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借成語三十五篇—一飲一啄

一飲一啄 原指鳥類飲食隨心,順其本心。後泛指人的飲食。引申為指人的生活遭遇或命運。

出自《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

《太平廣記》卷一五八引《玉堂閒話》:“諺雲:‘一飲一啄,系之於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三一回:“豈不聞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即是前定,自然有術數可以算得出了。”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他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代表作品為《莊子》,亦稱《南華經》。其中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其作品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長篇小說。清末吳趼人作。一百零八回。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小借成語三十五篇—一飲一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