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優秀老了越孤獨?高考是父母孤獨之旅的開始還是一場斷舍離

李老師有三個孩子。

大兒子是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高考生。考進當時的華東石油學院,現在的中國石油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蘭州化工研究院,距離李老師450公里。

二兒子1980年本省文科榜眼,錄入復旦大學。畢業後在省城外貿廳幹了兩年,南下廣州。那時候叫“下海“,現在叫“自主創業”。距離李老師2300公里。

老三是姑娘,按李老師的想法要留在身邊的,沒想到老三接力兩位哥哥的優秀學習能力和奔跑能力。1982年考入蘇州大學,畢業回到李老師身邊。工作十年後,遠走福建。距離李老師2400公里。

老三啟程福州的時候,李老師剛剛退休。本打算帶李老師一起去的。年齡大了,難以適應福州炎熱潮溼的氣候,李老師拒絕了。女婿在福建做的風生水起,老三嫁雞隨雞也是合情合理。

三個子女都很孝順,過年過節一定回來探望。經濟條件都很好,平常的日子裡輪番飛回來看李老師。

孩子越優秀老了越孤獨?高考是父母孤獨之旅的開始還是一場斷舍離

可總有一些花錢不能解決的問題。孫輩一天天在成長,要照顧、要上學、要高考,要進入下一個輪迴。

李老師剛退休時還有精力寫論文、參加座談會、培訓青年教師傳授教學經驗。七十不到已是力不從心。

忙碌了一輩子,孤獨感到晚年才被察覺到。其實早在孩子高考時已經開啟。

孩子越優秀老了越孤獨?高考是父母孤獨之旅的開始還是一場斷舍離

李老師家是中國式教育的成功典範。但和“失敗”的家庭相比,李老師反倒是孤獨感更多一些。

同齡人有的還在圍著鍋臺給兒孫做飯,李老師兒女僱傭的保姆已經把飯菜端到桌上。然而,夾起的是寂寞,嚥下的是孤獨。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

政府對養老問題在積極努力想辦法、做規劃,但對個人心理健康狀態是很難提供精準服務的。

因此,高考不應是父母孤獨之旅的開始,應該是一場斷舍離,應該是父母人生的第二個起點,應該是重塑自我之旅。

孩子越優秀老了越孤獨?高考是父母孤獨之旅的開始還是一場斷舍離

李老師為了子女的發展選擇放手,但她這一代人養兒防老、膝下承歡的心理需求是濃厚的,孤獨感是強烈的。

至50、60、70後,對兒孫滿堂的期盼程度越來越低。低不代表沒有,這三代人是為社會轉型而生的。

西方物質文明繁榮的早,養老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對子女無論是經濟還是心理依賴程度極低,現實緊迫被逼無奈。

孩子越優秀老了越孤獨?高考是父母孤獨之旅的開始還是一場斷舍離

這次全球抗疫可見一斑。

西方醫療資源擠兌,無力顧及老人。政府可以公然宣佈放棄老人,而輿論卻沒有大加聲討。老人不但不抗議遊行還有很多發聲表示支持。

我不認為僅僅是因為人格高尚甘於奉獻。長期的經濟繁榮發展使子女和個人早早分離,他們不得不選擇面對。轉變心理狀態是必然,生死必須獨自看淡。

如同喪葬習俗的變化。死後火化在過去被視為殘忍、不孝。現在有幾個是不火化的。在巨大的價格差距下,還糾結殘忍嗎?

與其被現實逼迫,不如自己早早進行心理建設。

高考就是很好的分手嶺。形式上半年回來一次,若即若離的狀態,是很好的心理過渡期。

孩子越優秀老了越孤獨?高考是父母孤獨之旅的開始還是一場斷舍離

接受必然,擁抱自我。赤條條的來,瀟瀟灑灑的走。

請注意一個現象,房車床車自駕遊的很多是東北地區五六十歲的老人。

除了東北人豪爽愛秀的性格因素。

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不景氣。為生存南下北上西進東出,東北人遍佈天下。距離和生存壓力讓家庭關係不再是相互依賴而是各自奮鬥。日子過好了,經濟條件稍有允許,退休了自然放飛自我。

學學東北人的豁達:以退休工資三四千的經濟能力,可以瀟瀟灑灑開房車遊遍中國。

他們的斷舍離是無奈的選擇。優秀孩子的父母為什麼要被優秀拖進孤獨?

學會目送漸行漸遠的孩兒,咀嚼他們成長的細節,享受一個人的清歡。

孩子越優秀老了越孤獨?高考是父母孤獨之旅的開始還是一場斷舍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