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國藩十二日課,普通人成就豐功偉業的逆襲祕籍

小時候的曾國藩不是個聰明的孩子,還好家裡管教嚴,從小就養成讀書的習慣,虛歲5歲就開了蒙,8歲就讀完了五經,9歲就開始作八股文。


可惜曾國藩小時候腦子也很不靈光,家裡耗費大量錢財供他讀書,去參加科舉考試,考了六次都沒有錄取,還在第六次的時候,不僅沒有考上,還被“懸牌批責”。也就是當成了文理不通的反面教材,這下不僅在家鄉出了名,在整個省都出了名。


這次事情對曾國藩刺激極大,成為他的生平第一挫折。這次恥辱。如同當眾一記響亮的耳光,更激起他的鬥志。痛定思痛,改變原來的學習方法,同時參考其他人的作文逐個對比,尋找到自己的薄弱之處。


漸漸的曾國藩掌握了作文的門徑,第七次終於考了個秀才。寫的作文也越來越好,接下來又是高中舉人考試,直至努力考上進士。這首先源於他平時的基礎打的很牢固,現在用對了方法,掌握了應試的訣竅,寫起文章來越得心應手。


考上進士後,曾國藩又參加了“朝考”,從進士中選拔翰林,這次又高中翰林,榜單排名第六,官職七品。後來不斷晉升到正二品兼任禮部侍郎。


從他的官階晉升來說,十年七次升遷,連躍十級。作為一個普通家庭出生無權無勢,為人又笨拙,是如何一路從考場和官場高歌猛進的呢?


從歷史看,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從個人的底層能力上看,對於曾國藩來說,對他最受益的就是對自己的管理能力。這也是他日後成為儒林楷模的底氣。


從他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的12條日課對他一輩子的不斷進步影響極大。


他在三十一歲那年立下12條日課: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門。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曾國藩的逆襲秘籍:


1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日在升。

就是要求內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心中無我才能做到真正謙虛。


2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體念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每日靜坐一小時,迴歸聖人所教會的仁心,這個和現在說的冥想,打坐也是一樣道理。


3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粘戀。

早上起床,天剛亮就趕緊起身,不要有留戀安逸的念頭。


4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詢外為人。

讀書要一本一本讀,隨便東看看西看看沒有益處。


5讀史:每日圈點十頁,間斷不孝。

讀史可以使人明白善惡事理,每天必須要讀十頁以上。


6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說話要謹慎,這是為人處世的第一等功夫。謹言的基礎在於“三思”和“反省”


7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處處心存他人,才能為人光明磊落


8保身:節勞、節慾、節飲食。

時時刻刻當做養病一樣的保養自己的身體。


9日知所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有求深意是徇人。

即將每日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從而自省而能有所感知,不刻意從書中謀求深意,否則,就是曲從於他人。


10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每個月都要複習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本領。作詩寫文章,以檢驗自己的理論。


11作字。飯後作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白,愈積愈難清。

飯後練習書法一小時,只要與文字有關的機會都是練習書法的機會。


12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夜裡出門玩樂,容易荒廢修養功夫,精氣耗損,神情疲憊。這種不良習慣要切記戒除。


這12條做下來,對於生活的良好習慣養成非常有益,人一生的成就,其實就是每個行為習慣積累的總和。

我們就算只做到一兩條,能持之以恆,應該也不會是個平庸之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