚴盡失,可惡的一面並沒有在“我”心裡佔上風,無法驅使“我”以怨報怨。

當他感到為了自己的尊嚴要像父親那樣不畏死亡和凌辱自己的人報復的時刻,卻最終因為自己的善良受到了更猛烈的攻擊和侮辱。

再後來,與其說是習慣了,不如承認是自己找到了尊嚴:父親敢閉上眼睛開車並不堪其辱;真心喜歡清潔工並一絲不掛樂於奉獻;不浮躁不爭名奪利,有自己適合住的一個家就幸福滿滿。這些,他比其他6個人成功,包括最後沒有劈了呂前進或其他人。

《我膽小如鼠》:善良不是過錯,“他們”才是

吃虧在於不老實

我從小也像書中的楊高一樣,怕上樹、怕下水、怕狗咬、怕鵝攆、怕罵人、怕打架,我也是老實巴交的乖孩子。

“我”膽小如鼠,“我”勤奮工作,“我”誠實,“我”富於同情心。老實人長吃虧,但總希望不會吃長虧,好人總有好報。而“”他們”膽子很大,“他們”懶惰,“他們”欺騙,“他們”冷漠。

“吃虧在於不老實”,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但餘華不相信童話,不給你雞湯,“他們”贏了一次又一次,而“我”似乎只能失敗之後再失敗。

膽小老實不是錯,有一顆知足善良的心更不是錯。內心裡的平靜和富足是每個人都渴求的東西,不必祈求“他們”膽小如鼠,只要別傷害那些“膽小如鼠”的人就足夠了。

作者簡介:格書匯,一名95後碼字工,希望能用“一本書”去為你解讀更多小人物那不平凡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