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社局積極填補檔案空白 為農業戶籍人員建立人事檔案

2020-04-13 12:36

近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關於做好北京市農業戶籍人員建立人事檔案及服務工作的通知(試行)》,為法定勞動年齡內,因到北京市國有企事業等單位就業確需建立人事檔案的本市農業戶籍人員,辦理建檔手續,提供管理服務。

在此之前,關於農業戶籍人員建立人事檔案,尚屬政策空白。目前,北京市農業戶籍人員大體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農業戶籍大中專畢業生。 這部分人員畢業派遣後,本人的學籍材料成為人事檔案的主要內容,按照現行政策,由各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負責管理。另一類是其他農業戶籍人員。 還沒有針對這一群體建立人事檔案的明確政策規範。

本市農業戶籍人員建立人事檔案只需簡單三步:一是提出申請。 到戶籍所在區的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提出書面建檔申請。二是提交材料。

按照現行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政策要求,提供建檔登記表、身份類材料、學歷學位和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職業技能鑑定類材料、黨團類材料、表彰獎勵類材料等。三是核實建檔。 由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負責核實,一般現場辦結。需比對、鑑別建檔材料的,自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核實無誤的,建立人事檔案;核實有誤的,告知本人補充材料。

《通知》對人事檔案的流轉也特別加以規範。農業戶籍人員建檔後,由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按照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提供管理服務。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建立勞動(聘用)關係的,檔案可在用人單位和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機構之間直接辦理轉遞手續;終止勞動(聘用)關係的,檔案轉回戶籍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管理。

此外,為切實做好檔案管理服務工作,北京市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機構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企舉措。一是大力簡化優化服務。 精簡各類證明材料,優化提升窗口服務,推進“一窗辦理、一站辦結”。二是大力推行“互聯網+”和“指尖”服務。

在北京市政務服務平臺、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官網、“北京人社”微信公眾號上線開通“互聯網+檔案服務”,提供存檔信息查詢、開具調函、服務預約、出具證明、信息變更多項便利服務。三是加快檔案服務信息化建設。 開展人事檔案數字化工作,搭載檔案影像,每一卷紙質檔案實體都對應一份電子化的影像檔案。日常業務辦理將不再頻繁使用紙質檔案,而是應用檔案影像,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總檯央視記者 張偉澤 鄧煜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