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雞,餐飲界的一股清流...

老鄉雞,餐飲界的一股清流...

一片土豆1.5元;

海底撈的米飯7塊錢一碗;

西貝的空心掛麵賣到26元;

奶茶突破30元大關。

餐飲業上演“漲價潮”,而老鄉雞,再次與眾不同。

4月10日晚,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發佈視頻稱,老鄉雞不漲價,100萬份雞湯免費喝。

老鄉雞,餐飲界的一股清流...

原因是,受疫情影響,同村上千只雞銷不出去,越養越賠。老鄉雞用現金把這些雞收購後,餐飲生意恢復較慢,庫存雞飼養成本太高,才推出免費送雞湯活動。

而就在當天,海底撈剛剛為漲價6%道歉。第二天,西貝董事長賈國龍也宣佈恢復原價,返券求原諒。

餐飲業太難了

毋庸置疑,餐飲業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之一。

餐飲業危機被大家所熟知,從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的“哭窮”開始。

他說,西貝一個月支出在1.5億左右,是在貸款發工資,其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隨後,蜀大俠、望湘園、探魚等30多家餐飲企業都表示經營難。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疫情期間,多地封城、封小區,以往應該在春節期間紅火的餐飲企業,因隔離、杜絕聚集性消費遭受到巨大的損失。

據悉,

海底撈在春節期間的營收至少減少50億,西貝7-8億,老鄉雞也至少8億,國內餐飲業至少損失萬億。

時至今日,國內疫情雖已進入後半場,但是餐飲業、電影院、遊戲廳等服務業都沒能恢復到正常營業水平。

電影院、遊戲廳還未能開業且開業時間具體不詳,餐飲業恢復水平只有正常營業的一半。

另一方面,由於員工復工復產受影響,餐廳無法正常營業,還要支付房租和員工薪資,使餐企陷入資金困境,企業不得不關店來減少損失。

疫情前半場,全國60多個城市400多家西貝堂食業務暫停,只保留100多家外賣業務;海底撈開業時間一推再推;老鄉雞關閉了武漢100多家店。

疫情後半場,餐飲企業的復產復工率也只有80%。

企業經營受困,影響員工的可支配收入;收入的降低,消費者會減少消費,如此循環往復,導致報復性消費遲遲未到,先迎來的是報復性存錢。

多地發放消費券,餐飲變相發放折扣券、贈送免費餐食都是為了促消費。

而老鄉雞的這場營銷,堪稱業界的一股清流。

餐飲業的營銷清流

中國有800多萬家餐飲企業,與海底撈、西貝等這些頭部餐企相比,老鄉雞的名號並沒有多少人知道。但在這場疫情下,老鄉雞成了餐飲業的“網紅”。

像海底撈、西貝這些餐飲巨頭,現金流會受疫情的影響,但企業可以通過銀行授信、股票質押等多種融資渠道獲取資金救急,不至於破產。

坦誠企業困境,獲取公眾同情,則是一種良好的營銷方式。而老鄉雞的營銷方式則是反其道而行之。

同行收縮過冬,關店哭窮,老鄉雞拿著銀行10億授信,投資、招人,尋找旺鋪,除武漢外,進擊全國。

同行降薪裁員,老鄉雞手撕員工降薪請願書,稱,即使賣車賣房也不能讓員工沒有工作、有飯吃,贏得一波好感。

老鄉雞,餐飲界的一股清流...

同行“過冬”,寒氣逼人,老鄉雞自我調侃,上演200元發佈會,喜提8位數播放量。

老鄉雞,餐飲界的一股清流...

用餐免費送雞湯的視頻,不到10分鐘就有10萬的點擊量。

同樣是打折、送券,老鄉雞是用積極正面打好了這場營銷攻堅戰。

說到底,這種底氣來自於企業本身。

老鄉雞的“底氣”

海底撈旗下有火鍋底料供應商,但是火鍋的食材佔據火鍋較大一部分成本。生鮮蔬菜漲價,意味著海底撈成本的增加,容不得海底撈“出手大方”,漲價情有可原。

對生鮮蔬菜同樣是剛需的西貝同樣如此。

老鄉雞則不同。對老鄉雞來說,最主要的食材是雞。

老鄉雞產銷模式是養雞—冷鏈—製作,擁有完整的餐飲產業鏈,具有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

另外,受疫情影響,為避免感染,活雞的價格大幅度下降,老鄉雞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企業這才有底氣不漲價,送雞湯。

經營模式不同,營銷模式就不同,給市場的感受不同。

網友紛紛呼籲,老鄉雞要開遍國內。而對海底撈、西貝卻有不同的聲音。

這次疫情警示企業,要時刻保持危機感,才能在危機面前獨善其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