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丈夫癱瘓8年,淮南這位女子用愛撐起一個家

一名普通農家女,一邊精心照料癱瘓在床的丈夫,一邊用勤勞的雙手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她瘦弱的肩膀掮住生活的陰雲


感人!丈夫癱瘓8年,淮南這位女子用愛撐起一個家


她叫胡立華,潘集區潘集大莊村的一名普通農家女,8年裡,她毫無怨言,不離不棄,精心照料著癱瘓在床的丈夫,用妻子的愛與擔當,獨自撐起了一片天空。不僅如此,在國家大力實施的精準扶貧政策下,胡立華通過勤勞的雙手摘掉了貧困的帽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婦女能頂半邊天”。

感人!丈夫癱瘓8年,淮南這位女子用愛撐起一個家


近日,在潘集大莊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見到了胡立華,初見她,中等個兒,削痩的臉上滿是堅毅,給人一種不屈不撓的印象。此時,她正忙著把丈夫李建宣從屋裡推出來曬曬太陽,她說人在屋裡悶久了,長時間不見陽光,會悶壞的。

感人!丈夫癱瘓8年,淮南這位女子用愛撐起一個家

▲圖為胡立華正在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

說起自己如今的生活,胡立華頗為感慨。據介紹,她今年45歲,有兩個孩子。嫁給李建宣後,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一家人和和美美,也是其樂融融。天有不測風雲,2012年4月,李建宣在一次事故中摔傷,高位癱瘓,殘疾等級為一級,家裡的頂樑柱成了殘疾人,兩個孩子一個上幼兒園一個上小學,全家的生活重擔全壓在了她的肩上。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胡立華不僅花光了家中積蓄,又從親朋好友處借了不少的債,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背上了近10萬元的債務。

面對此情此景,胡立華沒有認輸,也不服輸,一個人扛起生活重擔。每天,她很早就起床燒火做飯,給癱瘓在床的丈夫擦洗身體、按摩、餵飯,再照顧兩個孩子。接著,到地裡幹活,晚上匆匆扒上幾口飯後,就照顧丈夫洗漱睡下,然後打掃衛生、洗衣服,如此週而復始,構成了胡立華每天生活的全部,長年累月的勞作在她手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我苦一點累一點沒關係,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再辛苦我也覺得值得。”胡立華說。

這時,一旁的李建宣也激動起來,他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自從自己失去勞動能力,這個家裡裡外外全靠妻子,她除了耕田種地,還要照顧自己跟孩子,很是辛苦。“為了不讓我生褥瘡,除了每天擦洗外,還經常為我按摩。吃不起肉,為了給我添營養,家裡的雞蛋總是讓我吃,如果不是她含辛茹苦的照料,我恐怕活不到現在。”李建宣的話語裡充滿著感激和敬佩。

感人!丈夫癱瘓8年,淮南這位女子用愛撐起一個家

2017年,村裡來了駐村扶貧工作隊。扶貧工作隊為胡立華這個貧困家庭兩次申請財政資金共計八千元參與企業發展獲得收益,2018年,又為她申請扶貧小額信貸4萬元參與合作社發展獲得收益,為她在校讀中職的兒子申請了“雨露計劃”······


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幫助胡立華增強自我造血功能。不僅如此,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經常上門走訪、慰問,宣傳政策,給她加油鼓勁,幫她樹牢戰勝貧困的信心和決心。

通過精準幫扶,精準施策,胡立華的家庭收入逐年提高,日子也越過越有盼頭。如今,早已脫貧的胡立華,不僅還完了外債,還給丈夫配上了電動三輪車和專用的醫療床,以方便推他出門曬太陽,讓他看看外面四季的變化。

為了不耽誤農活,胡立華要趕緊給地裡的小麥打藥,她麻利地做好了準備工作,背上農用噴霧器向田裡走去。在一片綠油油的麥田裡,胡立華露出欣慰的笑容。“種地每年的收益約5000元,參與發展收益每年近5000元,低保收入每年15000元,殘疾生活補貼和護理每年1680元……”休息之餘,她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列舉著家庭年收入。近年來,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光伏扶貧、社保兜底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實,使得胡立華一家的收入不斷增長。除了種植5畝地的農作物外,她還進一些活魚到街上賣, 貼補家用。“黨和政府這麼關心我們、幫助我們,我們全家人特別感動,丈夫現在看病幾乎不用花什麼錢了,少了醫藥費的壓力,日子越過越鬆快。”胡立華高興地說。

來源:淮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