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學校、家庭和工作都容不下的艾滋病人,將何去何從?

有個段子,說是有個女孩為了支持艾滋病患者,假扮艾滋病患者去大街上找人擁抱,結果沒有人敢和她擁抱,正當她感慨人們的偏見像一座大山時,一個男孩過來說我想抱抱你,女孩感動的不行,男孩又說了一句,我也是艾滋病患者,然後……女孩嚇跑了。

想起之前,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是中國唯一一所艾滋病學校,在17年6月,其校的16名同學在該校設立的標準化考場單獨進行高考,目前15名艾滋病學生即將入學。而後中青在線中青報發表文章,《15名艾滋病人上大學,竟讓網友感到害怕!》

那些學校、家庭和工作都容不下的艾滋病人,將何去何從?

​在2013 年公映的美國電影《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艾滋病患羅恩.伍德魯夫為了讓一眾病友活下來,不惜走私藥品,與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鬥智鬥勇,用最後七年的生命換來泣血的喝彩與簇擁。片中有句臺詞是這樣說的:“有時候我想成為別人,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可能沒有機會體驗別人的生活,可還是想為之去奮鬥,所以我希望它能有價值。”

事實上,艾滋病患遭到歧視仍然很常見,且無法消除,不可避免。未來真正的挑戰,除了通過更多的研究來治療外,更多的心力應該放在如何減少社會歧視、正確認識艾滋病。

艾滋病毒主要是通過體液傳染,這些體液僅限於血液、精液、腸液、羊水、乳汁跟陰道分泌物,至於汗水、口水則並不是感染的體液來源。一般來說,艾滋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兩種:不安全的性行為跟共用針頭。

那些學校、家庭和工作都容不下的艾滋病人,將何去何從?

  • 不安全的性行為:尤其是針對高校學生群體,儘量從觀念上要學會用“安全套”保護好自己,避免高危性行為發生。
  • 共用針頭:共用針頭也是傳遞艾滋病毒的主要感染途徑,如果生活條件許可,艾滋病毒可以在針頭當中存活最多42天。避免共用針頭,可以減少艾滋病的傳遞。

目前已較不常見,但有相關案例的傳染途徑有:

母體垂直感染,也就是媽媽直接傳給小孩。目前一般女性若是確診艾滋病毒攜帶者,在懷孕期間口服母嬰阻斷藥,有很大幾率可以生下一個健康無感染的寶寶。

那些學校、家庭和工作都容不下的艾滋病人,將何去何從?

  • 輸血:這種型態的感染風險最高,但一般來說,目前血站採血會化驗排除艾滋病患的血液,所以比較不需要擔心。
  • 拔牙、針灸、穿耳洞、臉部保養造成出血或器械接觸體液,因此理論上是有機會傳染艾滋病毒。但是,若能遵守器械消毒的程序,是可以杜絕艾滋病毒的傳染。
  • 使用牙刷、刮鬍刀會造成出血,因此與他人共用是有機會感染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
  • 其他方式:食物感染、咬人、接觸精液等,幾乎沒有感染風險。

艾滋病真正的問題,在於對於該疾病有許多的錯誤認知,而這些錯誤認知幾乎都是40年前的錯誤認知。

事實上,艾滋病的傳染途徑跟B型肝炎、C型肝炎類似,都是通過血液、體液的感染,但是許多人可以跟B肝、C肝患者一起吃飯,卻不敢跟艾滋病患用餐,所以產生了歧視與汙名化,導致許多患者不敢勇敢接受治療,錯失了黃金治療期。

其實,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病患,都是需要家人、親人與社會的關懷與支持,才能夠勇敢地支持下去。所以,不需要害怕艾滋病患者,而是要給予更多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