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豬肉,一定喊出這些別稱,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輕易忽悠你

買豬肉,一定喊出這些別稱,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輕易忽悠你。豬肉最近連續降價,最高每斤降了12元,重新回到2時代,讓喜歡吃豬肉的小夥伴非常高興。這下可以做紅燒排骨、紅燒肉解解饞了,畢竟買一次豬肉也不會那麼心疼啦。但買肉有個問題,很多人不懂豬肉的部位,哪塊肉適合做什麼菜。這樣肉販會糊弄你,把沒人要的部位打包給你,冒充你需要的那塊。你要知道豬各部分的別稱,買肉的時候喊出來,老闆知道你是懂行的,就不敢糊弄你了,乖乖的給你拿好肉。

買豬肉,一定喊出這些別稱,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輕易忽悠你

下面就來一起看看,用一張圖看懂豬身各部位的別稱以及適合烹製的菜餚吧。

買豬肉,一定喊出這些別稱,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輕易忽悠你

1、豬頭肉

皮厚、質地老、膠質多,適合滷製、涼拌、醬臘等做法,入醬豬頭肉、燒豬頭肉。

2、豬肩頸肉,別稱鳳頭皮肉、上腦、前排肉。

買豬肉,一定喊出這些別稱,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輕易忽悠你

扇骨上一塊長扁圓形嫩肉,肉質細嫩、瘦中帶肥,可以燒、滷、炒、熘、醬,一般叉燒肉選這個部位。

3.豬頸肉,別稱槽頭肉、血脖

豬頸部的肉,此處是殺豬時候的刀口位置,汙血多、肉質綿老。適合包子、蒸餃等。

4.前腿肉,別稱夾心肉、擋朝肉

位於豬前肘的上方,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強。適於做肉餡和丸子。

5、前肘,別稱前蹄髈


買豬肉,一定喊出這些別稱,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輕易忽悠你

瘦肉多、筋多、肥肉少,常用來整體燒製。比如紅燒肘子、醬肘子等。

6.前腳,別稱前蹄、豬手

買豬肉,一定喊出這些別稱,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輕易忽悠你

品質比後蹄好,筋多肉瘦,膠質多。適合紅燒、燉、滷等。

7、裡脊肉,別稱扁擔肉、腰柳

豬身上最嫩的肉,水量足、纖維細小。適宜爆、炒、炸等方法,常見軟炸裡脊、水煮肉片、糖醋里脊等。

8、正寶肋,別稱硬肋、硬五花

皮薄肉嫩,肥瘦相間。適宜燻、滷、燒、爆等烹調方法,比如甜燒白、鹹燒白、粉蒸肉、紅燒肉等。

9、五花肉,別稱肋條肉、軟五花、軟肋

買豬肉,一定喊出這些別稱,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輕易忽悠你

肉一層肥一層瘦,瘦肉不柴、肥肉不膩,最適合紅燒、燻醬等,比如紅燒肉、蒜泥白肉、太白醬肉等。

10、下五花,別稱奶脯肉、拖泥肉、肚囊

在豬腹部,常用於做臘肉和煉豬油。

11、後腿肉,別稱後秋

買豬肉,一定喊出這些別稱,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輕易忽悠你

肉質嫩、肥瘦相間。其中又分為門板肉、秤砣肉、蓋板肉、黃瓜條等部分。適合做回鍋肉、蒜泥白肉、滷肉等。

12.後肘,別稱後蹄髈

質量比前蹄差,皮老韌、結締組織多。適合做餡、熘炒等。

13、後腳,別稱後蹄

質量比前蹄差,骨骼粗大、皮老韌、筋多,烹調方法與前蹄基本相同。

14、臀尖,別稱尾尖

肥肉多瘦肉少、肉質細嫩,適合涼拌、滷煮、做湯,比如回鍋肉、蒜泥白肉。

15、豬尾,別稱皮打皮、節節香

由骨節和皮質組成,膠質較多,適合燒、滷、醬等,比如紅燒豬尾、滷豬尾。

買豬肉,一定喊出這些別稱,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輕易忽悠你

豬身上最好的梅花肉位於圖中2-3號位置,屬於豬頸肉,一頭豬大概與6斤重,適合燒烤、煎、炒等。因為位置很接近,只有肉販才能仔細的分割開。在買豬肉的時候,你只要喊出了2號肉或者梅花肉,以及前槽肉、扁擔肉、上腦、肋條肉等等別稱,肉販一看你是懂行的,不敢拿其它部分糊弄你。#美食測評團#

買豬肉,一定喊出這些別稱,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輕易忽悠你。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每天都會分享美食菜譜與烹調技巧,歡迎大家關注。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對我來說是創作的動力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