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媳婦重病耗光家裡積蓄成了“苦瓜”的他,什麼樣的“甜蜜事業”居然拯救了他?

為媳婦重病耗光家裡積蓄成了“苦瓜”的他,什麼樣的“甜蜜事業”居然拯救了他?

重慶市武隆區後坪苗族土家族鄉海拔1200米,是少數民族之鄉、紅色政權之鄉、世界遺產之鄉。長期以來,由於交通條件落後、信息閉塞,後坪發展一度滯後。

2017年,後坪鄉被列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市委政法委扶貧集團對口幫扶後坪鄉,打響深度脫貧攻堅戰,3年來,交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產業發展漸入佳境,窮鄉僻壤換上新顏,村民正走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

短短几年時間,後坪為何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且看系列報道從智志雙扶、改善交通條件、產業扶貧、旅遊發展等方面,深度解析該鄉脫貧摘帽的背後故事。

春暖花開陽光

照射在春意盎然的大地上

朵朵搖曳的山茶花開得正豔

在重慶市武隆區後坪鄉

村民們正在播種著春天的希望

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高坪村的李世奉和其他村民一樣,“伺候”著成千上萬的中華蜂,一箱箱蜂蜜在醞釀著,笑容掛在臉上,日子甜在心頭。

吃水不忘挖井人。李世奉說,他能夠擺脫貧困,扶貧幹部們功不可沒,他一輩子都會記住他們的好。

大山深處

扛起扶貧責任

後坪是少數民族之鄉、世界遺產之鄉、紅色政權之鄉,平均海拔1200米,有川東地區第一個蘇維埃政府遺址、中國傳統村落、苗寨吊腳樓等人文景觀。

由於交通條件差,信息閉塞,基本設施落後,產業薄弱,導致後坪成為市級深度貧困鄉鎮。

脫貧致富,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為媳婦重病耗光家裡積蓄成了“苦瓜”的他,什麼樣的“甜蜜事業”居然拯救了他?

扶貧幹部在村民家中走訪

後坪鄉氣候條件好,春季和夏季,百花盛開,蜜源非常好。養殖中華蜂,低成本,綠色環保、效益好,成為帶動村民脫貧的產業之一。

2017年9月,市委政法委扶貧集團工作隊進駐後坪鄉後,強化項目推進。市委政法委、市檢察院、市公安局等相關部門先後多次赴後坪鄉實地調研,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駐鄉工作隊起早摸黑,戰天鬥地,群策群力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在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的胡庶紅是駐鄉工作隊的一員。他到了中嶺村後擔任第一書記,從此扛起扶貧責任,用實際行動贏得村民的讚譽。

積極協調

幫老人修護欄

春暖花開,後坪鄉生機盎然。

中嶺村有座苗王山,山頂上一塊巨石像人頭一樣,苗王山由此得名。

在苗王山的對面,是後坪天坑。由於是世界自然遺產地,後坪天坑不能對外開放。儘管如此,通往後坪天坑的公路已經硬化,從泥結路變成水泥路。

兩年前,中嶺村的道路卻不是這個樣子。

2017年9月,市委政法委扶貧集團工作隊進駐後坪鄉,在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的胡庶紅成為中嶺村的第一書記。

為媳婦重病耗光家裡積蓄成了“苦瓜”的他,什麼樣的“甜蜜事業”居然拯救了他?

中嶺村的梯田

“第一次到中嶺村,只有一條土公路,現在水泥公路四通八達。”胡庶紅對中嶺村的情況如數家珍,7個農業社,352戶人家,他全部走完。在他的手機通訊錄裡,保存著每戶村民的電話,隨時可以進行點對點聯繫。

今年83歲的任光書,家住中嶺村火炭三組。她的小兒子40多歲沒有結婚,長期在外打工,家中就剩下她一個人生活。太陽很好的時候,她會坐在家門口的板登上曬太陽,安享著晚年生活。

任光書的家對面就是苗王山,門前有一條通往後坪天坑的公路,她家在公路邊上面,有很高的堡坎。之前,她不敢到地壩邊耍,因為堡坎沒有護欄,對她來說很危險。

胡庶紅的老家在武隆,對中嶺村有種發自內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家鄉的村民多做點事,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村裡正在搞人居環境建設,結合任光書一人在家不安全的情況,胡庶紅積極爭取協調施工隊,為她家的堡坎修建護欄。

3月23日,幾名工人在任光書家的地壩邊用磚砌護欄。任光書坐在門前。看到胡庶紅到她家走訪,笑容滿面地打招呼:“胡書記,快來坐。你給我們做了太多的好事,大家都記得你。”

堡坎修好後,任光書可以安心到地壩邊曬太陽。

竭誠相助

村民脫貧脫單

中嶺村在家的村民,沒有一個不認識胡庶紅,殘疾人餘華超更是把他當成恩人。

餘華超曾是中嶺村的貧困戶,30多歲了還是光棍。胡庶紅駐村後,餘華超的變化特別明顯。

“胡書記,你能不能借我2萬元,我想養蜂子,不想一直受窮。你放心,我保證還錢。”剛認識不久,餘華超就向胡庶紅開口借錢。

“一個殘疾人,又是貧困戶,情況也不熟悉,萬一借了錢不還怎麼辦?”胡庶紅心裡打鼓,半開玩笑地對餘華超說:“你把中華蜂買了,我就錯錢給你。”

一週之後,餘華超真的買了37桶中華蜂,花了18000多元。這讓胡庶紅感到有些意外。當即,他兌現承諾,爽快借了2萬元給餘華超。

2018年,餘華超用借來的錢,養了50桶中蜂,蜂蜜產量300斤左右。他的蜂蜜全部由胡庶紅幫助銷售完。還完胡庶紅的錢,還剩了2萬多元。

為媳婦重病耗光家裡積蓄成了“苦瓜”的他,什麼樣的“甜蜜事業”居然拯救了他?

胡庶紅幫助村民銷售蜂蜜

2019年,餘華超又養了120桶中華蜂(當年天氣原因產量減少),蜂蜜賣了5萬多元,加上發展產業的政府補貼5.7萬元,當年,他家的收入就達到了10多萬元,真真切切脫了貧。

今年1月10日,38歲的餘華超結婚了,終於告別單身。

類似的幫扶例子太多,趙朋、彭天兵、冉龍香等村民,都通過產業發展脫了貧。2019年,中嶺村蜂蜜銷售4100斤,實現村民收入53.3萬元,尤其是貧困戶蜂蜜實現應銷盡銷,村民們對胡庶紅讚不絕口。

智志雙扶

貧困戶摘窮帽

家住後坪鄉高坪村的李世奉,也因養殖中華蜂而脫貧。目前,他的大女兒正在重慶第二師範學院讀書,小兒子在武隆城區讀高中,一家人生活得甜甜蜜蜜。

吃水不忘挖井人,李世奉不會忘記在脫貧路上那些幫助過他的人,一幕幕往事浮上心頭。

2014年,李世奉成為建卡貧困戶,“窮根”在於他的妻子患有內風溼關節炎,不能走路,生活不能自理,治病花了不少錢,因病致貧實屬無奈。

三天兩頭往醫院跑,李世奉沒有辦法外出打工掙錢,一家人生活困難,他感到一片茫然。因為沒有錢,他原本打算大女兒讀完高中就回家種田。

為媳婦重病耗光家裡積蓄成了“苦瓜”的他,什麼樣的“甜蜜事業”居然拯救了他?

苗寨山歌

“知識改變命運,把孩子扶養成人後,你就脫貧了。”當時,駐高坪村的扶貧幹部——武隆區檔案局副局長熊波得知情況後,苦口婆心勸說李世奉,“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李世奉高中畢業,在村民當中是一個有文化的人,他聽了熊波的話。大女兒比較爭氣,考上重慶第二師範學院,他就去辦了助學貸款。

“貧困不光榮,人窮志不窮”。李世奉決心靠自己的雙手去脫貧,對口幫扶單位也聯繫專家給他的妻子治病。

為媳婦重病耗光家裡積蓄成了“苦瓜”的他,什麼樣的“甜蜜事業”居然拯救了他?

李世奉靠養殖中華蜂脫貧

“扶貧幹部經常餓著肚子進村入戶,披星戴月為村民脫貧奔走。有時候開院壩會,月亮已經掛在天上”。在李世奉的記憶中,扶貧幹部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太多。

2019年4月的一天,武隆區委書記黃宗華從重慶開完會,在返回武隆時直接到高坪村,深入瞭解脫貧攻堅工作的進展。瞭解李世奉一家的情況後,黃宗華決定送他5桶中華蜂。之後,市畜科院也給李世奉送去4桶中華蜂,還派養蜂專家進行技術指導。

為媳婦重病耗光家裡積蓄成了“苦瓜”的他,什麼樣的“甜蜜事業”居然拯救了他?

貼心

“黨的政策好,扶貧幹部真心幫我,如果自己不攢勁幹,那太對不起人了。”李世奉大起膽子通過金融扶貧政策貸了5萬元,養了22桶中蜂,給家庭經濟“造血”。

李世奉的妻子經過專家治療已能夠走路,他終於可以騰出時間當護林員、種植中藥材,家庭經濟收入增加了,“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也得到解決。

2019年下半年,李世奉一家的家庭收入有3萬多元,他主動提出申請摘掉窮帽。他的大女兒即將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一家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非常強烈。

下一步,李世奉準備外出搞裝修,家中的中華蜂就由妻子打理,增強脫貧之後的“造血”功能。

不畏險阻

產業帶動脫貧

脫貧之後如何防止返貧,發展產業是保障。

2018年10月,農行重慶分行的幹部李錫銘、熊興文被派到後坪鄉定點扶貧,按照“下得去,蹲得住,融得進,幹得好”的工作要求,在“精準”上下功夫,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熊興文駐村之後發現,因殘、因病致貧的貧困戶的心理很脆弱。因此,他十分注重貧困戶的心理疏導,斬掉思想上的窮根。

貧困戶曹興榮因其妻子患癌去世,家庭失去了內當家,他心理很難受,很脆弱,不知咋辦。熊興文上門慰問、多次開導,為其規劃種植業和養蜂業,激發了脫貧的內生動力。

高坪村交通條件不好,路況差,小車底盤容易掛壞,經常發生車輛陷入泥坑找人艱難推車的情況。有些路段小車底盤較矮,根本無法通行。熊興文就經常遇上這種“窩火”事。

為媳婦重病耗光家裡積蓄成了“苦瓜”的他,什麼樣的“甜蜜事業”居然拯救了他?

高坪村蜂場

為了不影響脫貧攻堅進程,提高工作效率,熊興文借款重新購買了底盤較高的越野車,用於下鄉扶貧。

高坪村發展什麼產業,可以保證村民持續增收?熊興文認為養殖中華蜂是很好的途徑,因為養蜂技術相對簡單,而且見效快。

高坪村也有一些貧困村民養殖中華蜂,但基本上是“散打”,零星養殖形成不了規模,村民的經濟收入也難得到保證。

熊興文決定引進專業的養蜂公司進駐高坪村,帶動村民們脫貧致富。於是,他到處聯繫養蜂公司,由於各種原因均未成功。這讓他有一種挫折感,一度想放棄養蜂這個產業扶貧的念頭。

想到高坪村還有5戶貧困戶沒脫貧,熊興文面對挫折和困難沒有灰心、沒有退縮。經過幾個多月的聯繫、溝通,最終引進了一家養蜂公司,建起3個養蜂場,為農戶送養蜂技術,開展定期培訓,帶動了貧困戶穩定增收。

目前,在養蜂公司的帶動下,高坪村養殖的中華蜂達到1000餘桶,實現了產業帶動。村裡的貧困戶脫貧了,熊興文感到很欣慰。

“扶貧幹部跑到窮山僻壤來幫助我們,我們也應該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家住中嶺村的趙亞莉,是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一學生。疫情期間,她成為一名志願者。

受到扶貧幹部們的感染,趙亞莉就利用週末時間,到村辦公室輔導孩子們上網課。

“你們幫助了我,我也應該幫助他人”,趙亞莉說,和扶貧幹部相比,她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這種循環幫扶和愛心傳遞,正成為後坪鄉脫貧攻堅的生生不息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