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子女的彭德懷曾經有這樣一個義子,本應前途無量,卻叛變革命

今天要介紹的一個人,他的父親曾經當過彭德懷元帥的班長。在1916年的時候,彭德懷還是湘軍中一名普通的士兵,當時他的班長叫郭德雲,郭德雲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所以彭德懷對他十分敬重。後來彭德懷因為殺了當地一個有名的惡霸遭到了通緝,在危難時刻得到郭德雲的庇護,才免遭抓捕。所以可以說,郭德雲對彭德懷有救命之恩。後來郭德雲病重,臨終前把自己唯一的兒子託付給了彭德懷,這個孩子就叫郭炳生。自此,彭德懷就把郭炳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帶在身邊培養。

沒有子女的彭德懷曾經有這樣一個義子,本應前途無量,卻叛變革命

郭炳生由於一直跟隨彭德懷,在彭德懷的薰陶之下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8年在彭德懷的領導之下參加了著名的平江起義。在紅軍的隊伍中,由於作戰勇敢,表現優秀,郭炳生一步一步從排長最後做到了紅五軍二師師長,政委還是大名鼎鼎的彭雪楓,從現在看來可謂是前途無量。1932年,由於王明等人的瞎指揮,紅軍的第四次反圍剿受到了非常大的損失。再這樣的背景之下,郭炳生對革命產生了悲觀的情緒,再加之郭本身的性格簡單粗暴,舊軍隊的習氣嚴重。紅軍是紀律嚴明的革命隊伍,這讓已經成為紅軍高級將領的郭炳生非常不習慣。

沒有子女的彭德懷曾經有這樣一個義子,本應前途無量,卻叛變革命

1932年8月,紅軍攻佔了宜黃縣城,這引起了敵人的瘋狂反撲。紅二師被迫轉移,儘管此前紅軍在上猶、崇義、桂東、南雄等地打了一些勝仗,然由於左傾冒險主義盛行,因而也付出了大的代價。除此之外,由於條件艱苦,環境惡劣,部隊中爆發了瘧疾、痢疾等疾病。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之下,郭炳生對革命的信心全部喪失,悲觀絕望。

沒有子女的彭德懷曾經有這樣一個義子,本應前途無量,卻叛變革命

在隨後國民黨對紅二師的重兵圍剿之下,郭炳生產生了叛變革命的想法,產生了這種想法之後他馬上就行動了起來,以“彭雪楓政委陣亡,陳毅司令員要部隊向湖南轉移”為由,率領紅二師五團出走白區。郭炳生叛變之後,國民黨給了他一個新編第三十七師師長的頭銜。當時也正值第四次反圍剿關鍵時期,國民黨利用郭炳生的叛變大做文章,向藉此時間瓦解紅三軍團的鬥志,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1933年7月,郭炳生在一次和紅軍的戰鬥中被士兵發現,隨後以“步槍排射”的方式被紅軍戰士處決。

沒有子女的彭德懷曾經有這樣一個義子,本應前途無量,卻叛變革命


這個在彭德懷身邊從小毛孩成長起來的革命戰士最後卻是這樣的結局。這對彭德懷產生了極大的震動,也異常的痛心。久久的才從牙縫中吐出“叛變投敵,子不如父,甚為可恥”因為這件事,彭德懷很久都沒有釋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