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桂花香飄遠,夜涼清如洗


今年立秋時間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庚子鼠年六月十八

秋天,如約而至,

儘管蛙還在鼓譟 ,蟬還在鳴唱,

風卻悄悄的 ,

在一片葉子上寫下秋的詩歌。

涼風有信,一葉知秋,

這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對秋獨有的感知。

這是一個層林盡染,漫山紅遍的季節,

這是一個果實累累、收穫滿滿的季節。

有道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宵。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立秋 ·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踩著盛夏的末梢,不經意間就進入了立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秋天的正式到來。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一葉知秋,秋天一到,雖然天氣依然炎熱,但是梧桐感知到冷氣,漸漸開始落葉。

立秋是個可愛的節氣,好像一杯可口的冷飲,讓酷暑中人們猛地打個激靈,從心裡到身體都感到涼意和愜意。

乍現的涼爽猶如荒漠中的一壺泉水,一株沙棗花,有苦盡甘來的味道,叫人驚喜莫名。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節氣由來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早在周代,逢立秋這日,天子就會率領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報奏。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另外,不論朝廷還是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後,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一來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二來品嚐新秋收成的米穀,以示慶祝,足見古代先民對立秋之日的看重。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節氣三候


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涼風至丨“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涼風是西風肅清之風,肅清是為收斂,秋為“揫”,“揫”就是斂聚。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白露降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清涼風來,露珠晶瑩變白,白是秋之標識。但露尚未凝滯,還能在陽光下滾動,非“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之露。東漢劉熙的《釋名》釋露為“慮”,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豔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寒蟬鳴丨“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這是曹植詩。古人硬要分辨寒蟬小而青紫,其實應是蟬們秋涼後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的變聲悽切。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此時“夜涼枕簟滑,秋燥衣巾輕”了。


節氣習俗


風俗活動:曬秋節、秋忙會、貼秋膘、食秋桃......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立秋節丨也稱七月節,時間在公曆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在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漢代仍承此俗。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秋忙會丨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食秋桃丨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貼秋膘丨人在夏天,胃口不好,粗茶淡飯自然會消瘦一些。此時秋風一起,人們自然想吃些好的,彌補一下夏天“損失”,北方人把這叫做貼秋膘。“貼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啃秋丨“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節氣養生


“秋後一伏熱死人”,今年立秋仍處在“三伏天”內,暑氣一時難消,容易出現連續酷熱天氣,這便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人們總結出了24個秋老虎的說法,認為若立秋當天無雨,那之後的24天同樣很熱;若下了雨則是“順秋”,天氣會越來越涼爽宜人。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如此冷熱交替,氣溫忽高忽低,常常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秋屬金、金主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緒比較容易低落。秋天要特別注意情緒調適,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遇到傷感之事應主動排解。立秋之後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氣更涼爽後建議加強體育鍛煉,有助於氣血運行、疏導肺氣。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秋季養生,食補和鍛鍊相輔相成

1.多吃滋潤食品,例如銀耳、百合、蜂蜜、梨等,既清熱又潤燥;

2.在飲食上要“增酸”,例如蘋果、葡萄等,增加肝臟功能。

3.早睡早起,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例如爬山、慢跑、晨練等,有助於氣血運行、疏導肺氣;

4.立秋不宜大補特補,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萬物瘋狂生長的時節已經過去,萬物開始結果,開始斂藏。

農諺說,“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春天播種,夏天生長,秋天收穫。

立秋意味著一個收穫的季節到來。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是要告誡我們,不要只想著收穫,而忘記了耕耘。

人人都想有好的成就,但如果我們緊緊憧憬美好未來,而不肯踏踏實實,努力耕耘當下,這必然只能是空想。

秋天讓我們懂得,成功需要積累,需要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個環節,需要踏踏實實地接受雨水的洗禮和酷暑的蒸烤。

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不要瞧不起你手頭上所做的每一件瑣碎小事,把它們幹漂亮了,才能成就將來的大事。

秋天,屬於每一個人;收穫,屬於每一個人。只要我們踏實做事,厚道做人,走好每一步,每個人都會迎來自己收穫的秋天。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