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馬斯克瘋狂的腦機接口進展如何了?科學家稱5年內有重大進展

讓馬斯克瘋狂的腦機接口進展如何了?科學家稱5年內有重大進展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他講的這些我一個字都不同意。”11月7日,腦機接口權威專家Miguel Nicolelis接受經濟觀察網在內媒體採訪時,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提出的腦機接口“心靈感應”、“數字永生”等觀點提出了反對意見。

Miguel Nicolelis是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他和他的實驗室研究腦機接口技術有38年經驗。2014年,在巴西的綠茵場上,他幫助一位T4級截癱青年Juliano Pinto開出了世界盃的第一球,實現大腦與機器間的連接控制。

腦機接口是當下熱門話題,也是大企業熱衷的領域。最近十年,除了政府和學術界以外,大型互聯網、商業機器公司和新興創業公司紛紛開始有所動作,研發類腦芯片。今年8月,馬斯克推出一枚硬幣大小的可植入大腦的芯片,馬斯克在演示中表示,該項技術可以實現“意念控制、意識永生”等。

Miguel Nicolelis稱,腦機接口技術在醫學之外還是個嬰兒,“如果腦機接口技術距離科幻般的成熟應用有1000步,目前可能還只是走了250步。”當天下午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Miguel Nicolelis展示了這項技術。其技術原理是,把包含運動想象的腦電信號,轉化為能夠控制人工裝置的電子指令。對於患者,可以將採集到的腦電信號傳輸給一個可穿戴式的全新機械身體中,患者就可以通過大腦控制這個機械身體,讓自己移動到某一位置。

腦機接口目前主要分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兩大類。這兩種方式各有優劣,侵入式更精確,可以編碼更復雜的命令,比如三維運動,但手術創傷不可避免;非侵入式電極這種頭皮貼片雖然方便,無需開顱植入,但是能探測到的腦電信號範圍和精確度有限。

Miguel Nicolelis告訴記者,腦機接口最初的研究是從脊髓損傷開始的,當前的技術主要用於治療脊髓損傷病人。目前,有患者的7節受損脊椎通過這項技術,恢復了感知、活動和運動控制方面的功能。這項技術可以幫助全世界2500萬因脊柱損傷而在痛苦中掙扎的人們。

未來幾個月,他將正式宣佈第三代腦機接口,這項技術正在轉向更多樣化的全新的神經紊亂和精神紊亂研究,他認為腦機接口可以對那些存在神經或者精神障礙的患者有所助益。

“未來5年我們會有重大突破,”突破點在於,通過第三代腦機接口技術,可以更好地與大腦進行溝通和互動,可以接受和解讀來自大腦的信號,但這並不是“意念控制,意識永生”。他認為,馬斯克公司的思路是個死衚衕,“侵入式解決方案僅僅適用別無選擇的患者。大部分人還是應該選擇非侵入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