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補償機制:每年可新增貸款300億

南方網訊 疫情當前,如何為中小微企業紓難解困,為復工復產做好保障服務,成為各地政府開年“大考”。為此,廣州出臺了十五條“暖企政策”,為佔據廣州經濟實體超九成的中小微企業送上“及時雨”,吃下“定心丸”。在廣州十五條“暖企政策”中,金融如何發揮作用?在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同時,廣州探索了哪些服務普惠金融的創新做法?南方日報獨家專訪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邱億通。

用足再貸款專用額度政策

南方日報:廣州有哪些金融支持政策措施?目前成效如何?

邱億通:廣州充分用好人民銀行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的優惠利率資金。其中,在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方面,截至4月16日,廣州地區各承辦銀行共向廣州市119家重點保障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116.36億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2.28%,落實中央財政貼息後實際利率1.14%。廣州市企業獲得的優惠利率貸款筆數和金額分別佔全省(含深圳市)的28%和42%,總金額在全省排名第一,為全市、全省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資金支持,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其中,廣州銀行向56戶企業共發放33.48億元,放款企業數、放款金額均居各家銀行機構首位。

在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方面,截至4月16日,廣州地區各承辦銀行機構共發放符合此項政策要求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1241筆,金額合計40.2億元,加權平均利率4.44%(低於此項政策的優惠貸款利率上限4.55%)。下一步,將加大協調落實力度,確保應放盡放、應放速放,最大限度惠及廣大小微企業。

同時,廣州及時出臺並落實市內專項金融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一是引導銀行機構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暢通快速審批通道,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文化旅遊、對外貿易等行業救急送暖。如及時推出支持我市文化旅遊企業復工復產的專項金融紓困措施,包括由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聯合廣州銀行,以轉貸款模式提供10億元低成本融資資金,由廣州銀行採取專項信貸資金保障等方式,提供50億元(含上述10億元轉貸款額度)專項貸款額度。

二是指導各金融機構通過制定專項金融服務方案、安排專項信貸額度、開通綠色審批通道、給予特別利率優惠等措施,加大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信貸支持力度。廣州農商行、廣州銀行2020年共計劃新增中小微企業貸款57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6日,除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政策下已投放的優惠利率貸款外,廣州地區銀行機構已實際發放了其他防疫復工專項貸款960多億元,各行發放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都顯著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三是根據階段性政策執行情況及時做好協調督辦工作。與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駐粵機構、市各行業主管部門以及各區金融部門聯合建立協調督辦機制,督促要求各類金融機構全面深入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各項金融政策,及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操作細則和辦理指引,不得人為設置障礙或附加額外條件,杜絕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並及時上報工作進展和落實成效,及時配合解決個案企業的申訴處理問題。

調動地方金融企業服務能力

南方日報:為了支持中小微企業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廣州出臺了“暖企15條”。其中包括對受影響的中小微企業擔保費率較去年同期水平下調1個百分點;市融資再擔保公司取消再擔保收費,相關經費由財政予以補助;推動各類政府基金對暫時受影響的中小企業開展投資,相關投資情況一年內不納入國資考核等金融政策。請問上述政策的落實情況如何?

邱億通:針對疫情期間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廣州小額貸款公司提供專項貸款、減免利息、逾期利息、違約金、罰息等優惠,對有需要的客戶實行自動展期或延後還貸等措施。部分公司還推出了“抗疫貸”“扶困貸”“紓困貸”等抗疫金融產品,貸款利率低至六折,助力中小微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全市融資擔保公司做好對參與疫情防控企業融資擔保服務,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企業融資擔保支持力度。

其中,廣州市融資再擔保有限公司多措並舉解決中小微企業資金困難,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一是開闢“綠色通道”,安排專項融資擔保額度協調合作銀行支持受疫情影響和與疫情防控相關的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與廣州銀行簽訂疫情擔保業務合作協議,授信額度3億元,免除涉疫情小微企業融資業務保證金。二是開發專屬產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與平安銀行廣州分行聯合開發“增信保”產品,為中小微企業取消反擔保要求,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擔保費率降至1%。以線上審批、線下籤約方式實現快速放款,目前“增信保”產品已成功為7家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約1670萬元,有12家中小微企業的擔保貸款正在審批中,合計金額約3107萬元。三是制定專項服務方案,助力企業紓困解難。對受疫情影響較大和對疫情防控、保障民生相關的中小微企業,取消再擔保費收費或擔保費率降低1個百分點。以調整還款方式、延期付息或展期等措施紓困解難,已為13家受疫情影響企業調整還款方式或付息時間,為2家受疫情影響企業辦理展期,總擔保金額約4615萬元。四是加強機構合作,服務區域發展。與廣州市各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機構合作,分別向白雲、南沙融資擔保公司提供1億元和2億元專項擔保貸款合作額度,用於支持白雲區和南沙區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已落地項目金額約3750萬元。

建立兩大機制破解小微難題

南方日報:在系列暖企組合拳中,廣州如何更充分調動地方金融的服務功能,是否有創新做法?

邱億通:疫情期間,我局出臺《關於引導我市企業發行各類債券支持疫情防控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若干意見》,通過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完善信用風險分擔機制、給予最高100萬元的差異化補貼、加大發行債券融資擔保支持力度以及鼓勵發行疫情防控債券等多項措施,支持企業發行各類債券,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在政策引導和支持下,4月13日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發行第一期20億元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疫情防控債),票面利率3.16%,為我省首單私募疫情防控債,創3年期定價期限私募公司債券發行利率歷史新低。該債券募集資金將用於疫情防控相關領域項目,為我市參與疫情防控的重點企業加強金融服務和提供資金保障。此外,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五期債券融資計劃、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2020年公司債券(第一期)皆已成功發行,分別募集資金18.5億元和6億元,有效發揮了對疫情防控工作和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

在助力企業戰“疫”過程中,廣州也探索出一些創新做法。我們建立長效機制,為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探索“破解之道”。一是建立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正在抓緊制定出臺《廣州市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管理辦法》。按照該管理辦法,每年有望促進銀行機構新增發放小微企業貸款300億元左右。二是建立應急轉貸機制,出臺了《廣州市企業轉貸服務中心管理辦法》,以市場化的方式為企業提供轉貸資金支持。應急轉貸業務全面開展後,預計每年可為我市中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近40億元,大大緩解中小微企業轉貸成本高的問題。

政策亮點

建立普惠貸款

風險補償機制

正抓緊制定出臺《廣州市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管理辦法》,每年有望促進銀行機構新增發放小微企業貸款300億元左右。

建立應急轉貸機制

出臺《廣州市企業轉貸服務中心管理辦法》,以市場化的方式為企業提供轉貸資金支持,預計每年可為廣州中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近40億元,大大緩解中小微企業轉貸成本高問題。

南方日報記者 陳穎 實習生 周宏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