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做了哪些事,為什麼千百年來一直都跪著?

西子湖畔,岳飛墓前,至今跪著五個罪人像,千百年來一直跪著,他們到底做了些什麼天理難容的事,讓大家痛恨他們五個人千百年,一直沒有原諒他們,而將他們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古今中外的陷害案,真是屢見不鮮。憑空捏造,陷人於罪,甚至置人於死地,那情景,最令人悲憤和不平!惡人搞陷害,要靠兩個條件:一要搞點權術,二要依仗權勢。“術”固然不可缺少,而“勢”卻尤其重要。民族英雄岳飛為秦檜等人所陷害的事,是婦孺皆知的。人們在杭州嶽王廟,見過跪在岳飛墓前的那五個鐵人跪像。其中有幾個早已被刮光了鼻子,摸亮了腦殼,看起來真讓人感到痛快。不過,痛快之餘,總還有些遺憾:那個殺害岳飛的元兇、賣國皇帝趙構,躲到哪裡去了呢?如果不是他做後臺,秦檜等人,敢把岳飛怎麼樣呢?當然,封建社會的當權者,是不會允許一個皇帝跪在那裡遭人唾罵的。

他們都做了哪些事,為什麼千百年來一直都跪著?

岳飛墓前五人跪像

讓我們回顧一下這段歷史吧。

岳飛,字鵬舉,公元1103年(北宋徵宗崇寧二年),出生在相州淮陰的一個農戶家裡(現在的河南省淮陰縣)。據《宋史》記載,岳飛的父親為人很寬和,自己節衣縮食,卻能夠賙濟鄉鄰,借給人家的錢糧,從不主動去索要。岳飛雖然生於清貧之家,卻有很好的家教,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岳母刺字”、“以沙代紙”的佳話。岳飛小的時候,敦厚老成,不苟言笑。他讀書十分刻苦,尤其喜歡《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傳說他很有力氣,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能拉開足有三百斤拉力的強弓,射很重很重的箭。他的老師周同,把全身的技藝都傳給了他。他能夠左右開弓,百發百中。他重氣節,講情義。周同死後,每逢初一、十五,他都要到墳上去祭奠。他的父親十分感慨地說:“你這孩子,如果有一天被國家重用,必然會為國殉難,為義獻身啊!”

他們都做了哪些事,為什麼千百年來一直都跪著?

岳飛

岳飛的青年時代,正是北宋王朝日益腐朽,北方的遼、金頻繁騷擾邊境,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一天比一天激烈複雜的時代。宣和四年,一位姓劉的真定宣撫招募“敢戰士”,十九歲的岳飛毅然應募。

青年的岳飛,在戰場上已經初露頭角,表現了非凡的勇敢和才氣。有一次,宋、金兩軍在滑南對峙,他帶領一百來個騎兵在黃河邊訓練,突然,遠方煙塵滾滾,無數的金兵馳馬飛來。大家一時被嚇得面如土色,手足無措!而岳飛卻十分鎮定地對戰士說:“大家不要怕,敵人雖然很多,但是他們不知道我們的虛實,必然不敢輕舉妄動。我們正好趁他們猶豫不決的時候飛速地撲上去,一舉把他們擊潰!”說著,岳飛一馬當先,風馳電掣般殺向敵人的馬隊。其餘戰士緊隨其後,拼命廝殺。敵人還沒有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就已經被砍倒了上百名,只好駁轉馬頭,望風而逃。後來,岳飛有機會見到了康王趙鉤,做了“秉義郎”,到了老將宗澤的麾下,並且很受賞識。

公元一一二七年,金兵攻陷了開封,俘虜了徽、欽二宗,劫走了三千朝臣宮眷,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這一年五月,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皇帝位,這就是南宋的高宗。高宗剛剛繼位,二十四歲的岳飛,便不顧身卑言微,立即上書,希望趁敵人立足未穩的時機,請皇帝親自率軍北渡,趕走金軍。甚至還公然指責庸臣誤國,說他們只知道跟著皇上一天一天地向南跑,辜負了中原百姓的重望。岳飛哪裡會想到,這一封慷慨激昂的愛國奏章,卻惹得這位皇上又氣又惱。他竟然治了岳飛一個“越職”之罪,連小小的烏紗帽也給奪走了。

其實,岳飛把復國的希望寄託在這位新君身上,一開始就註定了他悲劇的結局。

這位高宗皇帝是什麼人呢?他本來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投降派。此人是徽宗的第九個兒子。欽宗的弟弟。在金兵第二次攻打開封之前,他奉朝廷之命,以皇室宗親的身份,帶著刑部尚書王雲去出使金國,準備議定和約。誰知這位刑部尚書竟然暗暗和金人勾結,要把他挾持到北國做人質,用以要挾宋朝。趙構發覺這個陰謀以後,嚇得心驚肉跳!別說是去金國和談,連前沿地帶都不敢停留了。他抱頭南竄,躲到相州。開封告急的時候,欽宗派人夜間縋城而出,封他為河北兵馬大元帥,讓他調兵救援。他的確招來了許多抗敵軍民,但卻按兵不動,一心等著父兄被俘,他自己才好登基坐殿。現在,剛剛過上皇帝癮的趙構,哪裡有心北伐,又怎麼能忍受得了岳飛的這一番教訓口氣呢?

後來,岳飛投到河北招討使張所的帳下。張所十分器重他,把他看做一位英雄。有一次,張所問他:“你到底能夠抵擋多少敵人?”岳飛平靜地說:“做將領的,不能單憑著勇氣。古代許多名將,都是靠智謀取勝的。”他舉了好多例子。張所不禁驚歎地說:“您博鑑群書,通曉古今,根本不像是行武出身啊!”岳飛順勢跟他說起了戰爭形勢,勸他固守邊境,以圖收復中原。岳飛說:“面對現在的形勢,我們應該考慮如何進攻,而不是步步後退。如果都城能留在汴京,憑藉河北山川的險阻,固守要衝,把精悍的部隊安排在相鄰的重鎮,一旦敵軍來犯,鄰近各城軍隊,有的阻擊,有的救援,這就萬無一失,金兵就不敢再犯河南。如此,京師一帶,自然就固若金湯了。張將軍如能提兵壓境,我岳飛願奮戰在將軍帳入,惟命是從!”

張所聽了,又佩服又感動。他任岳飛作武經郎,派他跟隨王彥渡河抗敵。誰知王彥是個膽小鬼,到了新鄉,他一看金兵很多,嚇得不敢前進。岳飛只好獨自率領所轄部隊跟金兵血戰。岳飛一馬當先地衝入敵陣,殺敵無數,並且奪下敵軍的帥旗,上下揮舞,呼喚著部下。宋軍士氣大振,一舉攻下新鄉。岳飛連戰連捷,後來,糧食吃光了,跑到王彥那裡去請求補給,王彥卻拒不開倉!岳飛義憤填膺,繼續北上迎敵。他深入太行山,搴旗斬將,屢建戰功。但他知道跟王彥的矛盾已不可調和,便又去投奔老將宗澤。

不久,宋室南遷。東京留守宗澤三呼“渡河”,慘然謝世,岳飛又落到了杜充的手下。這位杜充,也是一個貪生怕死的將軍。岳飛在他手下出生入死,東擋西殺,卻始終無法激發他的抗敵熱情。公元1129年,即南宋建炎三年,杜充堅持要領兵退守建康。岳飛苦苦地勸他說:“中原的土地,一尺一寸都不能放棄。我們一抬腳。這塊地方就不是我們的了,以後再想奪回來,沒有幾十萬軍隊是不行的!”杜充說什麼也不聽,岳飛只好跟他南下建康。朝廷命杜充守衛建康,杜充翫忽職守,從不以國事為重。這一年金兵大舉南犯,攻陷了建康,又直逼杭州。杜充最後竟然投降了金國,他手下的將領,到處搶掠。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只有岳飛的軍隊士氣旺盛,軍紀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所以連戰連捷。經過幾次大的戰役,重挫了金兵主帥兀朮,收復了建康。

他們都做了哪些事,為什麼千百年來一直都跪著?

岳母刺字

岳飛抗敵有術,治軍有方。他不僅善用智謀,出奇制勝,而且善於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分化瓦解敵人。所以能常勝不敗。收復建康以後,岳飛向高宗皇帝上奏章說:建康是國家的要塞,應派精兵把守;還應在淮河一線增加兵力,牢牢地護住腹心地帶。這時的趙構,對岳飛可是另眼看待了。因為他感到,只有岳飛,才豁出身家性命來保衛這個國家,沒有岳飛,他連江南這半壁江山也很難守住。所以他很高興地採納了岳飛的意見。

不久,朝廷提升岳飛為通州、泰州鎮撫使,兼知泰州。可是,岳飛的心事不在這裡,他請求擔任淮南東路的一個重難任使,以圖收復本路州郡,乘機逐漸北進,一步一步收復山東、河北、河東、京畿等路的大好河山。這一段時間,算是趙構跟岳飛最投機的一個時期。岳飛替他平了江淮賊寇,他加封岳飛為神武右軍副統制,授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岳飛入見,高宗趙構親筆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大字,繡在大旗上,賜給岳飛。並授鎮南軍承宣使,又改為神武后軍都統制,又兼制置使。後來又連封他兼任幾個大州的節度使、制置使,一直封到武昌郡開國侯,岳母也被封為國夫人。這時的趙構,看上去跟岳飛真是親密無間。由於長期在夏日裡征戰,岳飛患了嚴重的眼病,常常疼得睜不開眼睛!可是,只要聖旨一下,岳飛總是立即出征。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皇帝劉豫派他的兒子劉麟來犯淮西,岳飛馳軍未到,劉麟已經敗退。高宗皇帝感慨地說:“劉麟敗北不足喜,各位將領尊奉朝廷,這才是最可喜的事。”有一次,岳飛入見,高宗和顏悅色地問岳飛說:“愛卿,你長期馳騁疆場,可曾得到過好馬嗎?”岳飛說:“我有兩匹好馬,每天要吃掉幾鬥精細的草料,喝好多好多的水。可是,如果不是最精細、最乾淨的草料,那兩匹馬連嘴都不張!騎上它上路,開始的時候並不太快,直到走出了一百多里地以後,才逐漸地快起來。從午時到酉時,還足足可以跑上二百里。解下馬鞍以後,即不見它出汗,也不見它喘息,就像沒事兒似的。這就是說,它需要的數量很多,而挑選得又十分嚴格;它力量很充沛,卻不逞一時之強。這樣的馬,才是任重馳遠之材,可惜相繼都死掉了。現在我騎坐的幾匹馬,一天吃不了幾升的草料,而且毫不挑揀,得到什麼就吃什麼。用它的時候,鞍子還沒有備好,它就昂首揚蹄,急著要上路。剛跑了一百里地,便精疲力盡,氣喘吁吁,通身大汗。這樣的馬,要求得少,容易滿足;逞強好勝,又沒有實力,這就是那種笨馬。”這哪裡是談馬,分明是滔滔不絕地闡述哲理!一般人誰在皇帝面前這等放肆?而高宗卻心悅誠服,連聲說:“好,好,你的話說得真深刻!”於是,立即拜他為太尉,不久又任他為宣撫使兼營田大使。又讓岳飛陪他去建康,把王德、酈瓊的兵馬劃給他,還下詔對王德等人說:“一切聽從岳飛的號令,就像聽到我的指令一樣!”

然而,岳飛和高宗的矛盾,實際上是很尖銳的。岳飛忠心赤膽,壯懷激越,一心只在掃平北寇,恢復中原。高宗對岳飛這種忠君愛國的情懷了如指掌,他絕不像漢高祖劉邦懷疑韓信造反那樣懷疑岳飛。然而,在高宗看來,也正是岳飛的這種執著的報國熱忱,時時威脅著他的江南小朝廷。高宗先是擔心“二聖”返國會奪了他的皇帝寶座,後來又怕惹惱了金兵,會丟掉這半壁江山。所以,他只希望岳飛是一條狗,為他看家護院,驅趕“蟊賊”。可是,岳飛卻是一隻猛虎,他虎視眈眈地向著北方,憤怒地咆哮著要“還我河山”!這不能不令趙構十分煩惱,他不能不對岳飛嚴加提防。那一次岳飛進兵討代劉麟,聽說劉麟已敗,他半路折回。高宗剛剛說了一句暖人肺腑的話:“劉麟敗北不足喜,各位將領尊奉朝廷,這才是最可喜的事。”就立即下達書面指示說:“敵兵已經離開淮地,你不要再向北進兵,看一看臨近各州的形勢,以後再相機行事吧。”這以後,岳飛多次謁見高宗,提出抗金復國的規劃。岳飛還上書給高宗說:“金人在河南建立劉豫偽政權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中原,踐踏中原,就是要用漢人打漢人。這樣,金人就可以坐山觀虎鬥。我請陛下給我一段時間,一旦時機成熟,我就率兵挺進京、洛一帶,佔據河陽、陝府、潼關等重鎮,並以此招回已經投降金國的中原將領。然後,請陛下立即調派王師北進。這樣,金人一定會丟掉汴京逃向河北,京畿、陝右地區就可以一舉收復。然後再分兵控制兩河一帶。這樣,劉豫很快就會成為我們的囊中之物,滅掉金國的日子也就不會太遠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關鍵就在此一舉了。”高宗看了岳飛的這封信,倒是表現出很激動的樣子,他立刻回覆岳飛說:“朕能有像你這樣忠心耿耿的謀臣,還擔心什麼呢?至於如何掌握戰機,我實在是個外行,一切由你相機行事吧!”當晚,皇上又把岳飛召進寢宮,拉住岳飛的手,信誓旦旦地說:“中興之事,一以委卿!”這話的意思是說:“國家中興的大業,一切都託付給你了!”

他們都做了哪些事,為什麼千百年來一直都跪著?

宋高宗趙構

可是,說歸說,做歸做,“金口玉牙”的皇帝,說話常常是不算數的。不久以前,高宗在建康的時候,親口答應把王德、酈瓊的軍隊劃歸岳飛統領。於是岳飛雄心勃勃,準備大舉北伐。可是,後來皇上竟然變了卦!他下詔讓岳飛到都督府跟張浚商量統兵的事。兩人話不投機,張浚倒覺得岳飛是在爭奪兵權!岳飛惹了一肚子的氣,憤然上疏,請求解去兵權,歸家為母守喪。皇上自知理虧,只好做了一回和事佬,連下幾道詔書,把岳飛請了回來,說了不少好話,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岳飛很傷心,他問皇上:“前兩天在寢宮受命之時,我以為陛下主意已經拿定,為什麼到今天還沒有下定決心?我請求率軍北進,收復中原,這是合天意、順民心的事情。用兵就是這樣,正義之師,就會無往不勝!請陛下放心,復國的大業,一定會成功!”高宗沒有答話,岳飛以為他已經動了心,就進一步請求說:“錢塘地區,處在偏遠的海邊,不是用武的地方。請陛下在上游建都,像漢光武帝那樣,親率六軍,往來督戰。將士們看到陛下復國的決心,一定會同仇敵愾,奮勇爭先……”

可嘆岳飛,他哪裡知道高宗皇帝的鬼心腸呢?

高宗皇帝為什麼這麼快就變了卦?原來他從心眼兒裡還是要和金人講和。耳朵裡聽著岳飛的話,而他那一顆賣國求安的心,卻早已跟奸人秦檜連在一起了。

秦檜,字會之,江寧人,正和五年(公元1115年)登第。說起這個人來,當初真還算有一點氣節。靖康年間,他堅決反對向金人割地求和。後來,開封淪陷、徽、欽二宗被掠走。不久,金人命宋臣立張邦昌為帝。這時的秦檜,極力反對金人的無理和蠻橫。他寫了一篇慷慨激昂的進狀,很有一種要與宋室江山共存亡的氣概。金國人很生氣,找到了這個秦檜,並且把他押到軍隊中。再後來的事情,就不那麼光彩了。當初徽、欽二宗被掠的時候,秦檜曾跟在身邊。後來聽說康王繼位,欽宗便寫信給金軍的左副元帥粘罕,跟他議和。這封信交給秦檜潤色加工,並由他送給粘罕。秦檜很會辦事,同時還送去了很貴重的禮品。粘罕很賞識他。他也算是跟粘罕有點兒舊交了。所以,這次被帶到金營,金人並沒有難為他。後來金主吳乞買又把他送給弟弟撻懶使用,可見是把他當作一個高級奴才了。秦檜能說會道,善於察顏觀色,又小有才氣,日子過得很安全,很舒心。

在秦檜歸國之前,宋朝對金國的態度,常常動搖不定,有時主戰,有時主和。自從他回來以後,宋朝的基本國策,就是解仇求和。偶爾打了幾仗,那是因為被人家逼得沒有辦法了,才還了幾手。

秦檜做了宰相以後,極力奉迎高宗的投降立場,大肆破壞抗金力量。有一次,高宗哭喪著臉說:“先帝的靈柩,只要有個歸期,早一年晚一年倒也沒有什麼;只是太后年事已高,我晝思夜想,盼著能早一天見面。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才顯得這樣低三下四,期望早一點簽定和約啊!”秦檜立刻湊到跟前說:“皇上能這樣屈已議和,真是難得的孝心啊!”有一次,大臣們去見皇上。議事完畢,秦檜故意留下來,悄悄地對皇上說:“這些臣僚們一個個畏首畏尾,腳踩兩隻船,真是沒法跟他們議論大事。如果陛下決心要跟金國講和,請您單獨跟我談吧,不要讓他們亂插言!”高宗說:“好,這件事,我就專交給你一個人去辦!”這位多變的皇帝已經忘了,就在一年以前,他還拉著岳飛的手,激動地說:“中興之事,一以委卿!”此時的秦檜,真是得意極了,但他還是假惺惺地說:“我恐怕還會有什麼不太妥當的地方,請陛下再考慮三天,也容我再想一想,看看還有沒有別的主意……”過了三天,群臣面君的時候,秦檜又落在最後。這時高宗議和的決心早已下定,秦檜還是不放心,他又對皇上說:“我總是擔心還有什麼不妥之處,陛下還是再想三天吧,我也再考慮考慮其他方面的問題。”直到又過了三天,秦檜看到高宗真正是堅定不移了,才拿出了事先早已準備好了的議和文書,交給高宗。兩個賣國賊一拍即和,他們一唱一和,大造和談輿論,可是,連和議的文書都不再讓群臣知道。

高宗、秦檜等人的倒行逆施,一開始就遭到了朝中有識之士的強烈反對。這一年十月,金人派使者以“江南詔諭使”的身分“巡訪”宋朝,要求所經各地官員以天朝使臣相待。這更激起了宋延上下愛國之士的極大憤慨!樞密院編修官胡銓憤然上疏,請斬秦檜之頭,以謝天下;司勳員外朗朱松等六人聯名上疏說:“金國人用一個‘和’字,控制我們國家十二年了。用它傾覆我王室;用它鬆弛我邊防;用它耗盡我國力;用它消磨我復仇的鬥志!現在,金人又派人‘詔諭江南’,讓皇上行叩拜之禮。金國上下,從公卿朝臣,到黎民百姓,莫不義憤填膺!天下一定會有仗義之人,來討伐奸相秦檜的罪行!”奉禮郎馮時行,在應詔回答高宗的問話時說,和議是絕對不可信的。他甚至舉出當年漢高祖分羹的故事來打動高宗。他說,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羽抓走了高祖的父親,要挾高祖說:“不投降就烹了你的父親!”高祖從容地回答說:“你我同殿稱臣,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烹你的父親,就請你分我一杯羹吧!”馮時行說:“這並不是高祖的殘忍和不孝,而是能顧全社稷江山,識破敵人詭計。”高宗聽了,連連搖頭塞耳,高聲喊道:“我不忍心聽下去呀,我不忍心聽下去呀!”前沿守將韓世忠,四次上疏請求說:“金國這是把我們當劉豫看待,堅決不能答應他們!兩國一旦再起戰端,臣請在最艱險的地方報國。”高宗對此置之不理。韓世忠更加憤慨,又一次上疏說:“金使以詔諭為名,就是暗示我們已經歸順了他們。這是主辱臣死的時刻!我寧願拼死一戰以決勝負,如果打了敗仗,再委曲求全也不為晚。”這些剖肝瀝膽之詞,高宗卻一概聽不進去!

此時的岳飛,更是頑強地高舉著北伐復國的大旗!他氣憤地說:“今年如果再不出兵北伐,我就只好辭職還鄉了。”他聽到金人要歸還河南的消息,絲毫不為所動。他說:“金人不可信,和約不可靠,宰相如此誤國,恐怕要被後人恥笑。”這話傳到秦檜耳朵裡,氣得他咬牙切齒。

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宋金正式簽定了和約。這是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為了求得金國對南宋偏安小朝廷的承認,以高宗為首的投降派,不惜向金人獻銀納貢,叩拜稱臣。他們不知廉恥地把失敗當作勝利,把屈辱看成榮耀。他們大赦天下,竟然在大赦文告上寫道:“上天開悔禍之期,大金應許和之約,割河南之境土歸我版圖,息宇內之干戈保全民命!”真是無恥到了極點。他們誇功行賞,彈冠相慶,搞得熱熱鬧鬧。

岳飛此時,心肝俱碎。在朝臣紛紛奏上“賀表”的時候,岳飛卻送上了一封譴責投降、要求繼續抗戰的奏章。岳飛對高宗說:“我讀著議和的詔書,作為一員將領,感到愧對皇恩,無地自容!跟金人議和,如果是為了暫時求得安寧而解倒懸之急,也未嘗不可;如果要長治久安,維護國家的尊嚴,怎麼能用這種辦法呢?我們應該立足於全勝,著眼於收復北方全部失地,報仇雪恨!”為了慶祝“勝利”,皇帝授予他開府議同三司之職。岳飛極力推辭說:“現在的情勢,應該看作是很危險,不能看作是很安寧;洽洽是令人憂慮,哪裡值得去慶賀?應該努力加強軍隊的訓練,以防不測,怎麼還能論功行賞?這豈不是讓敵人恥笑嗎?”

岳飛的這些言論,使高宗感到很難堪,秦檜對他更是恨入骨髓。

可是,冷酷的事實,卻無情地粉碎了那些主和派們的幻夢!宋金和約簽定剛剛半年,金國便開始全面悔約。原來,金國貴族階級內部又發生了一次激烈的權勢之爭。以侵宋的急先鋒兀為首的政治勢力佔了上風。兀朮向金主控告說:“撻懶極力主張把河南、陝西的土地歸還宋朝,是跟漢人私下勾結,其中必有陰謀!”於是,撻懶被解除了兵權。不久,又涉嫌謀反而被處死。兀掌權以後,立刻撕毀了和約,對宋朝派去的使臣,百般地刁難和凌辱。當時投主和王倫到金國去商量事情,金主根本不理睬他,反倒讓一名下級官員訓斥他:“你知道撻懶犯的是什麼罪嗎?”王倫回答說:“我不知道。”金人又問:“你到我們這裡來,沒有一句話談及納貢的事,反倒來要求割地,你們眼裡只有那個左副元帥撻懶,哪裡還有我們這個大金國?”

紹興十年五月,兀朮兵分兩路大舉南侵,很快就奪回了河南、陝西,氣勢洶洶,直指江淮。金人叛盟,最害怕的人要算是秦檜了。和議是他一手促成的,金人這樣不講義氣,他這個宰相,也怕做不長久了。幸好有一個名叫王次翁的御使中丞,跑到皇上面前替他圓場。王次翁對高宗說:“不能因為事態有點兒變化,就立刻更換宰相。新換上來的人,也不一定就很好。再惹起黨派之爭,亂紛紛的,幾個月也理不出一個頭緒來。請陛下三思而行。”高宗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想到秦檜平時對他的那股親密勁兒,也就沒有再說什麼。秦檜也趁機自我辯解說:“當初撻懶有地割講和的誠意,所以為臣也願意陛下收回河南故地;現在,兀殺了他的叔叔撻懶,和議已毀,所以為臣主張起兵迎敵,請陛下定奪。”這時的宋高宗,又是生氣,又是驚慌。他一邊下詔譴責兀的罪行,一邊急令眾將領火速迎敵。

高宗也算得上是一個很會耍手腕的皇上,他用著你的時候,總是有說不盡的甜言蜜語。這時候,他對岳飛說:“迎敵佈陣的方略,一切都聽你的,朕就不操那個心啦!”不久,又封岳飛為少保,授河南府路、陝西、河東北路招討使,很快又改成兩河諸路招討使。岳飛並沒有把這些頭銜放在心上,他本來就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他迅速調兵遣將,直撲敵陣。不久,各路兵馬,紛紛告捷!大軍駐在潁昌,諸將分道出戰。岳飛親率輕騎部隊,駐在郾城,士氣高昂,銳不可當。這時,兀知道,岳飛的軍隊最不好對付。他在萬分驚恐之中,突然心生一計,要把岳飛誘入腹心地區,集中全力,拼死一戰。岳飛毫無懼色,將計就計。他派兒子岳雲去衝打頭陣,命令他說:“這一仗一定要打勝,如果失敗,我拿你斬首示眾!”岳雲出馬,直衝敵陣,大戰數十合,敵軍屍橫遍野。岳飛又親帶四十名騎兵衝向敵營,殺得金兵狼狽逃竄。就是在這場戰役中,岳飛大破兀的“連環柺子馬”,兀頓足捶胸地說:“我自從起兵,都是靠這個打的勝仗,現在完了!”

他們都做了哪些事,為什麼千百年來一直都跪著?

大戰朱仙鎮

岳家軍連戰連捷,一直打到離汴京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鎮。金軍節節敗退,他們哀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意氣風發,對他的部下說:“讓我們直搗金國的首都黃龍府,大家在一起開懷痛飲!”

可是,岳飛又錯了!高宗秦檜一夥投降派,一直想把淮北大片土地割讓給金國,以平息事端,怎麼會讓他直搗黃龍府呢?這時,秦檜傳達皇帝的旨意,令岳飛立即班師回朝。岳飛說:“現在金兵士氣大喪,一個個丟盔卸甲,倉皇地渡河北竄。我軍鬥志昂揚,將士奮勇殺敵,百姓八方響應。這正是痛擊金兵,根除外患的絕好戰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萬萬不能退兵!”秦檜一看,岳飛的兵馬一時難以調回,便先讓張俊、楊沂中的兵馬撤回,陷岳飛於左右無援的境地。然後他向皇上報告說:“岳飛現在是孤軍深入金營,不可久留。”皇上心裡明明白白,指使秦檜,在一日之中,連發十二道金牌,急調岳飛班師。岳飛接到金牌,朝著臨安的方向倒身下拜,然後站起來仰身長嘆:“陛下呀,陛下,我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啊!”全軍上下,將軍扼腕切齒,士卒嚎啕痛哭。一時間旗倒車亂,戰馬悲鳴。大軍撤離的時候,百姓們攔住馬頭,頓足捶胸地哀求說:“嶽將軍啊,您不能走啊!我們這些百姓,是頭頂著香盆把您迎來的呀!我們日夜奔波,為官軍送糧運草,金兵全都知道啊,您這一走,我們全都沒命啦!”岳飛也是淚流滿面,他舉著金牌和詔書,對百姓們說:“父老鄉親們,我岳飛……王命難違呀……”

嶽軍撤離以後,北方州縣,又很快地被金兵重新佔領。岳飛心灰意冷,請求解除兵權,皇上卻說什麼也不答應。到了盧州,他見到了高宗。高宗假意對他百般慰撫,岳飛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一味地叩頭謝恩而已。

岳飛這次復國復仇的壯舉,就這樣遭到了挫敗。這看上去讓人無法理解。其實,這也是歷史的必然。當時宋金的戰局就是這樣:抗金戰場一取得勝利,金軍就唱起和談的調子,於是高宗秦檜就上勾,於是宋朝就撤兵,於是金國就變臉,於是宋朝又發兵迎敵,於是金人又答應和談……秦檜是金國派來的內奸,他的立場自不必說;而這位高宗皇帝,正是俗話所說的那種“吃一百個豆也不嫌腥”的人,不管金國人怎樣騙他,害他,捉弄他,他總是把人家看成是仁人君子。他認為,只要金人答應議和,他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穩坐江南了。其實,他身前也不是沒有教訓。五代有兒皇帝石敬塘,北方有偽齊的劉豫,這種人下場都很悲慘。臣下們有人也用這些前車之鑑告誡他,他卻根本聽不進去。有這樣一個求和皇帝,宋人當然就永遠也不可能打敗金兵了。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年初,兀朮又率兵向兩淮地區大舉進攻,金兵直逼盧州,高宗又慌了手腳,急令岳飛等人出戰。岳飛當時身體欠安,仍然帶病出徵。高宗皇帝十分感動地說:“愛卿身患疾病,還要替朕南征北戰。為國忘身,誰能像你這樣呢?”岳飛在前線東西馳騁,左右衝殺。當時,兀朮已攻破濠州,張俊駐紮在黃連鎮,不敢前進;楊沂中半路遇到敵人的埋伏,遭到挫敗。惟有岳飛,金兵聞聲喪膽,見旗魂飛。兀朮只好恨恨北逃。

然而,皇帝的好話說盡了,金兵的氣焰打下去了,岳飛的厄運也就要來到了。金兵吃了敗仗,於是又揚起了議和的旗幟。宋朝方面當然是求之不得。為了掃清和議的障礙,秦檜採用對武將收兵,對文臣奪權的卑劣手法,有的被降職,有的被殺害,有的被流放。現在,已經沒有誰能跟他進行權力抗衡了。兀朮也來信指責他:“你張口和談,閉口和談,不殺掉岳飛,還有什麼好談?”秦檜心裡也明白,不殺岳飛,和議就無法簽定;和議不成,自己的處境就很危險。他和岳飛之間,不是魚死,就是網破,絕沒有第二種選擇!於是,他開始一步一步地對岳飛下毒手了。

這時,前方正打得如火如荼,秦檜急令楊沂中和張俊班師。韓世忠聽到消息,駐在濠州無法前進;劉琦聽到消息以後,丟掉壽春,忿忿而歸,從此不再出兵。為了解除諸將的兵權,秦檜又生一計。這一年四月,他秘密地奏請皇上,把前方的三員大將召回來論功行賞。韓、張兩位將領先到,秦檜故意專等岳飛回來。一直等了六七天。韓世忠、張俊都做了樞密使,岳飛做了副使,位在參知政事之上。又把宣撫司的軍隊交樞密院統轄。岳飛看到這種架式,就執意請求交回兵權,秦檜表面上半推半就。這年五月,高宗下詔,命岳飛同張俊一起去楚州組織邊疆防務,統領韓世忠的軍隊還駐鎮江。實際上,岳飛此時已經沒有了實權。於是,高宗皇帝躲了起來,秦檜開始組織各方力量陷害岳飛,最終置岳飛於死地。

第一個主動跟秦檜合謀陷害岳飛的,竟是當時的抗金名將張俊。

張俊,成紀人,字伯英。他原是綠林英雄,從軍以後,在幾次抗金戰役中表現突出,高宗為兵馬大元帥時,任他做元帥府後軍統制,後來極力勸高宗繼皇帝位,因而甚得寵信。以後又在抗金戰場上屢立戰功,官至樞密使,跟韓世忠、劉琦、岳飛齊名,被譽為抗金四大名將。這個人跟岳飛的關係原本不錯,他曾請岳飛與他聯兵平定李成、平定江、淮的“亂民”以後,張俊盛讚岳飛的功績。岳飛因而被提為神武右軍副統制。但是此人心術不正,妒賢嫉能,還慣於巴結權貴。岳飛在眾將領中,算是最年輕的一個,而且出身寒微,最初不過是一名軍中小校。但是每次都榮獲顯赫戰功,韓世忠、張俊跟他比起來,都未免有些遜色。有一次金兵攻打淮西,這本來是張俊的守地,可是他遲疑不敢出兵。岳飛接到命令立即趕來,迅速解了盧州之圍。高宗授岳飛為兩鎮節度使,張俊覺得臉上很不好看。鎮平楊麼的起義軍以後,岳飛分別送給張俊、韓世忠樓船各一般,還有各式各樣的兵器。韓世忠十分高興,可是張俊卻心懷妒忌之心。淮西那場戰役,張俊曾經告誡岳飛說:“前方給養困難,仗不太好打。”岳飛沒有理會,繼續進兵。後來打了勝仗,皇上寫信褒獎,信中有這樣兩句話:“糧餉供給艱難,愛卿也毫不顧忌。”張俊就以為是岳飛把他的話告訴了皇上,因而更加懷恨在心。回到朝廷以後,反倒大肆宣揚說,岳飛藉口糧餉困難,遲遲不肯進兵!

這次秦檜把他們三個人招回來,表面上是論功行賞,實際上是讓他們罷兵停戰。張俊深解其意,見了秦檜的面,第一個交了兵權,而且極力讚揚議和之策,盛讚秦宰相如何如何英明,如何如何為國操勞……一番諂諛之辭,說得秦檜眉開眼笑。這就等於公開聲明,作為過去的一員抗金名將,他要跟主戰派的岳飛徹底絕裂了。後來張俊和岳飛兩個人一塊統領韓世忠的軍隊,張俊知道韓世忠已經得罪了秦檜,不會再有出頭的日子了,又看到韓世忠的親兵十分精良,就對岳飛說:“你看韓帥那些親兵(當時叫‘背嵬軍’),個個威武雄壯,都是百裡挑一。我們兩個把他們分了吧!”岳飛說:“那樣做不好吧?韓帥將來一旦帶兵,還要用這些人,我們怎麼能奪人之愛呢?”張俊心裡很不是滋味,表面上卻故意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說:“嘿嘿,我也是隨便開開玩笑而已。”後來兩個人一塊到了楚州城,張俊想要把楚城修得結結實實的,作為退守之地。岳飛說:“楚城是在大後方,我們應該加強前線的力量,努力恢復失地,怎麼早早就留下退路了呢?”張俊聽了,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

張俊跟岳飛的仇怨,就這樣越積越深。後來有一次,韓世忠手下有個叫耿著的軍吏,跟軍隊的總領胡紡說:“兩位樞密要分韓帥的軍隊,這事恐怕要惹起事端。”這本來是兩個人閒談的事,沒想到這位總領竟把事情上報給朝廷了。秦檜又找到了一個整人的好機會,立刻把耿著打進大理寺大牢,想要用他的口供,定韓世忠一個造謠惑眾之罪。岳飛感到事態嚴重,立刻飛馬給韓世忠報信,告訴他秦檜的險惡用心。韓世忠主動到皇上那裡澄清了事情真相,這才免去一場禍端。張俊於是更加痛恨岳飛,他到處宣揚說,前一場戰鬥,岳飛極力要放棄山陽。他還偷偷地把岳飛給韓世忠報信的事告訴了秦檜,秦檜聽了,氣得把牙關咬得咯咯直響。

秦檜加害岳飛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抹煞他的赫赫戰功,削掉他的官職。他對張俊說:“張將軍您最瞭解嶽少保的實情,您應該面見皇上,把其中的端底,對皇上說個明白。皇上最寵信嶽少保,最看重他的功業,將軍您不出面,誰能搬得動他?”張俊心領神會,發議論,寫奏章,利用一切機會詆譭岳飛。秦檜覺得,一個張俊,還不足以讓皇帝下定決心,更不足以服眾。於是,他又找來中丞何鑄、侍御使羅汝楫,向他們面授機宜。這些人,平時都是圍著秦檜團團轉的角色,對秦檜一向言聽計從。他們輪番上奏,彈劾岳飛。大體上都是說:“今年春天金人攻打淮西的時候,岳飛的軍隊開到舒、蘄一帶就停止不前了,在跟張俊進兵淮上時,又想放棄山陽而不守。”等等。岳飛一看這種形勢,知道這是要對自己罷職罷官,以掃清和議的障礙。事已至此,爭也無用。於是多次請求罷去樞密副使之職,不久又交還了兩鎮節度使的大印。高宗這時,明白也要裝成糊塗,也就這樣順水推舟了。

但是,秦檜不肯就此罷休。他決計要害死岳飛。於是,他又請來了《宋史·奸臣傳》裡的一位名角:万俟卨(音mò qí xiè)。

万俟卨,字元忠,開封陽武縣人,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登第。此人原來並沒有什麼本事,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防盜守城中起了一點作用,於是被提拔為湖北轉運判官,後來改任提點湖北刑獄。那一年岳飛宣撫兩湖一帶,万俟卨也出面來應酬。岳飛覺得這個人過於殷勤,不禁對他有一種厭煩之感。任他怎樣低頭折腰,岳飛始終是眉頭賢鎖,不理不睬。万俟卨討個沒趣,從此對岳飛懷恨在心。但是,他從來也沒有想到,對這樣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他還會有報復的機會。

這一年他調任湖南轉運使,來到金殿,行“陛辭”之禮。所謂“陛辭”,就是新官上任前,到皇帝那兒去道個“別”,跟皇上也沒有多少說話的機會。這一天,他畢恭畢敬地來到朝廷,戰戰兢兢地回答了皇上的幾句問話,正要告退的時候,忽然看見秦檜站在皇帝身邊向他奸笑。他先是嚇出了一身冷汗,很快就鎮靜下來。他知道,這位秦宰相可是最恨岳飛的,他突然想到:“我何不想法通過他爭得一個機會,給岳飛奏上一本呢?”於是他向前進一進身,跪在地上低聲奏道:“陛下,微臣瑣事,不敢相擾。臣有細情回稟宰相,懇請恩顧。”秦檜一聽,不禁問道:“唔?什麼事呀?”但他立刻覺得在皇帝面前未免有些放肆,於是,他面向高宗,帶著服罪的語氣叫了一聲:“陛下……”高宗倒是沒有介意他和氣地說:“那好,你下殿跟相國去說吧!”

秦檜下殿,輕聲問道:“万俟大人,您到底有什麼事情?”万俟卨也悄悄地回答說:“宰相大人,臣以為,嶽少保他……”秦檜立刻打斷他的話:“好吧,大人現在就請到我府中敘談吧!”

在相府裡,万俟卨滔滔不絕地說了岳飛好多壞話,什麼“驕橫跋扈、蔑視同僚。啦,什麼“目無君長,自行其是”啦,等等。還說:“那些大將軍們,出身行伍,只知道利和害,而不懂得仁和義;只害怕丟掉性命,卻不怕國家王法。一個個做高官,任重職,子女成群,金玉滿箱,人間的榮華富貴,讓他們享受個夠!何不給他們一點刑罰,讓他們嘗一嘗厲害呢?”秦檜眯著眼睛聽著,臉上露著淡淡的奸笑。他對万俟卨說:“万俟大人不畏豪橫,敢於仗義執言,其情可佳。老夫認為,你可以留在京城。明日我在聖上面前保舉你做監察御使,你看如何?”万俟卨感激涕零,一時不知說什麼好了。秦檜說:“你彈劾岳飛,要擊中他的要害。一條是不守山陽,一條是逗留淮西,最好能抓到他造反的罪狀……這個案子,就得交給你了。”

万俟卨回到官邸,盤算著如何定岳飛的死罪。岳飛執意抗金,惹惱了當今聖上,跟宰相成了死對頭,按情理說,要他的性命,不會太難;可是,岳飛多年來馳騁疆場,民望太高,屬下人太眾,要制服他,也不那麼容易。到底從哪裡下手呢,他一夜沒有閤眼,終於想出了一個鬼點子:你岳飛不是黨羽眾多嗎?好,我就從這裡下手,想法讓你的手下人咬你一口,看你如何消受!於是,万俟卨把他的大小吏卒,全都派了出去,讓他們遍求岳飛的舊部,向他們吹風說:“岳飛目無當今聖上,辱罵相國,朝廷很快就要治他的罪,有能揭發岳飛罪狀者,要官得官,要財得財;倘有知情不舉者,必與犯者同罪。這樣活動了十多天,竟沒有一個人上門舉報。万俟卨正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忽然小吏傳報,說秦相爺請大人相府議事。万俟卨心中忐忑,急匆匆命轎進了相府。秦檜端坐堂中,態度倒很謙和。他呷了一口茶,慢聲慢語地問道:“岳飛的事,怎麼樣了?”万俟卨回答說:“回稟大人,舊狀已條條成立,下官已整理齊備,專候預審。”秦檜說:“前次提及的那兩條罪狀,其實無足輕重。你想,皇上對他舊恩未泯,朝中又有很多人替他遮掩,單靠逗留淮西、不守山陽那兩條,怎麼能搬倒他?還有沒有別的呈子?”万俟卨說:“下官無能,尚無新的線索。下官已差人遍求岳飛的舊部,只是已過十多天,仍無消息。”秦檜說:“此舉倒也可行,只是那岳飛平素很會籠絡人心,恐怕……”秦檜說到這裡,突然鼠眼一亮,把茶杯往桌上猛地一放,迸得殘茶滿桌:“那傢伙平時治軍嚴苛,我就不信他沒得罪過手下士卒!”万俟卨立刻心領神會:“大人高見,下臣馬上去辦!”

回到家裡,万俟卨召來手下人等,詢問是否探聽到有岳飛軍中過去受罰之人。一個小吏上前回話說:“啟稟大人,小人認識一個叫王貴的人,曾因觸犯軍規,嶽爺要將他斬首,後經眾軍士求情,饒他不死,重責四十軍棍,此人當時被打得皮開肉綻,哭爹叫娘。”万俟卨一聽,喜笑顏開,命小吏連夜傳來王貴,要跟他後廳敘話。

王貴被万俟卨傳到家裡敘話,心裡已經明白了幾分。他暗暗告誡自己:“嶽爺對我恩重如山,我不能幹對不起他老人家的事。”王貴來到後廳,万俟卨問道:“你叫王貴嗎?坐下說話。”王貴說:“小人是王貴,小人不敢坐,小人恭候大人問話。”万俟卨單刀直入,開口問道:“聽說岳飛要殺你,可有此事?”王貴說:“回稟大人,確有此事。那日在淮西,軍中多日無糧,小人餓急,用手中的二兩銀子,強買了民家一斤甘薯,嶽爺知道以後,定要將我處斬。”万俟卨問道:“後來是怎麼逃得活命的呢?王貴說:“回稟大人,小人不敢逃脫。當時上下軍士,見我身體高大,餓得可憐,加上平時作戰英勇,都來求情……”万俟卨冷笑一聲:“噢,原來是做做樣子而已,堂堂嶽元帥,不過如此!”王貴搶過話頭,急忙辯解:“回大人,並非如此。當時嶽爺定斬不饒,我也正閉目等死。不料被我強買甘薯的那家老漢,帶著一家老小,跪在嶽爺身前,說小人罪不當死,嶽將軍如不恕罪,他就撞死在軍前。嶽爺無奈,才打了我四十軍棍,了結此事。”万俟卨說:“岳飛原來如此小題大作,刁買人心,怪不得江淮士民只知有岳飛,不知有皇上。”王貴急忙說:“回大人,這是大人不知內情。嶽將軍一頓飯的工夫也沒有忘記皇上和國家。岳家軍全軍上下,只知為皇上報仇雪恥,為國家掃平金賊,從不以嶽將軍為念。”

万俟卨聽到這裡,氣得臉色鐵青。他猛地站起身,指著王貴的鼻子大聲吼道:“王貴,你好不知趣!你少年為盜,殺人劫貨,岳飛就是籠絡你們這些草野蟊賊,騙取天下威名,以圖犯上作亂。老夫今日宣你前來,是救你出於水火,如若執迷不悟,我究你前罪,殺你全家!”說著把手一揮:“來人,將他打入大牢!”

王貴被扔進一個黑屋子裡,一關就是好幾天。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什麼地方。因為這裡既不像牢房,也沒有獄卒,更不見有公堂對審。只看見有幾個橫眉立目的家奴模樣的人出出進進,輪番拷打他,逼問他。他心裡想,我王貴半生漂泊,是嶽將軍領我走上正路,我只愁報恩無路,哪裡忍心加害於他?要殺我全家?哼,我無親無故,讓你們一個人也找不到!我大不過是死在你們手裡,也算是對得起嶽將軍了……他正想著,忽然一個家丁喊道:“王貴,你的朋友來看你來了!”王貴心裡一愣:“誰?”這時他可是最怕連累別人,怎麼還有人自投羅網呢?他正想著,那個人搖搖晃晃地進來了,一邊走還一邊喊著:“王哥,你怎麼落到這個地步?這是何苦呢?”王貴定神一看,不由得產生一陣厭惡之感。來人叫王俊,原來在岳飛屬將張憲的手下混事。此人奸滑貪吝,一肚子壞主意,因為屢犯軍規,多次受罰,最後竟被張憲趕出了軍營。他今天怎麼到這裡來了呢?王貴冷冷地問了一句:“你來幹什麼?”“我來看看你呀!王哥,你在岳家軍裡出生入死這麼多年,他家給你什麼好處了?你為什麼到現在還要為他們賣命?嶽帥和張將軍的那些事,我都知道個一二成,你能不知道嗎?”王貴氣得渾身發抖,大聲吼道:“你給我滾出去!我不認識你!”沒等王俊再說話,一旁的家丁卻看出了門道,急忙對他說:“這位小哥,你不必跟他在這裡吵,我們領你去見我們老爺!”

王俊此來,正是為了要見万俟卨。原來,王俊被趕出軍營以後,一直懷恨在心。多年來,他還是不務正業,整日在市井中廝混。後來岳飛、張憲失勢,他心裡暗自高興。最近又風傳岳飛跟張憲互相勾結,爭權謀反。這都是秦檜、張俊、万俟卨等人制造的謠言,他自然摸不著底細。又聽說朝廷裡的人正在尋找岳飛的舊部,收羅內情,並有重賞。他就日夜盼望有人能找他。可是等來等去不見動靜,他就心生一計,借探望王貴的機會,自己找上門來了。

万俟卨得到了王俊,如獲至寶,這可真算得上是大巫見小巫了。他問王俊:“岳飛和張憲謀反的事,你知道嗎?”王俊說:“小人知道。”万俟卨說:“那好,你說一說吧。”王俊說:“小人嘴笨,記性也不好。常常需要別人提醒提醒才行。”万俟卨一樂,說:“你慢慢想一想,把事情寫出來吧。”王俊說:“小人不識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大人命人寫出來,我署上名字就行了。”万俟卨笑著說:“那好,你下去休息,明天到堂上來見我。”王俊說:“回稟大人,小人被張憲所害,身無分文,無家可歸。”万俟卨對王俊笑一笑說:“老夫不是讓你回家,是讓你下去休息,你可放心,只要大事有成,老夫是不會虧待你的。”又回身對家人說:“先送他十兩銀子,陪他到客房休息去吧!”

第二天,万俟卨從王俊那裡錄到了證言。王俊的證詞說:“張憲多次召集軍中將士,商量如何把岳飛請回軍隊,組織大軍北進,讓宋金兩國關係緊張起來,以破壞雙方議和。還說,如果皇上不聽,就一起打回臨安。”證詞上還說,他親眼見過兩封信,一封是岳飛寫給張憲的,讓他在軍隊中跟將士們謀劃好,以便岳飛儘快回到軍隊;另一封是岳雲寫給張憲的,讓他謊報金兵來犯的軍情,驚動朝延,好讓岳飛還軍應戰。證詞中還說,張憲把這兩封信都已燒燬,這也是他親眼看到的。

万俟卨帶著這份無價之寶去向秦檜報功。秦檜見了王俊的“證詞”,也十分高興。他說:“好,好,事情總算有了一些進展。前日金國又派來使臣,一定要對岳飛有個處置,他們才肯重籤和議。咳,這些韃子們,也是逼人太甚。”万俟卨說,“此事關係到社稷安危,也該抓緊時日。依下臣愚見,不如現在就把岳飛父子並張憲等人收監入獄,一則免得彼此串供,二則,煞住他們的威風,別人也敢說話。只是,此事要不要奏明聖上?”秦檜說:“如此甚好,老夫明日就去奏明聖上。”万俟卨說:“要是能讓岳飛、張憲兩人招供,事情就好辦了。”秦檜說:“這倒是很難的事,老夫深知他們的秉性。不過,上有張俊等人的彈劾,下有王俊的證詞,諒他也是有口難辯。噢,對了,千萬要看守好王貴、王俊這兩個人,不要有什麼差錯。”万俟卨說:“下臣記住了。”

他們都做了哪些事,為什麼千百年來一直都跪著?

趙構與秦檜

第二天,秦檜入見高宗。高宗開口便問道:“議和的事,談得怎麼樣了?”秦檜說:“稍有進展。只是金人條件太苛,為臣不敢自作主張。”高宗說:“秦愛卿也是過於縮手縮腳。朕不是多次跟你說過嗎,只要歸還先帝靈樞,送回太后,什麼條件都不必計較。”秦檜說:“金人索要錢帛太多。”高宗說:“我堂堂中原……”高宗說到“中原”二字,感到不確,立即改口說,“我浩浩江南,還缺那幾塊白銀絹帛不成?”秦檜說:“金人實在過於無理,他們竟然要我們把岳飛……”高宗眉頭一皺,半晌沒有說話,秦檜也不敢再說下去了。高宗沉思了一會兒,抬頭問道:“岳飛的事情……現在如何?”秦檜說:“嶽將軍一意孤行,惹怒了金人,給和議設下重重障礙,不僅金人不放過他,朝臣也多有非議。嶽將軍近日對陛下多有不滿,日前又有人告發他縱子網羅舊部,圖謀不軌。”高宗一愣,急忙問道:“有這等事?可有證據嗎?”秦檜說:“這證據嘛,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嶽將軍黨羽眾多,府院深深,很難探得確實;但朝臣上下,眾口一詞,也很難說就沒有這種事。”高宗又是好長時間沒有言語,最後,他嘆了一口氣,說道:“岳飛的事情,就不必細奏了。朕於岳飛,多有愛憐之情。但凡事要以國家大局為重,這也是他咎由自取。朕心很亂,以後不再過問此事了。”

秦檜這一次算是心滿意足了。他立刻轉告万俟卨:“皇上把岳飛交給我了,我就把他交給你了!”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月,秦檜派人逮捕了岳飛、岳雲父子和張憲。差官來到嶽府,岳飛父子毫無驚慌之色,好像這個場面他們早已料到。岳飛平靜地冷笑了一聲說:“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万俟卨來見秦檜,請示如何審理岳飛謀反案,顯得躍躍欲試,急不可耐。可是秦檜卻給他潑了一飄冷水。秦檜說:“岳飛的案子,已下在大理寺。老夫以為,還是讓別人審理為好,可以免去許多幹系。万俟卨只得灰溜溜地問道:“如此最好,但不知相爺派哪位大人審理此案?”秦檜說:“中丞何鑄能仗義執言,他的幾篇彈劾奏章頗為有力,不如就請他主審吧。”万俟卨只得告退。

於是,秦檜派御使中丞何鑄、大理卿週三畏審理此案。其實,何鑄不過是一個書呆子出身,論起仁義道德、人倫天理,常常滔滔不絕。他彈劾岳飛,實屬被秦檜煽動,不明真相,他跟岳飛並無個人恩怨。這一天,這位主審官把岳飛帶上大堂,問他為什麼要謀反,岳飛慷慨陳辭,怒斥奸臣誤國,加害無辜。最後,岳飛撕裂上衣,露出後背,一邊讓主審官察看,一邊激動地說:“我岳飛從小就立志報國,耿耿忠心,惟天可表!”何鑄、週三畏抬眼一看,見岳飛背上,有刀刻的“尺忠報國”四個大字,深入肌理!兩個人又驚訝,又感慨,只好暫時退堂。

何鑄、週三畏二人仔細察看了所有的立案文本,竟沒有一份能使罪名成立的材料。這才明白,岳飛原來是無辜的。週三畏立請辭職。何鑄找到秦檜,對他說明了情況。秦檜十分不滿。何鑄說:“我不是為了一個岳飛!現在正是國家危難之時,無故殺戮大將,足使士卒寒心,這哪是治國之策啊!”秦檜一時語塞,只是說:“這是皇上的意思,我有什麼辦法!”

第二天,主審官只好換人。於是,万俟卨正式上任了。岳飛一見他在堂上,就再沒有什麼話好說了。他昂首挺立,任你嚴刑拷打,一不下跪,二不招供。岳雲、張憲也是如此。岳飛父子被打得死去活來,万俟卨也被氣得死去活來。案子一直落不下來。

這年十一月,宋金正式簽定和議。秦檜秉承金國使臣的旨意,加緊迫害岳飛。判岳飛三大罪狀:一、與張憲合謀造反;二、受詔不救淮西;三、誣岳飛曾說:“我與太祖都是三十歲做節度使”,犯指斥、輕慢先帝罪。岳飛不救淮西,當時有皇帝的御札相阻。秦檜派人搜查嶽府,偷回了皇帝的親筆信,才敢立下這第二條“罪狀”。

這些罪名,沒有一個能夠成立。從岳飛入獄那一天起,朝臣上下,直到黎民百姓,紛紛為岳飛鳴不平。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大理卿薛仁輔,都說岳飛無罪,最後被万俟卨彈劾,都丟了官。宗正卿士請求以全家百口擔保,認準岳飛無罪,被万俟卨彈劾,結果客死建州。一名百姓上書為岳飛鳴不平,被捕死在獄中。王貴後來也正式下了大獄,在被折磨得昏昏沉沉中畫了供。而凡是附會秦檜之徒加害岳飛的人,都得到了升遷。那個王俊,也得到了好處。

秦檜準備給岳飛正式定罪的時候,老將韓世忠忿忿不平,他前去指責秦檜:“岳飛的罪名,哪一條能拿出真憑實據?”秦檜說,岳飛的兒子岳雲給張憲的信,雖然還不太清楚,但“其事體莫須有!”(意思是,這種事情不一定沒有。)韓世忠憤怒地說:“這‘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飛的案子,既無證據,又無口供。可是,外有金人威逼,上有皇上授意,秦檜有恃無恐。公元1142年1月18日,正是紹興十一年除夕,僅僅憑著秦檜的一張紙條,這位鐵骨錚錚的民族英雄,就被在獄中“賜死”了。他臨死的時候,憤然揮筆在几案上寫下了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當年他只有三十九歲。他的兒子岳雲和部將張憲,都被判了“棄市”,暴屍街頭;全家則被流放嶺南。

他們都做了哪些事,為什麼千百年來一直都跪著?

風波亭遇害

聽到岳飛的死訊,全國上下,臣民士卒,都隱入了極度的悲憤和壓抑之中。而金國貴族,卻是欣喜萬分。南宋出使到金國的尚書洪皓,從北國發來密信說,金人所怕的,只有岳飛,甚至有人“以父呼之”,金國將領們聽說岳飛死了,都“酌酒相賀”。

直到二十多年以後,那個投降皇帝死了,新君為了要再跟金軍較量一番,才順承民意,平反了岳飛的冤獄,修墓立祠,加號“忠烈”,又趕走了秦檜的黨羽。公元1179年,又加諡號為“武穆”,到了1211年,即宋寧宗嘉定六年,又追封為鄂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