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盱眙侯氏,曾是抗倭抗清名將,故事在東南沿海地區廣為流傳

淮安盱眙侯氏,曾是抗倭抗清名將,故事在東南沿海地區廣為流傳

侯繼高普陀山題字

清政府欽佩盱眙侯氏的忠義,下令表彰,賜號“忠烈”,建立侯氏“闔門忠烈碑”,為其塑像。

金山衛指揮同知職位一直由盱眙侯氏世襲,在外族入侵民族危難的關頭,以侯端、侯繼高、侯承祖等名將為代表的盱眙侯氏,奮不顧身,英勇殺敵,以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首氣壯山河、彪炳史冊的英雄讚歌。

侯端與金山衛大捷

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率軍攻下滁州,盱眙侯林前來投奔入伍。侯林勇猛過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屢立戰功,封懷遠將軍,擔任京衛指揮同知,世襲罔替。子侯貞襲父職,因運輸漕糧時操勞過度,英年早逝,兒子侯端(1386—1465)年僅四歲。母親年輕守寡,含辛茹苦地把侯端培養成人。永樂四年(1406),侯端任金山衛指揮同知,力大無比,曾提起衙門前一丈多高的石獅子行走十多步。有隻大老虎竄到南匯,傷害許多人,侯端以單槍匹馬,一舉幹掉了兇惡的老虎。百姓十分感激,把殺虎處命名為“侯公殺虎墩”。

侯端到金山衛上任時,城牆因為多次海嘯,垮坍多處,破敗不堪,金山墩、戚家墩等嘹望臺被沖垮,他用很短時間就修復了城牆及海防工事。永樂十一年四月,倭寇侵犯金山衛,侯端率領軍民擊退了倭寇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倭寇見無法攻入衛城,只好悻悻離去。永樂十四年十月,為構築工事,侯端帶領精壯士兵到浙東山區伐木。海島上倭寇乘虛而入,攻下金山衛,大肆擄掠。等侯端趕回時,倭寇早已逃之夭夭。

永樂十六年,大批倭寇分乘十三隻大船,在先進火炮掩護下猛攻金山衛。侯端率軍在城外迎頭痛擊,倭寇全部被殲滅,無一人生還。金山衛大捷的消息傳遍四方,百姓歡欣鼓舞,朝廷嘉獎。從此,倭寇聽到侯端的名字便聞風喪膽,再也不敢對金山衛輕舉妄動。侯端為金山衛奮鬥終身,65歲時才解甲歸田。


淮安盱眙侯氏,曾是抗倭抗清名將,故事在東南沿海地區廣為流傳

侯端殺倭寇

抗倭名將侯繼高

侯繼高(1533-1602),侯端玄孫,字龍泉,十六歲時襲祖職金山衛指揮同知,歷任吳淞把總、狼山總兵,寧紹參將、浙江、廣東等地總兵、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等職,封驃騎將軍,把一生獻給抗倭事業,當時的名聲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胡宗憲等人。

據《金山縣名宦傳》記載,“侯繼高任指揮使,幼時嘗夢神授三矢,謂他日當宣力國家,及萬曆間,隨劉尚巡海,又夢神授方略,即連戰花腦、浪岡皆捷……後海寇犯衛城,繼高臨陣斬首五百餘級,賊乃遁去。”在保衛金山衛的戰役中,侯繼高一次就消滅五百多名倭寇。據《寧紹倭亂紀》記載,萬曆十七年三月初二日,侯繼高指揮陳夢鬥、錢潛等人巡視花腦、大小盤洋麵,遇到2只倭船,合力攻剿,擊沉賊船,活捉倭寇1名,斬獲首級20顆,奪得武器112件,驚惶失措墜入海中溺死的倭寇不計其數。初四日,侯繼高指揮劉應科、張必儒、詹斌等人巡視浪岡海洋,觀察到有草苫大倭船一隻,追出遠洋,奮勇夾攻,當時狂風大作,官兵冒險激戰,捕獲倭寇5名,斬獲首級28顆,奪獲武器135件,大獲全勝。

當時一些流民海匪也冒充倭寇,流竄於浙江沿海島嶼之間,形蹤飄忽,伺機上岸燒殺搶劫,無惡不作,官兵多年進剿,收效甚微。萬曆十八年春天,浙江總兵侯繼高奉命率軍在浙江沿海剿匪。面對狡詐猖狂的海匪,侯總兵決定採取誘敵之計,放出口風說:一家人要到普陀山進香拜佛,隨後坐上官船帶著夫人和大批親隨,一路上鼓樂浩蕩。海匪得知情報,大喜,撐著快船齊集嵊泗枸杞島,準備大幹一場。沒想到侯總兵早就在此埋下伏兵,經過激烈的交戰,一舉殲滅了騷擾浙東海疆多年的匪徒。朝廷通令嘉獎,侯繼高連升三級,由從三品升任正二品。後來,侯繼高到此檢查戰備,登上枸杞島五里峰山頂,眺望大好河山,揮毫寫下“山海奇觀” 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令人勒石紀念,遂成當地一景。

侯繼高文武全才,戎馬生涯中勤於著書立說,有《全浙兵制考》、《日本風土記》、《普陀山志》等著作傳世。他擅長書法,巡視普陀山時,曾題寫過“白華山”、“磐陀石”、“海天佛國”等字。這些題字用墨飽滿,雄奇蒼勁,意境深長,為山海增輝,成為後世遊人必到的風景名勝。侯繼高成就了普陀山,“海天佛國”從此成了普陀山的美稱,名揚四海。


淮安盱眙侯氏,曾是抗倭抗清名將,故事在東南沿海地區廣為流傳

侯繼高枸杞島題字

侯承祖抗清滿門忠烈

侯承祖(1587-1645),侯繼高孫子,字伯武,號懷玉,自幼穎悟,深受祖父鍾愛,隨同讀書、習武、騎射刀槊嫻熟,詩詞書法俱佳,成人後襲祖職,任金山衛指揮同知,愛民如子,深得百姓愛戴。

1645年5月,清兵攻佔南京,金山衛受到強烈震撼。侯承祖在家中設立靈臺,祭叩亡帝,告誡說:“我家世受國恩,當以身報國。”與夫人周氏商議籌款守城之事,周氏知書達禮,深明大義,盡散家財以充軍資。形勢日趨緊張,不到兩個月,嘉定、平湖、松江相繼失守。在侯承祖的領導下,軍民積極備戰,同仇敵愾,決心與金山衛共存亡。

李成棟原為史可法部下,降清後被任命為松江總鎮,派人來勸降,許以高官厚祿,侯承祖斷然拒絕。八月二十日清晨,清軍兵臨城下,數萬大軍把小小的金山衛圍得水洩不通。清軍架雲梯、拋繩索,黑壓壓地拼命往城牆上爬。城上火炮雷鳴,磚石、利器齊下,喊殺聲震天動地,清兵紛紛墜落,但後續者仍然冒死登城,如此反覆,至午時已達六次,雙方陣亡都已過半。李成棟下令暫停,派人進城招降。侯承祖當場燒了招降書,把其中一人斬首,一人驅逐出城。李成棟大怒道:“踏平金山衛!”二十一日,清軍發起總攻,炮火連天,殺聲四起,矢石如雨。侯承祖坐鎮指揮,擊退清軍連續五次進攻,屍體堆積如山,覺羅巴克託、奇爾曼斯迪等69名清軍將領陣亡。二十二日,清兵繼續猛攻,水關、北門相繼失守,清軍潮水般地湧進衛城,守城官兵毫不畏縮,與敵人展開激烈的肉搏戰。侯承祖躍馬揮刀,連斬五百餘人。長子世祿,與指揮使陳國賢、西天墨等人愈戰愈勇。衛城成了屠殺場,人頭亂滾,血流遍地,染紅了護城河。此時守備楊寅東突然叛變,反戈一擊,陳國賢被殺,侯承祖被擒,守軍陣腳大亂。世祿上前救父,中箭被執。清軍以陣亡12453人的代價佔領了金山衛。瘋狂的清軍實行大屠殺,幾乎殺光了城中將士與百姓。侯承祖夫人周氏、長女、5歲小兒子、胞弟仲錫、侄兒世鼎全部遇難。金山衛保衛戰,明朝將士共戰死4672人,百姓遇難18175人。

侯承祖被押到松江府,義兄張銚前來勸降:“承祖兄,識時務者為俊傑,大明氣數已盡,不必可惜;只要肯歸順新朝,我保證你立即官復原職,子孫後代享受榮華富貴。”侯承祖罵道:“貳臣賊子,將來有何臉面去見先帝?”李成棟用刀架在他脖子上,威脅說:“你真的不怕死?”侯承祖哈哈大笑道:“我侯家哪有怕死的?”長子世祿受傷嚴重,滿身血汙,在一旁大聲道:“父殉國,子殉父!”清兵用箭把他活活射死。當夜,侯承祖被斬首。

清政府欽佩盱眙侯氏的忠義,下令表彰,賜號“忠烈”,建立侯氏“闔門忠烈碑”,把侯承祖父子的事蹟載入史志,為侯承祖、侯世祿、侯世蔭在金山衛忠義祠裡塑像,官方每年舉行祭拜活動。盱眙侯氏抗倭抗清的故事在東南沿海地區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