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如何確保軍隊的忠誠?歷史總結了這8項有效策略

皇帝如何確保軍隊的忠誠?歷史總結了這8項有效策略

位於河南開封的陳橋驛,“陳橋兵變”的現場

中國的大多數皇帝,都從先前皇帝們的錯誤中得到教訓,中國悠久的歷史經驗,有助於幫他們規避一些問題,尤其是在如何確保軍隊的忠誠問題上,古代中國的統治者們,已經把這項工作變成了一門藝術。

古代中國的邊境前線,與首都之間的通訊,通常會需要數天時間來傳達,這樣的狀況持續了數千年,在看下文提出的解決方案時,需要記住這種信息流通的不便。

雖然在不同的朝代中有所不同,但控制軍隊的幾個策略,仍然大致相同:

一、同級別的武官,地位總是低於文官。因此,將一名相同等級的將軍與文官派遣在同一座城市時,將軍的地位要低於文官。他們地位上的區別,不僅僅存在於職級,還會體現在生活上的各種禮儀,比如飯局上的座次、敬酒的順序、路上偶然相遇的招呼方式等。這種武官地位不如文官的制度,產生了有效的影響,例如在宋代,在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後得到實踐。

皇帝如何確保軍隊的忠誠?歷史總結了這8項有效策略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二、將軍僅能負責領導軍隊參戰,但是直到軍隊開始向戰場(可能有數百公里之遙)進軍的一天之前,將軍都無權動員部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就提出了將“戰爭時期領導軍隊的權力” “動員權力”的概念分開。

為了動員軍隊,一般需要獲得所謂的“虎符”,以及皇帝的命令。“虎符”是一個小型雕像,最初是老虎的形狀,一分為二。將軍有其中的一半,另一半則由其他官員持有。軍隊動員當天,需要向部隊出示“虎符”,只有兩部分相配,將軍才能動員軍隊。

戰鬥結束後,需要將虎符送還朝廷,因為將軍下次可能會指揮不同的部隊。未能及時歸還虎符,後果很嚴重,幾乎會被認定為將軍想要進行反叛。


皇帝如何確保軍隊的忠誠?歷史總結了這8項有效策略

戰國時期的虎符

三、部隊的俸祿、軍餉只能來自中央朝廷

四、軍隊的武器、裝甲、戰馬等物資,均由朝廷發放,這也許是中國古代與西方國家之間最大的差異之一。在中國古代的大部分時期,保證士兵的武器和裝備充足,是朝廷的責任。

實際上,在大部分時間裡,整個鋼鐵生產都是國家所控制的,普通平民也很難獲得足夠的鐵來鍛造武器。如果國家無法給士兵們充足的武器,將軍就很難把平民練就成具有戰鬥力的士兵,比如,在饑荒引起叛亂的艱難時期,由2000–3000名正規軍士兵,鎮壓十萬叛軍的情況並不少見。

五、軍隊的物資、後勤供應工作,由文官負責,文官向中央朝廷報告

六、中央朝廷派人監督前線的將軍。這種做法非常普遍,以至於在中國古代,將軍早已接受了這種慣例。“監視者”可以是文官,可以是來自不同軍隊的軍官(最有可能的是皇帝的私人警衛或負責首都安全的部門),甚至會是皇帝最信任的太監。這些監控人員,負責保持對將軍的監督,編寫關於戰鬥和將軍行為的加密報告,並直接與中央朝廷進行溝通(溝通的信息傳遞仍需數天時間)。

皇帝如何確保軍隊的忠誠?歷史總結了這8項有效策略

博物館中的虎符

七、 在戰鬥之後,中央朝廷負責對有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重大獎勵(財富或者封地),以及對戰鬥失職人員的懲罰。具體的獎懲,根據戰爭的規模和情況,可能涉及多個國家部門:財政部(戶部)、人力資源部(吏部)、國防部(兵部),以及皇帝本人。

將軍通常有權殺死某些等級以下的人,他可以撰寫報告和建議。但要知道,有一個“監控器”還提交了單獨的密報(請參見第6點),該報告可能對所發生的事情有不同的描述。因此,

獎勵或懲罰的最終結果,不是將軍個人能夠輕易控制的

皇帝如何確保軍隊的忠誠?歷史總結了這8項有效策略

供奉岳飛的嶽王廟

八、在極少的情況下,將軍控制著國家的大部分武裝力量(例如,宋代的岳飛,曾一度指揮整個南宋軍隊的5/7),皇帝會把將軍的家人遷至首都,實際上是作為朝廷的人質。

當然,這些都是理想的情況,實際上,許多問題,尤其是有關控制軍隊俸祿、物資、物流的部分,會因為朝廷腐敗和行政效率低下而得不到滿足,結果就像歷史告訴您的那樣,產生各種不確定性。

以上各種控制手段的結果,通常是以犧牲戰鬥力為代價的,導致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很少有地方將領,在唐朝(公元900年左右)以後,大規模地抗衡中央朝廷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