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右江區“三個一批”培育鄉村人才促脫貧

來源:廣西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FM970

右江區訊(通訊員 韋進駿 楊來)近年來,百色市右江區把培育鄉村人才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以“三個一批”培育鄉村人才,讓他們在脫貧攻堅中施所能、展才華、顯身手,產生“1+N”人才集聚倍增帶貧乘數效應,營造了“人人思發展、人人能發展、人人幹成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濃厚氛圍。

  培育一批勞動能手自我發展。該區推出“111”致富提升工程(即: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1個掌握1項實用技術,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個穩定就業,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1項中長期增收項目)。有針對性地定期組織開展扶貧產業技術、建築、電工、焊工、家政、餐飲等技能培訓,建好扶貧車間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勞務經紀人引領勞動力務工,提高組織化水平就地就近掙錢。2016年以來,該區累計對2.5萬餘人次開展各類培訓,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200人。

  引進一批能人返鄉帶動發展。該區結合實際,打好“鄉情牌、事業牌、資源牌”,精準對接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招商團隊上門擔保推介,吸引在外人員回鄉創業。建立“1個返鄉企業+1名區領導+1個區級部門”的工作機制,一對一、點對點幫助返鄉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制定出臺涉企減負、優化營商環境、就業創業扶貧行動等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提升“保姆式”服務能力,促進企業健康成長。2016年以來,成功引進具有一定規模、一定帶動能力的市場主體40家,建成扶貧車間34個,為1萬餘農村勞動力創造就業崗位實現穩定收入。

  推出一批“新鄉賢”指導發展。該區從退休幹部、退休教師和老黨員中評選推出“有德行、有威望、有能力、有作為、影響大、帶動強”的“新鄉賢”126名,通過設置專欄張榜介紹鄉賢基本情況和工作業績,展示鄉賢精神,讓群眾知鄉賢、尊鄉賢。同時結合工作實際建立起重大決策和民生事項鄉賢評估制度和鄉賢巡講課堂,為鄉賢“講創業、講政策、講典型、講技術”,發揮“領頭羊”作用打造平臺,進而達到“教育一個、引導一片”的目的,正確引導貧困群眾“致富奔康”,促使農村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爭當貧困戶”到“爭做脫貧戶”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