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一季度高考作文最熱點素材積累及範文詳解

讓良好家風傳承文明

嚴高歌

來源:紅網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紛紛尋找本土先烈遺蹟,名達故居,巨賈足印,總結先賢家風家訓, 以挖掘地方文化遺產,弘揚地方文化,傳承社會精神文明。在當地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淳厚 質樸的鄉土文化氣息。

【簡述時事,引出論題】

家風,亦稱“門風”。是一個家庭生活傳承中長期形成和積澱起來的日常生活方式、文明風範、傳統習慣和道德風貌。縱觀歷史,從東漢“四知太守”楊震“性公廉、不受私謁”的言行,到北宋包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的訓誡;從家喻戶曉的《朱子家訓》到享受千秋盛名的《顏氏家訓》;從廣為人知的諸葛亮《誡子書》 到備受社會推崇的《曾國藩家書》;從南宋詩人陸放翁的《示兒》到清朝安徽桐城人張文瑞的《六 尺巷》;從傅雷家書到當下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無不教化人們秉持操守、修身齊家,為後世子孫立規立矩,使其不可亂行。家風已成為一個家庭乃至一 個地方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不可小覷的約束作用。家風教我們如何 處世立身,治國持家,且日益成為整個社會文明的風向標。

【列舉大量事實論據,論述家風的內涵】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舉凡德高望重的家庭和家族,皆以良好家風而備受社會推崇。曾子殺彘,示兒不欺;孟母三遷,斷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報國等等無不展示了中華 民族歷來講究修身養性,家風傳承和家國情懷。“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如此等等家風中流傳的質樸語言,業已成為修身律己、禮治為先、以德謀政等思想的基石。

【列舉大量事實論據,論述良好家風對家國的重要意義】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社會物質高度發展,追求精神文明的今 天,良好的家風家訓對社會的發展更顯得至關重要。良好的家風,重德重道,以人間大義立身, 讓家庭和家族長期享受道德的滋潤,縱然子孫後代深陷困境也能“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安貧。反之,不良家風,則以得私利為欲求,無視人間大義,其家庭和家族必然不能重賢尚能,苟且終 身,而最終成社會之患,為世人所不齒,為社會所不容。

【論述良好家風對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但凡心懷美好理想、肩擔道義之人,始終以 崇尚良好家風為榮,以家風渾濁為恥。良好的家風不僅是一項寶貴的社會財富,也是家庭幸福的 重要源泉。而真正意義上的精神文明,幾乎都源於一個個良好的家風。其實,擯棄良好家風去追 求幸福生活,猶如冰雕曇花,終不可持久;而忽略良好家風去追求人生理想,猶如緣木求魚,必 然勞而無功。因此,一個人抑或一個家庭,如果沒有積極向上的思想道德,真正的人生價值又何 從談起?倘使家人、族人消極墮落,自己的幸福生活又從何而來?

【正反對比論證,論述良好家風對個人及家庭的重要意義】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身正不怕影子斜。也許良好家風並非源自禮義廉恥等內容的說教,也並非源自一句句空洞的“家教”,但一定來源於家長和先輩的各種道德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欲躬行。“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良好家風絕非是一句句空洞的道德說辭,而是一個個包含著孝義、忠誠、勤勉、節儉等良好美德的行為。良好的家風在經年累月的 家庭生活中必然會產生潛移默化的示範和引導作用。

【論述如何傳承良好家風】

因此,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需要每一個家庭具有 良好的家風,而且也是每一個有思想有抱負之人的理想追求。只要有理想、有行動,自己的人生 價值觀就能得以實現。而自己的修行勢必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家人和族人,唯有形成良好的家風方 能蔭妻護子,子孫後代才能受益無窮。

【發出號召,有理想、有行動,形成良好家風】

「精讀細思」

家庭教育是我們的第一學校,也是終生學校,家風的重要情不言而喻。北京卷 2014 高考作文“老

規矩”直接考查同學們對家風的認識,“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老規矩,在當下顯得更為重要。時代的飛速發展,前進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優良家風的傳承。有人說治國先治家,家是國家和社 會的最基本組成單位,家和萬事興,家和國運盛。也有人說,有國才有家,國興家才安。總之, 國與家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從這一意義上看,重視家風,對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對促 進國家和社會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當下,家風等精神文明領域的主題作文 更應多多重視。

青年人要尋找自己的星星之火

陝聲祥

來源:人民論壇

聽一位頗有影響的作家談自己的成長經歷。他說少年時代,他很羨慕大人使用紅印章,就用 橡皮雕刻了一個,蘸上紅墨水在家裡到處蓋,很有做大人的成就感。他把這個經歷寫成了一篇文 章,投給縣文化館。文章發表了,在縣裡臨街的宣傳櫥窗上,佔了大部分版面。這件事很快在當 地傳開了。他深受鼓舞,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一步一個臺階,33 歲成了省裡最年輕的國家二級編劇。現在已經成為全國知名作家。

【借用事例,引入論題】

每個有所成就的人,如要追溯一番,可能都存有那麼一個閃光的“原點”。開始亮度並不怎麼高,卻以此發端,不斷聚合生命的能量,成就一生的事業。先前那閃光的“原點”猶如一星火光,終成燎原之勢,發出耀眼的光芒。

【對事例進行闡述,提出論點:要找到自己的“星星之火”】

善於發現屬於自己的一星火光,對於人生十分重要。俗話說,人人有才,人無全才。舞蹈家 未必有一副金嗓子,科學家不一定有藝術造詣,建築大師可能對機械製造全然陌生。同樣是文學 家,詩詞曲賦可能各有偏好,散文、小說各有擅長。發現自己的優長所在,揚長避短,發揚光大, 才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

【論述找到自己的“星星之火”的重要意義】

那點星火,可以是生活中的某種興趣愛好,也可以是自己學習、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某種能力、 稟賦。童話大王鄭淵潔上小學時,寫了一小段話,老師特別欣賞,並拿到班上朗讀。這件事給了 鄭淵潔莫大的鼓舞,激發了他寫作的信心和力量。伴著這種力量,他致力於文學創作,發表童話 作品上億字,成為名副其實的“童話大王”。那一小段話的寫作,竟然成為他作家人生的起點和巨量作品的源頭。細細思量,我們每個人何曾沒有一些小小的成功,沒有一些相對而言略勝一籌

的地方?

【論述 “星星之火”的內涵】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星火光,要精心呵護才不至於熄滅,還要持續不斷地添柴加 火才能越燒越旺,輝耀天地間。這其中,堅持的力量不可或缺。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學生眾多。 一次,他教學生們做一個簡單的動作,把膀子甩一百下。每個學生都會做,都認為很簡單。10 天之後,蘇格拉底問:“誰還在堅持做那個甩手動作?”大約80%的學生舉起了手。20天之後,蘇格拉底又問:“誰還在堅持做那個甩手動作?”大約50%的學生舉起了手。3個月之後,蘇格拉底又問道:“那個最簡單的甩手動作,有誰還在堅持做?”這次,只有一位學生舉起了手。這個人就是柏拉圖。最終,只有柏拉圖繼承其衣缽,成為著名的哲學家。“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能夠自始至終持之以恆的人不多,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論述如何讓“星星之火”成就人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大家熟知的革命道理,也是精闢的人生哲學。一個生命體就是一個小宇宙。找尋到屬於自己的星星之火,灌注不竭的生命能量,就能照亮自己生命的原野,也 能給社會增添一絲亮色,一縷暖意。

【總結論述,再陳論點】

「精讀細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天進步,終成大業。尋找星火就是找準自己的定位,樹立自己的目標。如作者所言,這星火可能是興趣,也可能是潛能。阿西莫夫說,“做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善於發現自己的星火,然後堅持前行,結果自然不會差。

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的是強者嗎?

陸玄同

來源:中國青年網

查理·芒格說:“對於一個手裡拿著錘子的人來說,滿世界都是釘子。”同樣,對於一個自詡為強者的人,眼裡所見皆為弱者。

【引用名言+化用名言,類比說理開篇】

今天朋友圈被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葉敬忠教授的一篇致辭刷了屏,有媒體評價,葉 敬忠院長的致辭,充滿浪漫的情懷和樸素的思想,希望畢業生能夠保持純真與真實,能夠時刻深 入自己的內心,傾聽良知發出的聲音;同時他告訴學生,要記住人文與發展學院倡導的在社會發 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視角,尤其是要嘗試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引入熱點社會現象,關注當下,關聯現實】

向弱者一樣感受世界,是因為他們是強者嗎,當然不是。這樣溫情的表達,只是葉教授的一 種勸誡之語或者一種期望。農業大學的學習,將來避免不了要跟農村農民打交道,而農民向來是 所謂強者眼中的弱者。

當然,這種強弱的對比更多的是思想和學識上的一種類比。希望他的學生在面對不理解的事 情時,不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進行思考。

【透過現象看本質,對熱點現象提出個性解讀,主張換位思考。】

或者說,他希望他的學生有包容的精神和博愛的情懷。在一個強調“出頭”“成功”的浮躁環境裡,寄語學生沉下去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其實就是希望學生能夠知曉,平凡並不可怕,自 視甚高,目中無人才可怕。

【深入理解教授對學生的深切寄望:擁有包容的精神和博愛的情懷。】

可到底什麼樣的人是弱者?弱者的世界是怎樣的?其實哪裡有標準答案,只不過是世俗的功

利觀催生的一種帶有先天性歧視的表達。

【筆峰一轉,引入核心話題,引出對強弱的定義與理解的深入探討。】

在此方面是弱者,在彼方面可能就是強者。弱肉強食本身就是一種殘酷的生存現實,但這種 所謂的生存法則是建立在不對等條件下的。再者,從生物觀點來看,世上並沒有真正的弱者,只不過是彼此所存在的位置和環境以及心態決定強弱關係。韓愈說,“有其翼者去其角”,可見不可能強者愈強,而強弱對比本身也是不斷變化的。

【韓愈所言暫查無據。道理同成語“予齒去角”一樣,予,給予,去,奪去。意即自然法則中給予某一種動物齒,就不給予它角。意思說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或物。此段中用來論證強弱本是辯 證的,比如,富甲天下的金融公司老闆和身強體壯的冰雪運動員,被同時仍到雪山之巔,世俗意 義上的強弱者就對調了位置。】

在一個人人都渴望成為強者的社會里,強者會因勝利而被擁戴,弱者會因失敗而被嫌棄。鄙 視產生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是思想上的弱者了。

實際上,是功利的社會讓這中強弱對比在生活中對比得更加明顯。而“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其實很難。在一個崇尚“強者”的環境裡,要求一個所謂的強者去保持一個弱者的心態,確實很難。因為這些所謂的強者擁有權力、資源或身份優勢,而所謂的弱者是在一種資源不對等條件下 的自然對比。

【結合現實,剖析強者主導的當下,“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只是一種美麗的提法,看似新鮮,實難踐行。】

生活中,我們可能是強者,也可能是弱者,環境不同地位不同,產生的對比也不相同。關鍵 是,不管我們處在何種地位,擁有何種優勢,都能保持一種謙卑的心態,對別人始終充滿溫情。 強者不是一切物質充盈的代名詞,而是精神生活富足的自然表達。樂觀面對生活的人,都是

生活的強者,只要內心堅強,沒有什麼能夠輕易擊倒。總是把自己的軟弱、悲情或愚蠢,化作晶 瑩的淚珠,逢人便刷地往外流的人,才是弱者。

【打破世俗看法,重新定義強者,強者,乃精神富足、內心強大之人。】佈施與他三尺地,休誇誰弱又誰強。

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激進,不妄為,才能感受到這世界沒有強弱之分,高下之別,才能讓這 個社會更和諧友善。

【卒章顯志,保持平常心,世界本無強弱之分】

「精讀細思」

文章由類比說理開篇,由社會熱點事件引入“弱者”話題,打破世俗看法,辯證看待所謂強弱,重新定義強者與弱者。強調做人應看重精神的富足與內心的強大,時常保有一顆平常心,不激進,不妄為,你會發現世上並無強弱之分、高下之別。

“十年功”託舉“一分鐘”

李斌

來源:人民論壇

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迅疾生長、芳華盡展,最能呈現生命的曼妙姿態。力爭上游、保持領先,對個體來說是成 功的重要標準;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於社會而言是充滿活力的體現。從“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時間觀,到“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觀,人們對成功的渴求,正像草木蔓發、花朵向陽,讓世間充滿希望和色彩。然而,從來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謂“飯未煮熟,不能妄自一開;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緊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規律。

【引用名言,正反對比論證,強調追求成功須遵循功到自然成的規律。】

有句話說得好,“志士惜年,賢人惜日,聖人惜時”。分秒時間的價值,正在於它們構成的是鴻篇鉅製的每一個細部針腳。看得見成功之時“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風光無限,更要看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寒窗苦讀的孤寂和艱辛。看得見民謠歌手一曲成名,更要看見他們十幾年如一日 的不懈堅持。賈島錘字煉句精益求精,“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推敲”佳話永留後世。 馮友蘭素以“不著急”聞名,一部《中國哲學史新編》的皇皇鉅著,他80餘歲動手,90多歲才宣告完成。在日積月累中厚積薄發,其實才是立長青之業、達天地之遠的不二法門。

【列舉事實,論證日積月累、厚積薄發是功成業就的不二法門】

追求快速成功是進取精神的一種體現,紮實積累才是生命的積極存在。無論是誰,都不可 能用百米衝刺的速度去跑馬拉松,慢一些反而可以跑得更遠。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磨刀不 誤砍柴工,有時慢一些反而可以彎道超車。安營紮寨、步步為營的耐心,同披堅執銳、長驅直入的熱烈,並不矛盾。任何事業都難以一蹴而就,都有一個循序漸進、量變積累的過程。“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慢是成事出活的基礎,坐足冷板凳,攢夠基本功,最後月中折桂是必然。

【正反對比論證,說明欲速則不達,慢工才是成事出活的基礎。】

專注於日積月累,所以成功才能舉重若輕、駕輕就熟。然而,也有許多人,並不懂得這個 道理,或是變換奮鬥目標如同看電視換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是渴望一夜暴富,工於取巧、 偷奸耍滑。殊不知,拔苗助長必適得其反,急功近利必自毀長城。成於堅忍,毀於急躁,世間事 往往遵循這樣的規律。從“起跑線恐慌”“成名趁早焦慮”,到“速度情結”“換擋焦慮”,倘若“時間感”被急躁和盲目所驅使,急不可耐、急於求成,到頭來只會是萬事歸空、一無所成。

【反面論證,告誡人們急於求成等於自毀長城。】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年輕人說,外面的世界“太熱了”,他們寧願選擇一棵一棵地造林種樹。他們可能錯過了精彩大千世界,但一望無際的林海,卻訴說著他們的成功。祛除虛浮之氣, 給夢想一個蓄力驛站,給精彩一個釋放空間,人生自然充實而瀟灑。

【總結全文,強調祛除虛浮之氣,功業終將達成。夾敘夾議,引人思考。】

「精讀細思」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這一句真真是當下億萬家長們共同的心聲,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點走上人生巔峰,所以在每年報志願時,總有家長苦口勸誡準備報醫學的孩子棄醫 從商、或是從理,總之只要不從醫就行。原因很簡單,如今學醫,若不讀博士,工作難找,即便 找到工作,先從基層幹起,醫生更講資歷和臨床經驗,若沒個十年八年的,休想自立山頭。此類 志願爭端年年有,究其根源,還是社會的虛浮之氣禍害了家長的思想。再觀此文,精讀細思,你 會發現,成大業者,最不能少的就是厚積薄發,當醫生積累臨床經驗如是,當老師、當律師亦如 是。青年立志要趁早,成功倒不一定要早,一步一個腳印,足踏實地,迎來的成就才會更長久, 也才更值得稱道。須知,浮躁的當下,心靜者勝出。

共享出行亟待優化行業發展環境

楊玉龍

來源:南方快評

近年來,以網約車、共享單車等為首的共享出行方式在全國各地快速發展,為百姓生活帶來 了極大便利。與此同時,作為新興事物和新興業態,共享出行也面臨用戶投訴頻發、監管規則仍 不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亟待改進和增強等諸多挑戰。(7 月 23日《經濟參考報》)

正如媒體指出,從網約車、順風車到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共享出行正成為許多人習已為 常的出行方式,但由此引發的消費投訴也居高不下。比如,2019年1-5月份全國12315平臺接受共享出行方面投訴舉報一共是26736件,同比增長12.17%。投訴主要問題集中在無故拖延退還服務費、拒不履行合同約定承諾等行為。

由此可見,一方面公眾對於共享出行有著現實需要,甚至一定程度上有所依賴;另一方面行 業發展中存在的諸多亂象,影響著消費者的舒適度,且阻礙了行業向好發展。誠如專家表示,業 界對共享經濟的態度已從包容發展向合理規制轉變,希望社會各方能夠積極協作,共同打造安全 放心的共享出行行業環境,使共享出行能夠“行穩致遠”。

【共享出行,利弊共存,積極改進,方能行穩致遠。】優化共享出行環境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法律法規須與時俱進。不難發現,伴隨著共享出行方式多元化,國家相應的監管法規 及措施也在不斷完善。但是,共享出行作為新興業態,也必然會持續湧現出新問題。於此,國家 相關部門,既要緊跟形勢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更應讓監管措施以及服務保障突出實效性與精準性。

【共享有保障,立法要先行】

其次,需多方協作完善行業環境。比如,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就表示,下一步,市場監 管總局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強對交通運輸新業態企業的事中事後監管;配合做好行業綜合監 管和違法行為聯合懲戒工作;加強跟蹤監管,督促相關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其實,唯有各部門聯 合舉措,才能不斷完善與優化共享出行行業發展環境。

【多方協作,完善行業環境】

再者,行業自身也當自強。以共享汽車為例,此前有媒體就指出,企業也應從理念、產品、 科技等角度,提升服務用戶、管控用戶不良行為、引導用戶文明駕駛的能力。這很有必要。作為 新業態,自然前景看好,但是行業唯有在規範的前提下才能實現永續發展。對此,於企業而言, 應恪守依法誠信經營準則,也應堅守社會道義,真正為公眾出行提供便利。

【行業自律,更要自強】

再次,消費者也應發揮好相關作用。比如,自覺提升自身素質,做到守法出行,由此才能確保這些共享出行設備的良性運營。另外,當自身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應依法維權,這不僅是維

護自身權益的需要,更有助於倒逼共享出行行業改進自身問題。總之,共享出行唯有在良好的行 業發展環境下,才能實現向好發展與服務受眾相得益彰,這也就需要多方位共同努力。

【消費者要守法出行,依法維權。】

「精讀細思」

共享經濟是一個新的經濟業態,充分發揮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值得讚賞。但發展過程中,總有各 種負面新聞見諸報端,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積極以對。該文從各個維度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值得一讀,最後一段中提倡消費者積極依法維權,倒逼行業改進自身問題,可以推而廣之,各行 各業皆如此。北京車主為交警400元錯誤罰款,歷時兩年三次庭審,最終勝訴,他的勝訴不是為個人利益,而是為公共利益,更好地推動了交警執法的規範化,依法維權,讓執法更自律更規範, 也真正維護了公眾的共同利益。

“作之不止”,方有不凡

楊衛國

來源:人民日報

人生如同一場馬拉松,要想避免中途出局,必須擁有持久的耐心和堅韌的毅力。【直入主題,提出觀點】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這啟示人們,在時間的累積與行為的重複之中,蘊藏著慣性的力量。不禁聯想到《資治通鑑》記載的一則故事。戰國時,魏國國君安釐王與孔子第六世孫孔子順談及某人,認為此人有作秀之嫌。對此,子順回答:“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變,習與體成;習與體成,則自然也。”也就是說,無論動機如何,一個人只要持之以恆地做好事,久而久之就能形成習慣,最終讓習慣與本性自然融合。可見,推動良好的行為在實踐中形成習慣,關鍵在於“作之不止”。【事實論證,強調持之以恆的重要性。】

人貴有恆。事實證明,但凡成就一番事業的人,無不是有恆心、有毅力的強者。他們聚焦主要目標,一以貫之、久久為功,在堅持中集聚力量、成就作為。“時代楷模”王繼才在條件艱苦卓絕的開山島上為國守島32年,直至生命最後一刻。“當代愚公”李保國三十五年如一日紮根太行山區,用科技為荒山帶來蒼翠,用產業為鄉親拔除“窮根”。古人說得好:“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葆有堅持不懈的精神,蓄積水滴石穿的韌勁,一個人終將在平凡中書寫不凡。【事實論證,關聯當下,堅持不懈,終將不凡。】

“作之不止”,關鍵是要向上向善,將好的品行、好的習慣貫穿始終。否則,一旦思想迷航、行為迷失,只會誤入歧途,並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前不久,多名落馬高官的懺悔書或處分決定公開展示,引發不少人的思考。其實,很多貪腐分子初入官場時,也曾嚴格要求自己,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隨著日益掌握權力,他們逐步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最終積小錯為大錯,積小惡成大惡。習慣中也藏著魔鬼,令人不得不思之、慎之。【事實論證,堅守正道,防微杜漸。】

“作之不止”,本質上也是自我淨化、自我革新的過程,警示我們以堅定的決心和意志不斷純潔黨性、修身律己。宋人呂本中在《官箴》中總結:“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這是對封建官吏的要求。對於今天的領導來說,為官從政更當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時刻強化自我約束,及時清除非分之想、不善之念,不給思想開“天窗”,不給行為留“暗門”,真正做到心有所懼、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砥礪“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夙夜在公、殫精竭慮、勇於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才能以苦幹實幹贏得群眾的衷心認可。【論及時政,堅守本心,嚴於律己。】

人生如同一場馬拉松,要想避免中途出局,必須擁有持久的耐心和堅韌的毅力。嚴格以求、“作之不止”,不是為難自己、屈就自己,而是改造自我、成就自我。崇德向善、“作之不止”、勇毅前行,一個人終能讓好習慣轉化為行為自覺,抵達“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遇見更美好的人生風景。【卒章顯志,“作之不止”,改造自我、成就自我。】

畢業禮物“走心”才會“暖人心”

付彪

來源:中國青年網

寓意“好好吃飯”的筷子,囑其“常回家看看”的鑰匙扣,寫有校訓的戒指,校園標誌性物件的藝術品……今年畢業季,很多大學畢業生從母校那裡收到了花樣翻新的畢業禮物。大學在費盡心思為畢業生設計、提供免費的畢業禮物的同時,也把對畢業生的最後一堂愛校課、人生課凝聚在小小的禮物裡。(《北京青年報》7月16日)【熱點事件,引出話題】

什麼是最好的畢業禮物?答案自然各有千秋。但可以肯定的是:走心的畢業禮物,一定會讓畢業生更暖心;用心的最後一課,一定會給畢業生更多的人生思考。學校為畢業生精心設計這些畢業禮物,不僅希望它們能成為學生一輩子美好的回憶,也盼望這些滿載關懷與叮嚀的青春鎖匙能伴學子們一路向前。正如央視一位主持人所說,不管是先前的畢業寄語,還是現在的個性禮物,改變的只是一種形式,不變的是禮物背後濃濃的情懷,能夠讓學生們睹物生情,銘記美好的校園時光和師生情誼,這就是最好的畢業禮物。【論述最好的畢業禮物是什麼——走心的禮物就是最好的畢業禮物】

畢業禮物走心,體現了母校對學生的用心用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之於人,完全在心,因為心是最柔軟、最敏感、最有溫度的。一個人待人接物是不是用心,有沒有用情,旁人從點點滴滴中總歸是能感知到的。同樣,畢業禮物是不是用心用情,通過直觀感受便能瞭然於心。好的教育應該是有溫度的教育。要讓學生體味到教育的溫暖,畢業禮物當然更需走心、更需用情。【論述為什麼畢業禮物要走心】

走心的前提是貼近生活,關鍵是接地氣。只有接地氣才會傳熱氣,有熱氣才會更暖心。“一蔬一飯,一箸一雙”,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北京林業大學送給畢業生的禮物就是這樣接地氣:一雙精巧的木質筷子,拼湊出了母校“知山知水,樹木樹人”的校徽校訓,浸潤了母校的真摯祝福,願畢業生們“箸”事如意、“筷”樂人生。希望通過筷子向畢業生傳達“未來做事張弛有度,有規有矩,始終不忘成長為百尺之木”的寓意,更把母校的囑託都凝聚在這七寸六分之中:無論你們是忙於學業科研,還是為工作而四處奔波,都要記得按時吃飯、好好吃飯。【論述畢業禮物如何走心——貼近生活】

畢業禮物越走心、越用情,便越能撥動心絃、震撼心靈。比如,北京工業大學的“一片樹葉定格記憶”:一片裝裱在相框中的精美銀杏葉,表達“定格歲月,裝裱青春”的內涵。冷琺琅工藝的銀杏枝葉,寄寓“散是滿天星”的美好祝福。每片精巧之葉都經過十二道手工參與的繁瑣印製工序,代表著嚴謹細緻的學術精神,彰顯著“不息為體,日新為道”的校訓傳承。再如,北京師範大學的“一件帽衫滿含不捨”:畢業生都收到了由學校獨家定製的“衣衣不捨”帽衫和刻有每個畢業生名字的畢業戒指。5000多名畢業生、5000多枚專屬戒指,上面不僅刻有畢業生的名字,還刻有北師大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一字一句總關情,這是母校對每位學子最後的囑託。【再次論述走心畢業禮物的意義】

“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畢業雖然意味著離別,但也意味著新的開始,而越是走心用情的畢業禮物,就越會讓人感到暖心。帶著母校的溫度出發,可以讓學子們成為溫暖的種子,溫暖自己更溫暖他人。【總結論點,畢業禮物“走心”才會“暖人心”】

用青春力量託舉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

李群

來源:中國青年網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愛國運動開始,這句滿含血淚的話從無數的青年口中喊出,他們堅決捍衛民族利益和國家尊嚴。83年前,那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以古都北平為原點,以救亡圖存的理想為半徑,在神州大地上畫了一個圈。青年學生髮出了抗日救國、救亡圖存的時代強音,一批又一批先進青年,懷揣著革命熱情和鬥爭理想從學校奔向革命前線,投身革命的愛國運動。國難當頭,振臂高呼,他們在烽火狼煙中錚錚前行。他們或戰於沙場、或遊於敵後,每一股細微的力量,在凝聚成流之後,總會以它的熾熱和光明,給每一個水深火熱的角落帶來希望。【歷史上,先進青年奔向前線,投身革命愛國運動。】

歲月行走,或許我們已經看不見槍林彈雨中前赴後繼的身影,也看不見硝煙瀰漫中高高飄揚的旗幟。但時代轉輪的指針已落在這一代青年身上,國家的命運即青年的命運、青年的命運即國家的命運,擔負起這一使命,青年責無旁貸。【青年理應擔負起家國重任】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但同樣也是一個機遇與誘惑並存的時代。90後開始踏入社會,卻也有一些青年人似乎看破紅塵滾流,早已“累覺不愛”;闊步奔走的00後,也有人調侃著“矮窮醜”和“土肥圓”,豔羨著“高富帥”和“白富美”……社會也給一些青年群體貼上諸如“喪”、“佛系”等標籤。【反思當下,這是一個機遇與誘惑並存的時代。】

馬克思說:“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1939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標題就是“永久奮鬥”。今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領導人引用了《永久奮鬥》中的話語。他號召中國當代青年: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奮鬥,才是青春應有的姿態,為民族復興而努力。】

中山大學博士生韋慧曉投身軍旅,成長為我國海軍首位女副艦長,在萬里海疆書寫無悔青春;常州技師學院學生宋彪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在車間日復一日苦練,斬獲世界技能大賽最高獎;長征七號火箭的科研團隊平均年齡不足35歲,擔綱研發C919的中國商飛3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70%以上……不管是在象牙塔裡暢想未來的莘莘學子,還是在田間地頭揮灑汗水的青年幹部;無論是大街小巷穿行不息的快遞小哥,還是馳騁廣闊市場的老闆,享受“最好時代”,把握“最關鍵時代”,青年的腳步始終與這個時代合拍同行、與這個時代同頻共振。事實再一次證明,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奮鬥範式,沒人垮掉、沒有“佛系”,只有積極向上的進行時。【事實論證,每一代青年都在奮鬥與前行。】

我們生於斯長於斯,唯有把自己深深嵌在這個國家成長的年輪裡,方能在奮鬥中成小我、利大家。新時代的青年只有銘記那份跨越歷史時空的初心,心中懷有大理想、大信仰,腳下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力量,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今天的青年與83年前的青年血肉相連,精神賡續。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光輝征途,還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都熱切呼喚新時代新青年的敢於擔當、敢於作為。自南國北疆、去五湖四海,與寥廓山河同歌,和千秋偉業共舞,作為復興一代的新青年,當以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為己任,用青春力量託舉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重申論點,呼應標題,用青春力量託舉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

來,我們一起扛!

作者:劉懷丕、張浩然

來源:新華時評

“沒有其他特長但我會做飯”的樸實大哥,“崗位隨意,危險不怕”要為國家出份力的90後,主動獻出祖傳中醫藥方的熱心市民……刷手機朋友圈,防控疫情中的凡人善舉令人動容。這些平凡無奇的普通人沒有驚天動地的作為,以力所能及的行動默默奉獻,用另一種方式站在了抗疫前線。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向每一個挺身而出的凡人致敬!【引用話語,勾勒畫面,溫情的敘述徐徐開篇】

疫情突如其來,每個人都捲入這場特殊戰鬥。我們欽佩那些毅然趕赴一線的醫護人員,也禮讚那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的普通人。為勝利戰鬥和堅守的每個身影,都藏著閃亮的靈魂,發光發熱,溫暖人心。【從疫情出發,談及一線,也禮讚平凡崗位,全面客觀】

從凡人善舉中,你能觸摸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力量。網絡上,“鄭州燴麵給武漢熱乾麵加油”“北京烤鴨給武漢鴨脖鼓勁”“上海生煎包給武漢湯包打氣”熱潮湧動。現實中,汶川地震傷者曾在武漢接受免費治療,汶川同胞知恩圖報駕車疾馳武漢送去蔬菜。從線上的精神聲援到線下的物資支援,同舟共濟的同胞之情,在民族的血脈中奔湧。【詳細展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感人景象】

從凡人善舉中,你能體會到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溫暖。隔離不隔關懷,危難中湧現一批批好心人,有社區鄰居幫買菜的、有村裡鄉親幫照料牲口的、有志願者提供心理疏導的等等。他們或許做的全是瑣碎小事,卻解你我的燃眉之急。不顧病毒威脅,向無助者伸出援助之手,樸實中映射人性光輝。我們面對一個共同敵人,戰“疫”越到吃勁處,越需同甘共苦。【詳細展現“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感人景象】

從凡人善舉中,你能感受到匹夫有責的擔當。從堅持不發國難財的口罩生產商,到千里逆行回武漢參建救治醫院的農民工,再到寧賠錢不加價的果蔬攤主,疫情打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讓人們經受磨難,卻也見證無數人的奉獻擔當,激發全社會的信心向上生長、力量向心凝聚,民族的脊樑愈發堅挺。【詳細展現“匹夫有責”的感人景象】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來,我們一起扛!涓滴能匯成江海,溫暖會克服冬寒,同心將戰勝疫情。【總結全文,短句收束,鏗鏘有力】

90後00後,他們才不是“嬌滴滴”

光明日報評論員

光明日報 3月16日

3月15日,最高領導人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他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鬥爭中,90後和00後的身影格外搶眼。最高領導人在武漢考察時這樣說,“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

在優渥的環境中成長,被長輩們捧在手心裡呵護,90後00後平時開玩笑還會自稱“寶寶”,但當疫情來臨,他們讓我們驚呼,原來90後00後這麼快就長大了。 “2003年SARS肆虐的時候,全世界都在保護我們90後。現在17年後,換我們90後保護你們。”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嘴上喊著“佛系”,報名時卻行動迅速、態度堅決。“我年齡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恢復肯定會比年長的護士老師快”,“我沒有結婚,沒有孩子,沒有負擔”,“我要跟上父親的腳步”,“唯一的要求是不要告訴我爸媽”。這些話,看似稚嫩,實則偉岸。

於是我們看到,父母手心裡的寶貝們披上戰袍,成了戰士。支援湖北醫療隊中的90後00後達到1.2萬人左右,差不多是整個隊伍的三分之一。社區工作者、警察、志願者、記者中年輕人的身影更是比比皆是。他們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感動:29歲的護士單霞剃掉了及腰的長髮;28歲武漢女孩陳靈毓每天開車接送醫護人員;23歲的醫生甘如意輾轉300多公里回到一線;19歲的社區工作者張婕每天揹著20多公斤的消毒水完成消殺工作。 在後方也是如此:武漢大學生郭嶽硬核隔離38天實現0傳染;15歲的趙珺延隻身從國外帶回1.5萬隻口罩捐給醫院;來自蘭州大學、南開大學等學校的本科生自發組織開網課。還有千千萬萬的年輕人,他們變著花樣勸說長輩戴口罩,不遺餘力地進行宣傳科普,履行著他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疫情中的年輕人們為我們重新描繪了90後00後的群像,他們有熱血有擔當,有本領肯吃苦,為這場戰鬥注入了一往無前的新生力量。而當我們看到他們防護服後的漫畫、聽到他們說“我超級想喝可樂”、無意間窺到她們脫下防護服後蹦蹦跳跳的身影、用著他們製作的電子文檔和小程序、看著他們的VLOG,又不禁感慨,原來這還是我們熟悉的90後,他們有著屬於年輕人的樂觀和活潑,有著在信息時代成長的智慧和灑脫。

磨鍊是成長的催化劑,抗疫是時代給他們的成人禮。經此一役,90後00後對責任和奉獻的感受更加直觀,對勇敢和擔當的理解更加深刻,以後的路也會走的更加從容、更有底氣。

青年強則國家強,90後00後即將接過父輩的接力棒。此次戰疫中他們的家國情懷、無畏堅守,讓我們看到蜜罐裡也能長出挺拔的枝幹,看到稚嫩的肩膀可以扛起大梁。而中國,也因為他們,收穫了青春洋溢的蓬勃力量。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中共中央最高領導人、國家、中央軍委最高領導人3月15日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向他們和奮鬥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廣大青年致以誠摯的問候。

最高領導人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最高領導人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們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繼續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帶動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近日,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的34名“90後”黨員給最高領導人寫信,彙報了在抗疫一線搶救生命的情況,表達了繼續發揮黨員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的決心。

90後接棒!總有一種擔當不負青春

【這篇文章講到了青春,講到了擔當,講到了使命,還講到了偏頗與更正的意見。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不錯的素材,適合考積累,擴展一下自己的思維,能將這次疫情與90後聯繫起來,以及學會什麼樣的思維角度才更能加分。】

“90後已經長大,該我們挺身而出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眾多90後、95後衝鋒在前,他們是戰“疫”一線的青年突擊隊,義無返顧地扛起責任和擔當。【開篇以事例引題,直接將戰疫與90後聯繫起來。】

很多人不禁想起17年前的非典時期。彼時,90後還處在懵懂的童年、少年時代,弱小的他們是重點保護對象。“非典襲來時,全世界都在保護我們90後。現在,換我們90後保護你們!”如今這句廣為流傳的話,不僅是歲月流轉的感懷,也是使命接續的誓言。在疫情防控的各條戰線上,這群長大成人的“大孩子”與死神抗爭,與病魔賽跑。【第二段回顧往昔,以非典時期90後還未成長與當今階段作為主力抗疫作對比,凸顯90後的擔當。這裡提醒一下寫作手法,其實開篇引題,第二段對比昇華主題是我們非常實用的寫作手段。】

成長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是永不錯過的列車,不管它是快是慢,每個人都會抵達自己的終點。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許會成為很多年輕人成長道路上的陣痛,但也註定是他們一生中難忘的精神洗禮。【雞湯過渡,可稍微記記文筆。】

俄國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環境影響人的成長,但它並不排擠意志的自由表現。”儘管成長本身無法選擇,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為成長所作的努力,終究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在某種意義上,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年輕人的成長腳步。從前把名字寫在校服上的90後,這一次把名字寫在了防護服上,他們以令人欽佩的方式,選擇了自己的成長路徑。【這段對90後抗疫人員的分析非常到位,從環境角度,談到了90後的選擇、擔當、使命、以及成長。劃線句子可以背誦,作為素材庫積累。】

“哪裡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不僅是醫務工作者,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那些在基層奔波的工作人員,那些無處不在的志願者,他們堅定的“逆行”同樣令人動容。有年輕醫生在疫情最兇險的時刻,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機會,折返回與病毒鬥爭的前線;有基層工作人員冒著風險在社區巡視,在崗位值守;許多青年志願者在封城時刻,為居民送上必需的生活物資,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在成長這條路的分岔口,他們不懼未知與艱險,走向了那條磨礪自我、守護他人的道路。【這段請大家主要積累劃線事例: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在最前線,可也有一部分逆行者也閃耀著奪目的光芒(概括整段大意)。 記住基層工作者、快遞員、青年志願者等等事例,以後在寫責任、使命、擔當等角度的作文時都可以用。】

這一代90後、95後年輕人的成長,閃耀著理想主義和樂觀精神的光芒。一位90後護士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她心中雖然感到“我的世界在那天全都黑暗了”,卻不忘在朋友圈裡發一句“加油吧,戰士們”;在一線醫務工作者的防護服上,動漫風格的塗鴉是他們豐富多彩的成長印記,那些“豬豬俠”“哆啦A夢”,令人忍俊不禁;哪怕在生死一線的重症病房,他們也期盼來自偶像的支持,讓追星成為笑對病魔的力量。這代年輕人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面對困難的理想與樂觀,就是他們驅除黑暗的明燈。【這段話的觀點非常棒:青年人們,他們閃耀著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的光芒。 同樣,劃線句子積累。】

這一代青年深知,個人價值的實現必須與國家的命運同頻共振,災難加深了這一認知。面對疫情,各行各業的年輕人不約而同地組成青年突擊隊,貢獻戰“疫”青春力量。他們挺身而生,迎難而上,發揚創新精神,不逃避不畏懼,以赤子之心回報國家和人民,以無私奉獻詮釋青春擔當。更有一些熱血青年,在艱鉅的戰“疫”鬥爭中經受了考驗,堅定了信仰,“火線入黨”,選擇成為一個有崇高理想的先鋒戰士。【段首觀點謹記,可以直接背誦:我們要將個人價值與國家的命運同頻共振。 這段昇華了整個文章,若在面試時,絕對是高分亮點~】

什麼才是最好的青春?這個問題困擾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奮鬥,在成長中堅定前行的當代青年,一定會將奮鬥和責任作為青春最美的註解。90後、95後對青春的響亮回答,寫在摘下口罩的勒痕上,寫在穿著防護服的陌生背影上,也寫在戰“疫”烈士的墓誌銘上。總有一種奮不顧身的力量,點燃青春熱血,給青春留下最值得珍藏的記憶。【記得2016山東c卷曾考過類似申論主題,什麼才是最好的青春?與家國命運聯繫起來,與責任奮鬥聯繫起來,與前行沉澱聯繫起來。】

17年前的孩子已經長大,他們是逆行而上的天使,在最好的年華做最有意義的事情。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90後、95後毅然出列,交出一張讓祖國放心、讓人民滿意、讓親人自豪的優秀答卷。為挺身而出的你們點贊,為最美的青春喝彩!【結尾呼籲。這篇文章基調非常好,朗朗上口,而且很正能量。作為戰疫前線的小編也深受鼓舞,祝福祖國富強,祝福祖國強大,也祝福大家平安,能都為祖國共享一份力量。】

面對疫情,不懼是青春模樣,不退彰顯青年擔當

中國青年網

陳玄同

“我們請求加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一線隊伍……”“我們是共青團員,我們不退……”

【引用青年醫護人員的話開篇,富有激情,令人感動】

面對疫情,各級團組織科學有序地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或深入一線入戶排查、或普及防疫知識、或動員愛心企業和團員青年捐款捐物、或逆向而行奔赴一線,為堅決遏制疫情擴散、奪取防控鬥爭勝利貢獻青春力量。

【交待寫作背景】

不懼,本是青春模樣;不退,彰顯青年擔當【響應標題,明確觀點】

從團廣州市委廣泛組織動員青年志願者5552人次投身疫情防控,到電子科大“90後”博士黃山帶隊到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隔離病區調試人工智能機器人;從面對疫情,各行各業青年寫下“請戰書”,到成都客運段值乘G1983次列車長韓繼童“對於疫情肯定害怕但如果我們都退縮了,乘客怎麼辦呢”的迎難而上;從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供水、供電等單位組建“青年突擊隊”奔赴現場,攻堅克難,到團吉林省委招募一萬餘名志願者開展醫療支持、辦公協助、社區服務與排查、心理疏導、公共場所測溫等工作,在這個防控疫情的戰場上,青年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青春誓言。

【用排比手法,列舉抗擊疫情中青年一輩的身影】

我們可以看到,一張張臉龐雖然稚嫩,眼神卻透露著堅毅;一個個雖是“職場”新人,卻責任感爆棚,其實他們並不“佛系”。

【疫情面前,青年人迸發出了勇於擔當的感】

既然這場疫情無法逃避,便只能“逆向而行”。網絡流行這樣一句話,“17年前全世界守護‘90後’,現在換‘90後’守護這個世界”。“90後”現在長大了,不管是組建青年突擊隊還是招募青年志願者,都要把最精銳的力量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而青年的力量就在於那股子不畏不懼的韌勁。魯迅先生說,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

【青年值奮進的年華,擁有不畏不懼的韌勁】

如今,面對肆虐的疫情,不管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是在幕後保障物資運輸暢通的“擺渡人”,不管身處何方,不管從事何種工作,都朝著防控疫情的中心點發力施策。這是防控疫情的需要,也是青年的使命擔當。正如最高領導人強調的那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今,這場全民戰役中,青年無疑是一股重要而又強大的力量。

【青年在抗擊疫情的各個環節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實,從“請戰”到奔赴一線,這條反向行跡恰恰是正向的成長邏輯。疫情交給我們的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當各種力量湧向武漢,當醫療防護、物資派發、入戶宣傳、交通疏導、生產生活保障等等需求發出召喚時,青春的力量便會被激發。作家冰心曾寫道,“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正如此,才有一波又一波的護士為了爭分奪秒救人將一頭秀髮剪光,才有一個個不懼風雨的身影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不捨晝夜地忙碌,才有一張張稚嫩卻剛毅的臉龐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

【巧妙地將“逆行”請戰與“正向”成長對比,凸顯出青年們積極向上、勇於擔當的精神】

以青春的名義宣示我們“不懼”“不退”,承擔起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寫下抗擊疫情的青春詩行。

【再次響應標題,卒章顯志】

幸福不害怕等待

命題作文:做一個幸福的人

2020第一季度高考作文最熱點素材積累及範文詳解


(一)直擊素材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典型素材”中的材料,請以“做一個幸福的人”為題,把題目補充完整,寫一篇作文,不少於600字。

【典型素材】

“我相信幸福不害怕等待”

——95後黨員雷冬蘭為抗擊疫情延遲婚期

紅網時刻2月5日訊(通訊員 肖井冬 周芳)2月2日,原本是雷冬蘭和男朋友雷鑫約定領證的日子,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這對年輕情侶的規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必須衝在前面,沒有商量的餘地。”這個雷冬蘭神情堅定地說。

出生於1995年的雷冬蘭去年和男朋友一同考上桂陽縣鄉鎮公務員。雷冬蘭被分在蓮塘鎮工作,男朋友被分在浩塘鎮工作。同在鄉鎮工作的他們平時忙於工作,只有週末才能見上一面。

去年12月,雷冬蘭和雷鑫拍好了婚紗照。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蓮塘鎮疫情指揮部成員的雷冬蘭從大年二十九到現在一直沒有休過假,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她每天要負責全鎮各類摸排表的收集和上報,還要負責值班人員和物資的安排協調。雖然她和男朋友工作的鄉鎮相隔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但是他們已經有十幾天沒有見過面了,有時忙到深夜才能通上一通電話。

去年12月,雷冬蘭答應了男朋友的求婚,兩人原本打算在春節期間去見彼此的新友,並決定在2月2日這個特殊的“對稱日”,同時也是雷鑫的生日這一天去領證結婚。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接到抗擊疫情的命令後,他們兩人紛紛投入各自的崗位上,在忙碌的一線度過了春節,在朋友圈裡共同度過了“2月2日”。

春節以來,雷冬蘭一直堅守在蓮塘鎮疫情指揮部的崗位上。

對於沒能陪雷鑫過生日,雷冬蘭心中滿是愧疚,她在朋友圈寫到:“你26歲的生日,什麼都沒給你準備,也不能陪你。對不起!”

“雖然沒能如期領證,也沒能陪男友過生日,但是我不遺憾。疫情當前,我必須先擔負起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再考慮私事。等到這場抗擊疫情的‘戰爭’徹底勝利了,我們再補上吧!我相信幸福不害怕等待。”雷冬蘭接受採訪時說。

(2020-02-05紅網)

(二)範文導寫

【閱讀範文】

做一個幸福的人

關於幸福,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幸福就像貓的尾巴,貓兒努力尋找卻不知道它就在身後。”無疑,那是生活中的點滴幸福。而更崇高的幸福,或許便是一路走來,努力將愛播種;待到回頭一看,已是春暖花開。

愛是冬日裡消融冰雪的陽光,是飢餓時化飢解渴的牛奶。心中有愛,幸福才會悄然而至,叩響你的心門。你可以想象省下自己的麵包去救濟窮人嗎?你可以想象為了讓別人有鞋穿甘願自己不穿襪子嗎?特雷莎修女就是這麼做的。終其一生,她如同宇宙中最溫暖的太陽,將所有的同情與希望帶給需要的人。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是她無疆大愛的小小見證。當她逝去的那一刻,臉上流露出的無邊安詳與滿足,會讓你明白什麼是高尚的幸福。

《羅馬假日》的女主演奧黛麗·赫本以其驚人的美麗與氣質贏得了觀眾的青睞。有人問她如何使頭髮保持美麗,她嫣然一笑說:“每天讓孩子觸摸你的頭髮。”或許你不知道,赫本對公益事業一直抱有令人欽佩的熱情,特別是對孩子。她曾成立了一個個基金會,並親自前往非洲的許多貧窮國家接濟孩童。每個受她幫助的孩子,無不愛上了她的美麗、善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以愛換愛、無私幫助催生了孩子們心靈上的花朵,赫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演員!

寫到這裡,難免讓人想起那位無私捐助大學生卻沒有得到回報的叢飛。有人為他惋惜,有人為他不平,但我堅信,施恩者不圖報,傳播愛並不是為了獲得回報。農民播種,尚且有個別無法發芽的種子;況且整個社會看到那少數大學生的不義之舉後,呼聲大起,大眾的心靈獲得了一次洗禮,這不是更大的回報嗎?

曾經以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享受人生便是最大的幸福,但那一個個愛的傳播者,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崇高的幸福深藏在愛的種子中。愛在左,同情在右,一路走來,努力播種,將沿途點綴得花香四溢,美麗動人,讓別人看到,笑容滿面;有淚可落,卻也不是悲涼。

做一個幸福的人,隨時隨地,不要忽略困境中的人求助的眼神;給苦難者以同情,更不要忘了尊重;君子施恩不圖報,播下種子也不必急著要看花開。

所以說,做一個幸福的人的秘訣,在於先使他人幸福。

【導讀評析】

“做一個幸福的人”,這是一道可寫內容相當豐富的作文題。值得注意的是,仍需審清題意:“做一個幸福的人”不等於“我是幸福的”或“讓我們用心體察幸福”,題目的“眼”在於一個“做”字,一般應就“怎樣做”“有什麼條件”等給出明確的回答。

一、關於立意。完全可以見仁見智,比如:

1.人生難免遭受挫折、經歷磨難,做一個幸福的人就要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2. 做一個幸福的人應關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養高雅的興趣愛好;

3. 做一個幸福的人必須給自己找一個對手;

4.做一個幸福的人吧,感受簡簡單單的幸福;做一個幸福的人吧,讓別人也感受你的幸福;

5. 做一個幸福的人一點也不難——有愛心,就有幸福;

6. 做一個幸福的人就得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標,這樣,每天你都能感到收穫,你沒有虛度、浪費你的時光;

二、關於文體。如果選寫記敘性的文章,重在精選有感染力的材料,並寫好一兩個感動人心的細節;如果選寫議論性的文章,除了觀點求新外,還應列好分論點(比如“做一個幸福的人,應當知足常樂/做一個幸福的人,應當學會苦中作樂/做一個幸福的人,還應以別人的幸福為幸福”。又如“做一個幸福的人,不能忘恩負義,做一個幸福的人,不能貪得無厭;做一個幸福的人,不能睚眥必報”。)

本文立意高遠,內容集中。作者緊緊圍繞“播種愛心,收穫幸福”展開論述,用例典型而不乏新意(尤其是奧黛麗·赫本一例,很少有其他同學用到)。

此外,全文不時有“亮點”閃現,比如開頭部分引用警句並順勢一轉,入題快捷;比如對叢飛付出與收穫的個性化解讀,很有啟發性。而“一路走來,努力播種,將沿途點綴得花香四溢,美麗動人,讓別人看到,笑容滿面;有淚可落,卻也不是悲涼”“君子施恩不圖報,播下種子也不必急著要看花開”等妙語,更為全篇增色;結尾收束以“做一個幸福的人的秘訣,在於先使他人幸福”,文字極簡潔,卻能畫龍點睛,曲終奏雅。

(三)拓展積累

★窮人離幸福很近

如同樸素離美很近那樣,窮人的願望低而單純。人在風雪路上疾走,倘遇暖屋烤火,是一種幸福。把汗溼的鞋墊抻出來,手腳並感爐火的溫暖,與封侯何異?這時,倘有一杯熱茶與點心,更讓人喜出望外。這樣的例子太多,如避雨之樂,推重載之車上坡幸無頂風之樂,在街頭拉一張舊報紙讀到精妙故事之樂,在快餐店吃飯忽聞老闆宣佈啤酒免費之樂,走夜路無狼狗尾隨之樂……窮人太容易快樂了,因為願望低,“望外”之喜於是多多。有錢人所以享受不到這些貨真價實的幸福,是因為此類幸福需風雪、推車、撿報紙以及走夜路這些條件。

窮人的幸福差不多是以溫飽不逮為前提的,它在那時翩翩光臨;滿足了溫飽,幸福卻變得慳吝,它的價值又升高了。

★為幸福讓道

那天早上,一輛公交車正在行駛著,車上都是去上班的人。忽然,從一旁的馬路上衝出一輛車,公交車一個急剎後停住了。只見那是一輛婚禮的攝像車,它的後面是一列長長的迎親車隊,行駛得很緩慢。乘客開始抱怨上班要遲到了。公交車司機靜靜地坐在位子上,不時地按著喇叭。

有人對司機說:“你光按喇叭不行,他們不可能給你讓道的,倒不如從車隊的空隙中衝過去。”

司機回過頭來,笑著說:“我按喇叭不是催他們給我讓道,我是為他們祝福呢!”

頓了頓,他又說:“別人結婚是件幸福的事。我們有機會為別人的幸福讓一次道,這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嗎?”

滿車的乘客霎時安靜了下來。

給別人的幸福讓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這種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個幸福的人。

★受教育程度、氣候、種族和性別不影響幸福

沒有證據發現這些因素對幸福有任何影響。學歷高的受教育者並不比沒有受教育的人更加幸福,智力水平也是如此。無論是陽光還是陰天潮溼的氣候,對於人的幸福感都沒有什麼影響。種族也不影響幸福,各種族的人都有幸福和不幸福的人。而性別對於幸福也沒有影響,女性快樂和悲傷的程度方面都超過男性,所以總體水平上她們與男性的幸福是一樣的。

財富,尤其是財富的增加,與幸福只有低相關。富有的人報告說只比普通人感覺更幸福一點。最近的半個世紀,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增加很多,但幸福感只增加了一點。最近的一次收入增加可以增加幸福感,一般意義上的收入增加,則不會增加人的幸福。

外表的吸引力也不會影響人的幸福感。

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幸福,你不妨選擇如下環境:(1)物質充裕一些;(2)擁有美好情感;(3)擁有真誠的朋友;(4)具有精神信仰。

2020第一季度高考作文最熱點素材積累及範文詳解

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源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聯繫管理員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