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山正之爭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本來不想再寫這個話題,但是昨天一朋友剪袍退坑,起因只是因為拍了一個漢服出行的抖音視頻被噴“山”。我能感受到她那種百口莫辯和無助,當她流著眼淚狠心剪漢服的那一刻起,已經把對漢服的鐘愛變成了恨,其痛苦不亞於失戀。

漢服山正之爭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漢服山正之爭由來已久,到現在為止,我都分不清什麼是正,什麼是山。剛入坑時,朋友反覆強調,千萬不要買山,不然後果會很嚴重。我當時挺疑惑,然後她發了一個網址讓我自己看,看完之後內心是猶豫的,貌似除了購買他們推薦的這些品牌,其他的都會被當成山。

到底什麼是山,什麼是正?有的人說是版權,有的說是形制,有的說是設計,有的說是版型,有的說是花色,也有的是看心情,說你“山”,就是“山”,不是也是。噴“山”的理由五花八門,布料,配色,搭配,甚至連腰帶的系法都能噴。從一些噴山的言論裡,我看到了一些稍微理性的說法所指向的一個詞——“抄襲”。

那什麼是正?這就要看你對漢服的理解是來自於商家,還是來自於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理解?既然是“正”,那麼應該有“版權”,有設計專利。其實漢服薈上買“原創設計稿”價格很親民。

漢服山正之爭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漢服有非常嚴謹的服飾體系,《尚書》所載十二章服“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做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彩章施於五色做服”。——完全按照歷朝歷代還原的服飾,叫漢服,稍有改動叫漢元素。一方面說要完全遵從古制才是漢服,一方面又說自己是原創。看著市面上各種比仙俠劇還仙的正版漢服,我也混亂了。不知道山正之爭堅守的到底是什麼?所以在上一篇文章說過,山正之爭的本質是商家利益之爭,是商家利用忠實粉絲攻擊他人的一種手段。

漢服山正之爭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漢服的山正之爭鬧得沸沸揚揚,沒完沒了,遠遠看不到盡頭。我相信,既然漢服存在的這些問題,在其他國際服裝品牌上一定也會存在,“山正”的解決辦法,或許能找到答案。但是,結果是挺失望的……因為時裝領域其實非常特殊,就像藝術領域一樣,所有創作元素都是開放的,很難界定“抄襲”的邊界,所以就有了一種自圓其說的抄法,叫做“借鑑”。

而漢服形制和版型固定,可創作的空間只能在布料,配色和圖案。如果一個品牌用了某個圖案比如“九尾狐”,那麼其他商家用九尾狐是否就是山寨了?一模一樣是山寨無疑,那如果換個形態的九尾狐呢?又如同樣中國元素:竹,松,蘭,菊,是否某個品牌用了,其他商家就不能用了?

漢服山正之爭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借鑑”這種事情不是最近兩年才有的,各大品牌之間抄來抄去已經習以為常,很早以前這些大設計師們為了反抄襲,絞盡了腦汁,甚至還成立了一個名為PAS(季節性藝術保護組織)的專屬權俱樂部,專門防止被抄襲,希望給自己的每一張設計圖紙和裙子都申請專利。

而在當年那一堆當紅的大設計師之中,也有一個“奇葩”,她叫做Coco Chanel, 不僅沒有加入PAS,也很少對自己的原創作品採取什麼措施,所以,經常成為“抄襲”和“借鑑”的目標。以至於有天她去參加一場晚宴的時候,發現場子里居然有17個人同時穿著香奈兒風格的裙子,而且沒有一件出自於她的工作室。但即使這樣,她也完全不生氣,而且不在乎。“為一條裙子或是一張設計圖申請專利,就像是給速射炮安裝剎車,我反覆地說這是反現代、反詩意、反法國的。” 這不是因為香奈兒支持抄襲,而是因為她覺得一件衣服被設計出來以後,如果一直糾結有沒有人抄它,那根本是在浪費時間

漢服山正之爭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If you want to be original,be ready to be copied.”

“出來做原創的,就得做好被抄的準備。”

希望這個故事或許能給苦苦陷入山正之爭的漢服一點靈感。在國際服裝品牌之中,抄襲借鑑之事常有,商家之間打口水仗、將抄襲者告上法庭之事也並不少見,但是消費者之間的相互攻擊卻不多。如果商家沒有專利意識,沒有維權意識,買家倒是不遺餘力,這不只是本末倒置的問題,更是全體同袍的悲哀。畢竟用人格穿漢服,堅持本心的人也會被永無休止的山正之爭而折騰到遍體鱗傷,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不管對商家還是對每一個同袍。

希望每一個喜愛漢服和傳統文化的人,不再望漢服而卻步,也不要再受到無緣無故的傷害。某種意義上漢服只是一件衣服,那些打著傳統文化的旗幟,卻充當漢服十級警察攻擊他人的人撐不起文化二字。謙謙君子,窈窕淑女僅靠一件衣服遠遠不夠!路漫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