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創新,絕不是"從零到一"

我們黨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加強原始創新研究,取得一批基礎性的重大創新成果。這個方向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科學研究,就是對人類未知領域的探索。

但是,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結果,並不是憑空產生的;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過程,是需要相應依賴路徑的,應沿著前人探索的足跡繼續前行,獲得新的發現。比如,衛星發射和人類登月的科學原理必須是,衛星的推動力一定要超過地球引力。在此,衛星推動力和地球引力,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取得共識的基礎上。從這個角度來認識,科學創新,並不是"從零到一"這麼簡單、直線思維的。

記得上大學時就讀過清華教授吳國盛先生寫的那兩大厚本《科學的歷程》一書。時隔二十多年,書裡的具體內容不記得了,但是核心思想闡述的是,科學的發展是一個過程,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說實話,現在看來,他當初的這本書寫得一般,後來有過改版。前些日子,在網上看了吳教授的一個視頻報告,談科學的人文精神,非常震撼。吳教授這二十多年對科學的認識和反思非常之深刻,而且,在我們看來吳教授是稱得上一名十分優秀的科學哲學家稱號的。

當然,科學本身的發展也是經歷過幾次範式革命的。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說"就是對托勒密"地心說"的根本變革,而且,開啟了現代科學的發展歷程。再說,牛頓經典力學,是之前人類對自然變化探索第一推動力認識上的一次根本性變革。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及量子學說等,又是對牛頓經典力學的一次根本性變革。但是,科學的範式變革也不是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簡單過程,而是一個不斷繼承和創新過程,以及所取得的科學發展的結果。

科學精神,簡單來說就是求真。科學研究的求真過程,也有一個對"真"本身的認識和評價。什麼是"真",已經不是純粹的科學問題,而是一個哲學認識問題。因為,人類對"真"的認識,都是建立在對已知的認識思維基礎上,構建的一系列公理、原理、定理和結論等。這些認識,都是人類思維發展的結果。哲學,正是人類對自身思維進行系統研究的學問。

科學研究,一定要遵循相應的學術規範。沒有規範研究,就沒有創新和發展。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一定要謙虛嚴謹地遵守科學研究規範。科學的功能和價值,是一定要造福人類的。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但是,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服務於祖國時,一定要尊重並遵循基本的科學精神。

科學工作者,一定要把牛頓那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當下的科學研究,謙虛,是第一位的科學研究品質。因此,科學創新的過程,並不是簡單的"從零到一"的認識過程,而是有一個科學認識範式的變革過程。目前,就我們的理解,人類的科學觀還沒有達到根本性變革的時代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