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這樣的石家莊,給你們這樣的國際莊

給你這樣的石家莊,給你們這樣的國際莊


琴學書社——國際莊規劃前沿

給你這樣的石家莊,給你們這樣的國際莊

記憶裡的棗樹林

記憶中的棗樹林

幾年前記得在某村莊做項目的時候,對當時村裡的棗樹林情有獨鍾,這個村的棗在當地很有名,以前村民也靠種棗賺了不少錢,甚至戴上了小康村的帽子,但風水輪流轉,隨著新疆大棗的大量湧入,又大又甜又實惠的新疆棗大量佔有了市場,不僅是棗甚至當地的各種棗的加工品也不再採用當地棗,棗的價格也一落千丈,曾經富裕的村莊也墜入貧困當中,很多人都不再種棗,有出去搞礦的,有出去打工的,但偏偏有很多農戶都是女人出去打工,男人守家看娃,筆者當時也很詫異,以為這個地方男人不思進取要靠女人養家,後來待了幾天才明白其中玄機——雖然種棗樹已經不再賺錢甚至賠錢,有時候一年下來才賣幾千塊錢甚至還不夠農藥錢,但即使如此,大多數村民都捨不得這些棗樹林,不說這些棗樹曾經帶給過他們好日子,很多時候棗樹已經成為他們心中的圖騰——“也許,明年行情好了,就能賺大錢呢!”“不管怎麼說,該種還得種”,而種棗打藥等農活都需要男人在家操持,於是女人就出去飯店等地方打些零工顧家,男人在家守望這些棗樹。

這些年,村莊裡很多人來過又走了,曾經富裕的小村莊變得貧困,曾經平坦的小路變得泥濘,甚至村裡年輕人都剩的不多,甚至這種對棗的執著都沒有傳到下一代——筆者曾經給當地的一個小孩一個當地產的棗夾核桃,結果這小孩把棗剝掉只吃了裡面的核桃,筆者驚訝的問他為什麼,小孩笑著跑開了,小孩他爹笑著說:棗這東西本地的孩子早就吃膩了吧!

——但即使如此,村莊仍要存在下去,進村的路仍要去整修,棗樹仍然要去繁衍,棗產品依然等著去開發,也許會有某個村裡走出去的大人物回來扶助,但更多的要靠村裡的這些為數不多的中年人和年輕人,因為這裡是他們世代居住過的地方,也是他們心中為數不多的希望。

給你這樣的石家莊,給你們這樣的國際莊

兩次寧波之行

2008年,筆者畢業,其實畢業的前一年很多同學都開始瘋狂的找工作,偏偏筆者住在一個慢熱的寢室,一個比一個淡定或者叫做迷茫,在這種形式下筆者最先醒悟過來,開始在2008年春節後認真的製作了簡歷,並開始煞有介事的開始投遞簡歷,當時同寢室的一個南方的同學跟我比較要好甚至說是鐵桿,看我開始投,便開始跟我一起投起了簡歷,找起了工作,說來有趣的是,雖然我倆大學一樣,成績相仿,甚至身高都差不多,但經常是有時候我收到面試,他沒有,又有時候是他收到面試,我沒有,就這麼過了幾個月,離畢業也越來越近,依然沒有特別如意的工作進入視野。

記得大概是畢業前的兩個月左右,突然有一家寧波的單位同時給我倆發來了面試通知,工作性質和待遇看上去都不錯,我皺了眉頭,寧波?這麼與我何干的地方我要去嗎?結果我那個室友反而興趣大增——畢竟他本身家就在南方,不僅當場敲定要去,還非拉著我一起去,最後在我明確告訴他我不會考慮在寧波生活的情況下還是禁不住勸說抱著旅遊的想法跟著他去了,一路還路過遊玩了紹興——結果面試的結果是那邊單位說我倆都要!室友又開始勸說我留下來說這邊發展要好,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覺得算了——只是感覺根不在此地,最終我這個哥們留在了寧波,而我在畢業前的一個月左右奔赴了石家莊。

2019年,因為某些原因,再次去寧波看望了我這位同學,其實畢業十年來我們每年都有聚會,但寧波卻是第二次到,同學相聚不免江邊對飲一番,聊至深夜,雖然酒醉,但說起事業,確實有些慚愧,畢竟雖然同一個大學畢業同一個專業,畢業以後的工作軌跡也差不多,但以我莊的收入相比較寧波還是差了很多,同學笑著說:說真的,不然你還是來寧波吧,不僅收入翻好幾倍,而且我這靠江的房子也不到三萬一平,比石家莊也貴不了多少!我笑了笑,竟敢小看我莊房價,我大莊靠大煙囪的房子也得好幾萬一平呢!

記得當時正值乍暖還寒,南方較為陰冷,開了空調也覺得不舒服,反而喝了酒舒服了不少,由於有事,匆匆待了兩天就回去了,回去後發現背上起了一個大包,嚇了一跳!還好應該只是潮氣,回莊後一天便消退了,也便鬆了一口氣。

給你這樣的石家莊,給你們這樣的國際莊

給你這樣的石家莊

2008年石家莊正是三年大變樣的如火如荼之年,筆者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也懵懵懂懂的加入了其中,現在回頭看過去,起碼那年石家莊和天津的城市發展水平還差不多,當然後來才知道石家莊2000年的時候經濟水平和南京也是差不多的,至於和鄭州,已經不記得是怎樣領先被超車又被甩一圈的了,但起碼從2008年,我們看不出石家莊的城市排名是這樣一個“進步速度”,就好像你在年輕時永遠想不到自己的青春是如何度過的,但僅僅從城市發展上看,可能是同學們進步實在太快了,顯得我們成績落後了,就好像老師大喊一聲“向前走!”別的同學都走了兩步,我們就走了一步自然就是倒數第一了。

這些年很多大師來過,北京的,上海的,深圳的甚至德國的,有槐安路、二環路和火車站這樣建成的,也有像七星島那樣沒建成的;這些年很多開發商也在這片土地上深耕過,有留下萬達廣場這樣的成功案例,也有祥雲國際這樣的失敗案例,種種的所有構成了現在的石家莊,石家莊並不完美,甚至需要完善的很多,但這座城市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呼吸這裡的空氣,也關心這裡的建設。

很多人要說了,你到底想說什麼?就好像有人曾留言問我,你想的不錯,但政府會聽你的嗎?

其實我想說的很簡單,就像棗林屬於村莊,寧波屬於南方,我們這些關心石家莊的人都屬於石家莊——再就像棗樹只能靠留守的棗農打理,石家莊也只能靠我們這些日日夜夜生活在這裡的人來經營——大師來了,揮一揮手,不會帶走一片雲彩,大師並不在這裡生活;大師走了,大師的生活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同樣石家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如果石家莊想改變,只能從熱愛這座城市的人裡去培養各行各業傑出的人才,像在看文章的你,像在寫文章的我,只有依靠這些人,石家莊才能不斷蛻變。

最後向所有關心石家莊城市發展的人致敬,致敬不完美的生活,也致敬不完美的你我。

不完美的石家莊送給不完美的你我,

給你這樣的石家莊,我們一起思考,

給你們這樣的國際莊,我們一起創造。

總有一天,石家莊能成為真正的國際莊。

總有一天,你們在這裡留下的每一個文字都能像魯迅那樣擁有改變一些事情的力量。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