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天地水墨作

初見潦河石

初見潦河石是在12年第十屆中國賞石展暨上海萬春園奇石博覽會上,當時潦河石在石圈內還未時興。一位石友拿來他的愛石,讓我看看。或許是因為我過往主要收藏和看好的都是較為傳統的象形石和景觀石類,而對於畫面石並未有過多的涉及。過往三十多年間對這個石種沒有絲毫的瞭解。所以第一眼對潦河石並未有什麼過多的印象。甚至覺得有些色彩單一,有如普通的石塊,只是多了黑色石紋而已,實在是平平無奇,故也沒有多問什麼。但石友卻十分熱忱跟我詳細的解釋了潦河石的出產地,還告訴我,現下在石展的攤位上或許還有不少精品潦河石,建議我有興趣的話就去看看。可惜因為當時我正負責主持第十屆中國賞石展的全面工作,實在是繁重異常,無暇顧及去看潦河石。


追尋天地水墨作

潦河石

雖然由此錯過,但潦河石卻在萬園春奇石博覽會一炮而紅。身邊有不少的奇石藏友都對這個新鮮石種頗感興趣。潦河石的愛好者群體就由單一的江西境內逐漸擴展到全國範圍。這才有了此後我與潦河石的緣分。

初尋墨韻潦河石

後來幾年,因緣際會,我偶涉書畫界。交往了不少書畫藝術家和對中國傳統書畫有著自己獨到見解的朋友。因此對中國的國畫藝術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在瞭解書畫藝術的過程中,我逐漸的對抽象藝術有了更深刻的感觸。被中華文化中尋求天人合一,在自然景觀中追逐靈魂與精神的歸處的情緒所感染。對與脫離於表象的審美情趣開始逐步的接受和認同。


追尋天地水墨作

潦河石

剛好,河南、四川等黃河長江流域的石友一再給我介紹黃河石和長江石兩大石種。在畫面石上,我窺得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異曲同工的精神追求。於是便開始了對於畫面石的研究。可以說這是我藏石生涯一個不小的轉折點,我開始在奇石上尋求藏石人自己獨有的意境。而風格粗獷,畫面各異的黃河石和長江石佳品,簡直讓我愛不釋手。每一方奇石都能帶給人截然不同的情感體會。我時常沉醉於這種自然與人文共造的奇美之中。對於畫面石的愛好和領悟來到了新的層次與境界。

追尋天地水墨作

潦河石

後來又因石做媒,我結識了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大家仇德樹老師。仇老師和我在畫面石的取好上頗為相同。所以我們時常在一起飲茶品石。從最開始的長江石黃河石兩大石種,再到各類例如廣西大灣石,壯錦石等畫面石的小石種,我們感情日篤,我也時常同仇老師的交流中得益許多對於畫面石的認識和解讀。

追尋天地水墨作

潦河石

17年底的一個偶然機會,在《中國圖紋石》這本石刊上,我再次看到了幾枚佳品潦河石。時過境遷,這一次潦河石與八大山人等寫意名家如出一轍畫面風格,和暗含的黑白哲理,將我深深打動。

我第一次感受到,奇石鑑賞和傳統文化之間如此的血脈相連。也是這次,我在奇石鑑賞中對大自然之美的歎服外,找了人與自然共樂之處。這是我始終不能忘懷的奇妙韻味。所以便開始了對潦河石這一石種的鑑賞收藏之旅。

追尋天地水墨作

潦河石

藏石期間我曾經多次與仇老師分享體悟,一同品味這神奇的石種。我們都將潦河石奉為畫面石中的最愛。仇老師更是從潦河石中獲得了頗多靈感,在這幾年中伴隨著對潦河石的探索和研究,隨之創作了不少形制上帶有潦河石神韻的新作。從潦河石的“黑白灰,點線面”,這些潦河石的特有元素都在仇老師筆下得到了二次生命。在和仇老師交流潦河石心得的過程中,我時常感覺到對於同個石種認同感和喜愛感帶來的喜悅。

不管是得到知己還是尋找到愛石,潦河石在這幾年都帶給了我很多快慰。

追尋天地水墨作

潦河石

深迷天地水墨作

我找尋了許多佳品潦河石的圖片和這一石種的相關資料。在被其一再打動之後,我親自去看了一些石友的收藏。一方方畫面風格迥異,意境各不相同的潦河石加深了我對這一石種的嚮往。

我開始一邊認真研究潦河石佳品的形制、意境,一邊開始收藏潦河石。對潦河石的研究是伴隨著對中國古代哲理研究和國畫研究一起的。因為廣大賞石人對潦河石的喜愛正是中國奇石收藏圈對於中國古典文化的追溯和迴流。特別是陽明心學和大寫意畫,這兩個哲學和藝術成就所包括的審美價值觀和潦河石所蘊含的藝術人文價值更是輔車相依。對這些的研究越深入,我便更為深刻的喜歡和認同潦河石。

追尋天地水墨作

潦河石(八大鳥圖)

於是短短的不到兩年時間,便大大小小收藏了上千塊潦河石於家中。每當觀及家中的潦河石之時,我便有如感覺自己置身於一處遍是名家墨作畫展之中。雖然所藏潦河石的大小相去甚遠,但是每一塊都可以說,是有自己獨特墨韻的。所展示的事物風貌不盡相同。可以稱得上千姿百態。在忙碌之餘,我就時常去尋找新的潦河石佳品。也時常觀覽把玩自己已經收藏的潦河石。私認為佛家的一句偈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句話描述的精神境界和潦河石給賞石人的體悟是完全相同。

追尋天地水墨作

潦河石

在潦河石這個石種所描繪的各類畫面裡,我探尋到了許多難得的對於世間或奇或凡的事物景觀更進一步的精神意境。並且始終認為,潦河石是天地的墨作,是自然賦予人在精神世界中的寶藏。這是這幾年深迷潦河石的過程中留給我最為明確的印象。

追尋天地水墨作

潦河石(斷橋殘雪)

小探潦河石前景

我相信很多的石友和我的感悟是大致相同的。所以潦河石的藝術和人文價值在石圈內得到了普遍的認同。而潦河石的市場價格忠實的反應了這一點,可以說是一路走高。

我認為潦河石的火熱反應了奇石圈內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精神的迴歸。在中國文化薰陶下成長的賞石人很難不被潦河石雖然簡單但卻飽富虛實結合之感的畫面所打動。雖然初見很難驚豔,但潦河石是一種可以經得起反覆把玩觀摩和仔細品味的石種。很多的潦河石佳品更是可以和傳統的文人水墨畫相媲美。其藝術人文價值可以匹配目前的市場價格。又因為其存量相較於黃河石長江石等畫面石來說,少之又少。所以佳品潦河石有進一步走俏可能。個人對潦河石抱看好的態度。

追尋天地水墨作

潦河石(竹韻)

在這幾年瞭解收藏潦河石的過程中,我感覺在精神世界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對抽象美的詮釋,對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潦河石都極大的滿足了我的精神訴求。我與潦河石的緣分,可以說是我藏石生涯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我在奇石鑑賞收藏的幾十年中增添了許多新的感受和鮮明的記憶。

喜愛奇石的石友們,關注頭條號“奇石圈”後,點擊下方卡片加入奇石圈的官方圈子,來圈內欣賞更多名家美石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美石,還能與全國各地的石友們一同交流玩石心得!且圈內將不定期舉辦各種主題打卡活動,有機會獲取精美禮品;有價值信息免費宣傳推廣;賞石活動嘉賓名額、書籍等福利免費送:


圖文:沈國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