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美食故事之五

常州美食故事之五

汪氏助夫包

春捲

裕豐後人

春捲,又稱春餅、薄餅。是漢族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清代已出現春捲之名。《調鼎集》雖仍以“春餅”為名,但是已做成卷狀,其原文為:“乾麵皮加包火腿肉、雞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共剁碎,卷春餅切段。單用去皮柿餅搗爛,加熟鹹肉、肥條,攤春餅作小卷,切段。單用去皮柿餅切條作卷亦可。”

常州地區還流傳著莊培因發憤超兄長而引發的春捲故事。

莊培因(1723年—1759年)字仲淳,號本淳,常州郯村人。莊培因生而穎異,八九歲就能賦詩。一次,他的老師出了個風菱的詩題,他所作的詩裡面就有這樣兩句:“面目為誰槁?心腸到底甜。”又一回詠蠶雲:“經綸猶有待,吐屬已非凡。”他的老師常和人家提起:“此子將來必成大器!”

乾隆十年(1745年),莊培因的兄長莊存與以榜眼高中進士,同科狀元是他的妹婿錢維城,郎舅鼎甲,鄉里為之轟動。縣衙敲鑼打鼓來莊家報喜,莊培因看了縣裡送來的榜眼喜報,不以為然地說:“有啥稀奇,要中就要中狀元!”

後來有段時間,他沉湎於賭博,不肯上進。他的夫人汪氏是個位非常賢淑的婦人,屢次勸他以功名為重,可是他還是滿不在乎。一天,汪氏找到了賭場,一把抓住莊培因就回家,她說:“我現在給你三樣東西,你就任取其一!”“是哪三樣?”莊培因問道。汪氏說:“一是書,二是刀,三是砒霜,你愛什麼取什麼!”莊培因笑道:“你何必如此啊,從明天起我就開始用功就是了。”於是,他登樓攻讀,每至午夜不輟。

那年的端午節,莊培因依舊專心致志地用功讀書。這時,汪氏給他端來一盤粽子和一小碟白糖,於是他一邊看書,一邊吃粽子。過了些許,汪氏來取盤子時見他滿嘴烏黑,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啊,你的嘴上全黑的嘛?”莊培因一看,笑著答道:“方才是過於被書中內容所吸引,以致蘸糖蘸到了硯墨中去了。不過味道還很香噢!”汪氏聽後歡喜不已,感動得留下了淚水。

莊培因堅持日夜苦讀詩書,有時竟廢寢忘食。他的妻子裡十分疼愛,為了不讓丈夫因三餐吃飯而影響讀書,就想了個辦法,把米粉製成薄餅片,再以菜肉和豆沙等為餡,包成捲筒形,放在鍋裡用茶油煎成又薄又透明的餅卷,既當飯又當菜,吃起來既不費時又方便。

莊培因靠著妻子親手巧制的食品,閉門不出,埋頭讀書,學問大進。以他的天才,再努力些,當之一日千里,不久便有了飛躍的進步。乾隆十九年(1754年)春闈科考,莊培因果然高中狀元。後被授翰林院修撰,又相繼出任福建鄉試主考官、福建學政,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

從此以後,汪氏助夫的故事,在鄉鄰四村傳為佳話。當地學子都喜愛卷著青菜等餡心的薄餅卷當餐,並以莊培因春考揚名而將這餅卷稱做“春捲”。目前,春捲流行於各地,在蘇南尤盛,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還常用於待客。

附:春捲的做法

用料:

春捲皮12張,五香豆乾200克、豬肉150克、捲心菜100克、胡蘿蔔80克、澱粉適量、調料、食用油500克、醬油1/2大匙、精鹽2小匙。

製作:

1.五香豆乾洗淨,捲心菜撥開葉片、洗淨,胡蘿蔔洗淨、去皮,均切絲備用。

2.豬肉洗淨、切絲,放入碗中,加入醬油、澱粉拌勻並醃製10分鐘。

3.鍋中倒入適量油燒熱,放入豬肉絲炒熟,盛出。

4.用餘油把其餘餡料炒熟,再加入豬肉絲及精鹽炒勻,最後澆入水澱粉勾薄芡即為春捲餡。

5.把春捲皮攤平,分別包入適量餡卷好。放入熱油鍋中炸至黃金色,撈出瀝油即可。

小竅門:可用蛋清把包好的春捲封好口。

常州美食故事之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