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股票能否買了放10年?

昨天,一個春光明媚的下午,平安舉行了2019年股東大會。


平安股票能否買了放10年?


天氣雖然很好,但因為2020年以來,中國平安股價出現了較大波動,年初至今已跌去18.51%(截至昨天)。所以在會上,股東們問了很多尖銳的問題。


考慮到這些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每個問題後我附加一個我的看法。


*****


中國平安能不能拿十年?


在股東大會現場,一位平安股東相當簡潔地向公司管理層拋出了問題:“如果現在買(中國平安)放十年,行不行?”


對此,中國平安首席財務官姚波坦言:“未來具有不確定性,比較難以預測,但是可以看一下中國平安歷史業績,從2004年港股上市到現在差不多16年的業績,都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每股盈利複合增長率穩定在25%左右,包括總資產、淨資產、每股分紅,過去十幾年,複合增長率都在25%左右。同時,平安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股價波動率比較低。”


姚波同時指出,未來公司的戰略非常清晰,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繼續用科技賦力傳統金融業務,同時開發五大生態圈。所以未來增長和戰略比較清晰。“當然現在因為特定時候,全球資本市場都波動較大,所以公司股價有一定波動是正常的。疫情過後,對於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恢復增長的能力我們是比較有信心的。我們對公司未來十年發展充滿信心,股價波動的時候,也不排除是一個買入的時機。”


平安是比較合適做價值和長期投資的,短炒不合適。”馬明哲也表示,作為投資要關注三點:一是行業,這個行業有沒有發展前景;二是公司,在行業裡要選擇最好的公司;三是價格,看買入價格合不合適。


馬總不光管理一把好手,投資也一把好手,簡單兩句話就說到了價值投資的精髓。


首先告訴你,你要買平安短期別想著賺錢,沒耐心請遠離。


其次,馬總說的投資關注的三點其實就是最簡單樸實的一條線: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


言外之意在提醒各位,判斷一家公司能不能持有十年,不是主觀臆想的,而是通過這三個方向去判斷的,至少馬總認為現在的平安是滿足的。

這次的壽險改革或者行業困境,是整個大行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如果平安隔兒屁了,其他的保險公司也別活了。


平安之所以可以成為保險龍頭,自然有同行業超不過的競爭優勢,比如,在A股裡它可能是唯一一家可以靠費差和死差盈利的公司,而壽險改革未來的業績增長點與這個是拖不了干係的。

*****


高層變動會影響公司戰略嗎?


自2019年末以來,中國平安兩員“老將”相繼離職:2019年11月,公司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李源祥因個人工作原因辭職;今年3月16日,公司執行董事、副董事長任匯川也因為個人身體原因辭職。平安高層人事變動引發了資本市場關注。


“上世紀90年代中到2000年初,那個時候中國有很多新的保險公司,大批量從平安挖人。但我們有平臺,人走了不怕,就怕沒有平臺、沒有機制。”中國平安總經理、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說。


中國平安首席人力資源官蔡方方表示:“最近公司部分高管出現了一些變動動。但小勝靠人才,大勝靠平臺。平安的管理層整體是相當穩定的。平安在過去30多年發展裡從來都是靠平臺、靠機制、靠梯隊,不是靠個人。平安過去30多年已經造就了一個非常成熟的人才平臺機制,任何時候有人員的波動、流失,我們都會馬上有梯隊進行承接,以確保整個業務是穩定,是正常運轉的,這套機制已經非常成熟且實施很多年了。平安整個矩陣管理以及三大業務集群戰略也沒有因為任何人的離職而產生改變。”


蔡方方強調稱,公司整個“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態”這個戰略本身是堅定不移的。在此之下,公司已經建立了一個很強大並且非常完善的人才梯隊平臺,以確保任何人員的流動都不會影響整個戰略部署。


大家看公司總喜歡看公司的管理層,但其實隨著公司的不斷髮展壯大,管理層的效應其實是邊際遞減的,這是一個萬億市值的公司啊。


公司的人員架構,管理,內部流程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公司越大這個系統越成熟,機制也更完善,一個人在這個系統中的影響也就越小。我想蔡方方女生所說的平臺,就是這個意思。


*****


疫情之下公司業務會怎樣?


謝永林表示:“當前中國的疫情已經基本得到了控制,現在最大的挑戰變成境外輸入風險。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們置身其中不受影響不可能。”


謝永林直言,無論消費性貸款還是小微貸款,受疫情影響逾期是上升的。但是平安的風險管理能力比較強,管理團隊國際化水平比較高,動作比較快。無論科技應用還是資源調配,都走在市場前頭,盡力降低疫情影響。


保險業務方面,疫情加速了平安的壽險改革進程,通過推進數據化經營,公司不斷提升經營和管理水平。疫情造成的短期壓力較大,由於代理人不能提供面對面銷售服務,隊伍產能、活動率、收入將有所下降,新業務發展受阻。中長期挑戰與機遇並存,從歷史經驗看,公司認為,疫情過後保險需求將有所反彈,民眾保障意識強化,帶動保險需求提升,進一步推動新險種、新產品的開發,為保險業帶來更廣闊的展業和增員空間。


公司通過科技賦能壽險,全面發揮全流程線上化經營優勢,通過O2O產品進行獲客,為疫情後期業務推動打下堅實基礎。隊伍方面,平安開展大規模線上活動進行代理人招募,並加大線上培訓力度,增進就業,提升代理人能力。同時,加強推動SAT數字營銷,大量生產資訊內容,幫助代理人做好線上主顧開拓及經營。產品方面,長期產品銷售暫時受限,目前主要通過短險線上獲客。同時,公司積極探索客戶經營新模式,為未來保費增長奠定基礎。


福兮禍兮,我認為疫情短期來看確實對各行各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當然也包括保險,但是這次疫情過後,大眾的意識也會提高,同時正好可以促進平安多年來一直強調的科技賦能。


總之,疫情到底對於平安是好事還事壞事,我們只有之後在驗證。


*****


瑞幸事件對公司有多大影響?


針對投資者提出的有關瑞幸事件董責險的問題,姚波表示,瑞幸咖啡董責險基礎層保單涉及多家保險公司,總保額為1000萬美元。平安產險承保了基礎層保單主承保份額的30%,並分保100萬美元,自留200萬美元(最大可能損失)。中國平安已收到被保險人提起的理賠申請,正在進一步處理中。


中國平安管理層同時強調,瑞幸事件相關產品有一個清晰的條款,如果當事人有故意違法行為,這在條款中屬於免責行為。


對於千億利潤的公司來說,瑞幸事件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200萬,能有多大影響?而且還特意強調“如果當事人有故意違法行為,這在條款中屬於免責行為” 我估計賠都不用賠。


*****


匯豐不分紅怎麼辦


近期,匯豐宣佈暫停派息。


對此,姚波指出,匯豐前期因為受到英國監管的要求或者壓力,包括匯豐和幾家其他歐洲大的銀行今年都不分紅。“我們也關注到了匯豐這方面的決定,還有一些相關的其他市場上的評論意見。整體來說,匯豐是我們長期投資項目之一,但它整體佔整個集團8萬多億總資產,包括佔保險投資資產比例相對不是很大,停止分紅對我們的投資有一點影響。我們也在關注後續事態的進展。”


匯豐不分紅確實對公司股價短期造成一定影響,不過平安的總投資資產越3.2萬億,其中投資匯豐不過才2%左右,其實對最後的總收益影響很小,更何況匯豐目前來看不存在破產的可能。

*****


如何看待企業的失誤?


馬明哲指出,不管自己的錯還是同業犯的錯,都值得很好的學習。從錯誤當中去學習,有的時候比學領先先進的經驗更好。實際上一個企業經營就是不斷糾錯過程。人就是人,不是神,是人就必然會犯錯,無論你自己或者行業都是這樣。關鍵是你能夠快速發現這個錯誤,能夠快速調頭,犯錯不怕,但是不要犯大錯,儘快調頭。


“犯錯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是自然規律,誰也違背不了。關鍵是不斷糾錯這個能力很重要。平安30多年也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糾錯過程,同時不斷把握、部署未來,尋找機會。雖然平安已走過了32年,我們也還在不斷學習,包括向同業學。好的、不怎麼理想的,都值得我們學習。”馬明哲說。


人無完人,企業也是如此,沒缺點的人,一定是最可怕的,任何一家公司的成長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


*****


利率下行的問題


利率下行也是大家所關注的,這個問題是我自己加的。


客觀來說,利率下行不光是對於平安,而是對於整個保險行業的一個考驗。


但,日本,歐洲,美國,早就負利率或者零利率了 可是他們的保險和銀行業一直活的很好,甚至要比我國的質地和估值要優。


對於保險公司要從資產和負債兩端來看。從他們的產品來講,保證利率類型的產品佔比在逐漸降低,具體來說,平安壽險業務裡面,比如萬能險和分紅險的比例相對較高,而這兩類產品的保證利率較低,換句話說,當利率下行,投資收益下降時,會吧這些轉移到客戶身上,客戶也會少拿。


我國的大多少保險公司基本都是靠利差而活,對於保障性保險,負債成本是剛性的,利率下行肯定會影響到公司,但對於平安來說並不是致命的,因為它可能是A股唯一一家不依靠利差生存的公司,它的死差和費差上的收入是很可觀的。


從投資端來說,平安面臨的是存量和增量的市場,存量的資產配置是大頭,多年前就配置了,一些投資都是鎖定未來8-10年的長期投資,現在主要面臨的壓力是新增的投資和到期再投資的壓力,這個是主要的壓力,也是我認為目前壓制估值的一部分原因。


但是呢,大家可能不知道,平安的內含價值折現率一直是同行比較高的,一直保持在11%左右的折現率,而其他公司差不多都是9%,也就是說,同樣1pev的估值,平安的含金量更高。


既然未來利率有下降的趨勢,那麼內含價值用11%的折現率去折現,是不是有點高了?


現在改革,改什麼?


說白了就是為了行業和公司的長足發展,如果保險不改革,這個行業是走不長的,如果大家細心觀察,現在上到國家層面,下到具體公司都在往長期保障型保險發展。


為啥要堅定不移的去改革,一方面是壽險改革,另一方面,回顧90年代的日本,在遭遇利差損危機重創時,保險公司都調整了保險產品結構,日本保險公司的業務重心就是在那個時候從儲蓄理財型產品轉向純保障型產品。


而美歐等國家也在利率下行的時候,做出了產品結構的調整以提高死差費差佔比,改變資產配置策略以提高投資端收益率。美國市場進入利率下行通道已經多年,但壽險公司仍能保持良好的發展。


因此,保險行業的改革是遲早的事,今年不改,明年也會改,明年不改後年也會改。


停下來,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


股票市場,股價才是最直觀的,因此人的一些觀念,思想和情緒都會隨著股價的下跌而有所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懷疑和被懷疑,以至於不斷的譴責平安,其實這種想法在資本市場上並不少見,就如同18年的茅臺,15年的格力,它們當時也曾被質疑,嫌棄。


股票市場上一直說的就是個預期,所謂,存在即合理。我們能看到能想到的的,其實已經表現在股價上了。


換句話說,保險行業或者說平安如果沒有一點兒缺點,它是不可能這個價格的。


我一直說,平安有罪,但罪不致死,跌不跌,咱不知道,但至少在概率和賠率上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投資本來就是概率和賠率的抉擇,股票也從來都不會給你承諾收益。

看好就買,不看好就拜拜,沒必要較真,真的。


不看好,還時不時的關注平安的任何消息。看好,還天天的懷疑,悲觀,唱衰,著實沒必要。


最後,我用馬總昨天說的一句話首尾:

平安是比較合適做價值和長期投資的,短炒不合適


平安股票能否買了放10年?

更多幹貨,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價值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