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在娶親路上被人追回,最終被迫娶了公主

現如今,古裝電視劇氾濫,佔滿整個熒幕,儘管它們滿足了觀眾的日常觀影需求,但很多電視劇,為了保持劇情連貫,不惜篡改歷史。

這一方面,對中國古代歷史形成了不尊重;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對觀眾造成了歷史知識方面的誤區。

比如今天要介紹的,便是一個歷史誤區。很多人通過看電視,都形成一種誤區:是不是古代中了狀元后,都會迎娶公主?

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在娶親路上被人追回,最終被迫娶了公主

相信“狀元”一詞,大家都十分熟悉。在古代的民間文學,以及戲曲文化中,經常會圍繞狀元郎描繪動人的愛情故事。一旦才子中了狀元,便會被順理成章地選為駙馬,與公主相愛。

在一些影視劇中,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橋段。就比方說薛平貴與陳世美等,這些例子數不勝數。

然而真實的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通過近一千三百年的科舉考試,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考,共1282年,共錄取有姓有名的狀元共599人(不包括武狀元和女狀元,數據也有爭議)。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時代,文人們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

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在娶親路上被人追回,最終被迫娶了公主

而在這千年的科舉制度下誕生的數百位狀元,卻僅僅只有一位成為了皇家駙馬。但是這位狀元對這門皇家婚事,極其的不滿意,最終也成為了一段悲劇。

在中國古代民間,有一首“四喜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在這四喜中,金榜題名是為最喜。但實際上,金榜題名並不是指中狀元,相反則指的是考中進士。而進士的第一名,才被稱為狀元。

因此中狀元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在中狀元后能夠獲得皇帝青睞,成為公主的駙馬,就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

那這位狀元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會對這門皇家婚事不滿意呢?

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在娶親路上被人追回,最終被迫娶了公主

這位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便是唐會昌三年(843年)的科考第一名鄭顥。

《東觀奏記》捲上曾記載這段往事:在宣宗三年,宰相白敏中替唐宣宗李忱的長女萬壽公主做媒。白敏中或許大家不熟悉,但是他的堂哥卻人人知曉,白敏中的堂哥便是詩人白居易。

白敏中思前想後,過濾了大批人選,最終選中了狀元鄭顥。唐宣宗也看中了年輕英俊的鄭顥,於是非要將自己心愛的長女萬壽公主許配給鄭顥。

此時的鄭顥正擔任翰林學士,按理說,能娶到公主,能和皇帝攀上關係,成為皇親國戚,將來的仕途勢必會一帆風順。

但不巧的是,這時候的鄭顥早已心有所屬,正準備回家娶親,都走在半路了。在快馬加鞭之下,白敏中的手下追上了鄭顥,並將其強行召回。

鄭顥被逼無奈,只能答應了這門他不願意的皇家婚事,最終與萬壽公主完婚。而他本人,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

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在娶親路上被人追回,最終被迫娶了公主

在鄭顥成為駙馬後,他十分怨恨當初毀了自己終生幸福的白敏中,儘管白敏中是他和公主的媒人,帶給他無盡的榮華富貴。

但他絲毫沒覺得快樂,於是便將怒火發洩到了白敏中身上,屢次在朝堂上彈劾白敏中。而白敏中的這一生,在鄭顥這位皇帝女婿的彈劾下,變得頗為動盪。

按理說,在中國古代能夠成為狀元的人,必定才華橫溢。那麼為什麼皇帝卻極少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狀元呢?

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在娶親路上被人追回,最終被迫娶了公主

一方面由於年齡,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是最能夠改變人們命運的,而讀書人只有通過不斷的考試,才能夠成為狀元。

在這其中,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試淘汰,在四書五經的蹉跎下,許多人已經白了頭髮。因此,中國古代的狀元大多年紀偏大,有的甚至子孫滿堂,皇帝當然不可能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這樣的人。

另一方面,即便有較為年輕的狀元,他們大多數也已經成婚,而公主也不可能嫁過去做小,皇帝也不可能破壞他人婚姻。

再者一般來講,這些讀書人大多家庭貧寒,而富貴人家的子弟大多紈絝,根本不需要通過科舉來改變命運,因此與狀元無緣,門第不合適也成為了一個難題。這便是中國古代狀元難以成為駙馬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清朝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由於滿漢不通婚,清朝皇帝是萬萬不可能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漢人的。

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在娶親路上被人追回,最終被迫娶了公主

然而鄭顥卻成為了這萬分之一,他家是唐朝時期著名的北方名門望族,而鄭顥的祖父曾是朝堂宰相。在鄭顥成為狀元的時候,他才年僅26歲。既有門第,又才華橫溢,人還年輕,與萬壽公主分外相配,這便是白敏中將其推選為駙馬的原因。

在鄭顥被逼無奈成為駙馬後,他先後被提拔為了駙馬都尉,又升遷為了中書舍人,禮部侍郎。

儘管此時他的地位已是顯赫,但是卻也彌補不了曾經的遺憾與自由。在命運的陰差陽錯之間,鄭顥與白敏中,我們無法評價究竟誰對誰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