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能值多少錢?”

“溫柔能值多少錢?”

Apr.

16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我們要感謝的,不是一個職業,而應該是一個個具體的人。

來源 | 溫血動物(staywarmblood)

“溫柔能值多少錢?”

01

今天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我媽媽曾經是一個小鎮上的初中語文老師,那時候,鎮上的初中按照入學的成績被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鑑於小鎮的教育質量本就與城裡有很大差距,基本上對學習有興趣和志向的人,都能進入“重點班”。

那些被分到普通班的學生,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就是“棄子”,學校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男生不要跑到黑網吧裡去勒索小學生的午飯錢,女生不要和“社會人”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忽然挺著大肚子來上學,成為整個鎮上晚飯後的談資。

除此之外,普通班的學生享有極大的自由,他們週末不用補課,作業也可以不交,甚至有時候曠課去池塘裡釣一下小龍蝦,或者去野外的蛇洞裡掏條蛇裝進飲料瓶裡調戲一下班上的女孩子,只要不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都是可以被容忍的。

之所以普通班的學生會得到這樣的對待,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時鎮上至少有一半的孩子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不是在廣東的工廠,就是在江浙滬的工廠,一年只有在過年那幾天才會見面。

他們通常都被沒有任何共同語言的爺爺奶奶養大,每週拿著20塊錢左右的生活費,用路邊攤和黑網吧解決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人生規劃就是初中畢業了就追隨父母進廠,據說廠裡一個月可以拿到2000塊,那是他們從未擁有過的,夢寐以求的巨大數字。

面對這樣的人生,無論是老師還是他們自己,都不覺得“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所以,普通班的老師其實是個好差事,有充足的假期和週末,甚至不用仔細備課和改作業——反正學生也不怎麼聽課交作業。唯一的要求是足夠強壯,以便在學生為了博得女孩子的關注而打架的時候輕易把他們扯開。

02

我媽媽大部分時候教的都是“重點班”,只有一次帶了一個“普通班”。

但她並不清閒,週末的時候,她常常一整天都對著一大堆筆記本劃劃寫寫,有時飯都忘了吃。

我問她在忙啥,她說她在看學生的週記。

我很震驚,當然,不是因為媽媽這種主動加班的行為而震驚,而是震驚於這些考試時連照抄課文當作文都懶得動筆的學生居然還會寫週記。

媽媽解釋說,她開學的第一節課就會告訴學生,她不會給大家佈置作業,但只有一個要求,就是你們要每週寫一篇週記。你們不用把它當成作文來寫,不必去用什麼修辭手法,引用什麼名人的故事,你只需要寫下這個星期你最開心和最傷心的事情就可以了。

當然,即便是這樣,一開始會主動寫週記的學生也很少。但媽媽並沒有責怪那些不交週記的人,她只是認真地批改每一篇週記,在她覺得被打動的地方劃上波浪線,寫上一兩句誇獎,然後每篇週記後都認真寫上幾句鼓勵的話。

她還自己花錢買了一些筆記本、鋼筆當做禮物,獎勵給那些寫得最真誠的學生。

然後,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交週記的人越來越多,到後來全班幾乎都在寫週記,甚至那些坐在最後一排,上課從來只是睡覺和調戲前桌女同學的“混子”們,也從放學後去打老虎機的錢裡擠出錢來買了筆記本,開始認真寫週記。

再後來,媽媽的語文課的曠課人數也越來越少,到初三的時候,她的“普通班”的輟學人數,也明顯比其他班要少一些。

如今那屆“普通班”的學生畢業已經十多年了,但他們還是會在過年的時候,提著禮物來我家,就像是寫週記一樣,找媽媽聊他們的近況。

他們幾乎都會提到當年的週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一個當年是“混混”,如今仍然在工廠打工的學生提到當年的週記時忽然哭了,一邊後悔自己沒有好好讀書,初中畢業了就去打工,失去了選擇別的生活的可能性。一邊又感謝媽媽,說自己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還沒來得及長大又上了流水線,那些週記上的批註,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當做一個“人”來對待和尊重。

這讓我想起了媽媽說過的一句話:“有些老師覺得學生不愛學習,性格不好,所以不值得尊重。但其實他們弄反了,是因為這些學生從來沒有得到過尊重,所以才不愛學習,性格不好。”

03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很多東西。

首先,除去極少數的反社會人格者,絕大多數人的性格其實是他成長環境的反映。

從小被打壓的人,長大了自然就自卑;

從小沒被尊重過的人,長大了也不懂得尊重別人。

假如你真的想要改變一個人身上的“缺點”,批評,責罵,說教對他是沒有用的,你得看到他的環境裡缺什麼,你就給他什麼,他才會意識到,自己這樣是不對的。

可惜願意這樣溫柔細膩對待他人的人太少了。

然後,我們總是把老師,醫生,警察這些職業稱作偉大崇高的職業。

但其實,偉大和崇高從來不是這些職業的義務,老師不會因為尊重了學生改變了學生的人生而多一筆工資,醫生也不會因為拯救了病人就獲得額外的報酬。

也就是說,

這些職業最偉大的部分,恰恰是沒有報酬的。

所以不是這些職業天生崇高,而是無數崇高的人的存在,讓這些職業顯得崇高。

因此,我們要感謝的,不是一個職業,而應該是一個個具體的人。

04

我之所以想寫這個故事,是因為前幾天,聽到了一段最近熱門的“上市公司副總裁涉嫌性侵未成年養女”事件裡,女孩求助南京警察時,南京警察和煙臺警察的一段通話。

面對女孩帶著哭腔的敘述,煙臺民警卻在不耐煩地強調“別老是強暴強暴的,我們不管的……”

而在女孩被逼到幾乎無話可說的境地時,南京民警接過了電話,不停地追問辦案進展,在煙臺民警不斷推諉時,甚至直接質問:“你們是不是派出所啊?”“我希望你們還是要正規一點”。

我很佩服這個南京民警,因為這起案件並不是發生在南京,他應該比煙臺民警更容易找到推諉的理由,這不會讓他少拿一分錢工資,但是在幫助陌生的女孩和“得罪”同行這個選擇裡,他做出了對自己更“不利”,但更對得起自己良心的選擇。

我恰好也生活在南京,我想起去年有一次逛商場時我丟失了自己的錢包,裡面有許多重要的證件。在粗心的我還沒發覺的時候,我就接連收到了3個電話。

我看到是座機的號碼,以為是騷擾電話,就都掛斷了。

然後在它第四次打來的時候,我覺得天底下應該沒有這麼堅韌不拔的騙子,就接了電話。

對面開口就是“你好,我是警察。”

嚇得我差點當場又掛了電話。

還好他接著說“請問你是不是丟了錢包?有人撿到了送到了我這裡,裡面有你的證件和手機號”

我這才發現自己的錢包真的丟了。

然後我在商場旁的警務亭拿到了我的錢包,裡面的錢和證件一點兒都沒少,把錢包交給我的警察哥哥語氣裡甚至有點委屈:“給你打了三個電話都沒接。”

我也不好意思地說:“抱歉,平時騷擾電話太多了,沒注意。”

想起這件事,再看到這起事件裡的南京警察,我找到了我信任這座城市的原因。

人對這個世界的信賴,就是靠一個個這樣溫暖的人建立起來的。

所以我由衷地感恩所有這樣的人,他們拿著並不比大多數職業高的工資,他們假如選擇敷衍塞責,得過且過,也可以過上輕鬆舒適的日子——反正受傷的也是別人。

但他們用自己的善良、真誠、溫柔、責任感,挽救和改變了無數人的人生,讓我們相信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

我希望這樣的人能夠更多一些——或者換句話說,希望我也能成為這樣的人。

—THE END—

☀本文選自溫血動物(ID:staywarmblood),灼見經授權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